《上海“双推”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与产业电商融合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5
  • 今年以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9672.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成为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优势产业基础,在市场需求、技术驱动、风险资本等的助推下,上海各类企业级、行业级、产业级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在近年业内机构评选的B2B电商等各类相关百强企业榜中,上海企业均占到1/5强,产业电商/B2B领域发展活跃。

    企业级服务市场方兴未艾

    伴随互联网新兴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市场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企业级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需求正加速释放,企业服务市场迎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互联网+”正沿产业链加速延伸拓展,产业互联网服务作为基于互联网新兴技术应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态加速成长,相关市场需求也随之加速形成。“互联网+产业”已成为“互联网+”新一轮发展重心,对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企业级服务平台是发展上海生产性服务品牌的重要内容

    产业电商(B2B电商)、企业级平台服务商及系统方案提供商等作为产业互联网服务的典型代表,运用互联网新兴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促使产业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对整合、提升、放大传统价值链和产业链带来积极影响,不仅具有整合资源、集成创新与价值实现等天然优势,也肩负着与广大传统企业共同挖掘企业需求,助推广大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互联网”的重要使命,是上海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态,服务上海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双推”服务,助力基于“互联网+”的两业融合发展

    电子商务“双推”工程(即“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工程)自2010年起实施以来,采用“政府贴一点、平台让一点、中小企业自己出一点”的方式,激励本市各类创新型企业服务平台加快市场拓展,立足上海服务全国。9年间,“双推”工程依托近80家产业电商服务平台,累计补贴资助本市超过2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助推“双推”平台企业加快发展本市乃至全国新增企业用户,在激励平台企业创新创业的同时,对本市企业服务市场需求的初期培育和加速释放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双推”工程坚持公开遴选

    通过平台企业自主申报,各区主管部门初审推荐,专家网上综合评审,按年度遴选各类企业服务平台推荐给广大中小企业;尊重市场选择。激励平台企业加强市场推介、贴近客户实际需求加速产品迭代,根据平台实际服务结果落实资助资金,把公共财政的使用和选择权交给中小企业,放大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平台企业与中小企业“共赢”发展;实行全程监测。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全程跟踪“双推”工程实施进展,审验“双推”补贴申请材料,依托“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建立“双推”工程服务发布窗口,及时更新“双推”专项补贴资金申请使用动态。按照平台企业为中小企业的有效服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政策普惠。依托市场化方式,以点带面,支持各类互联网创新创业企业加速对接市场需求的同时,普惠广大传统中小企业,降低政策支持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享受到政策支持,营造创新创业激励环境。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2019年“双推”工程即将步入第10个年头,经过近10年的发展演进,“双推”工程更加聚焦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引导激励上海各类企业服务平台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两业融合发展。2019年将继续推进“双推”工程,加快探索实践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助推产业互联网服务资源的整合及其与实体经济的有效对接、共赢发展。

  • 原文来源:http://www.sheitc.gov.cn/zxxx/680028.htm
相关报告
  • 《多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部署 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袁晨
    • 发布时间:2024-07-08
    • 近日,多地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部署。7月6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等议题开展专题学习。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如同催化剂,能促进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活力点。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多地立足自主创新,逐步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应用技术等在内的我国AI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今后,各地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深度布局,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地区发展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我国各地存续在业的人工智能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139家。按照相关企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数量,广东省排名第一,有AI相关高新技术企业5922家;江苏省和北京市分列第二、第三名,分别有相关企业3949家、3411家。 “广东、江苏、北京等地,AI企业众多、产业增长迅速,其背后有多重支撑因素。”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表示,这些地方具备较明显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其过去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数字设施等均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AI产业发展暂时比较缓慢的地区,如何做到“后发先至”?谈及此,陈志刚分析称,建议后发区域在分工协作中找准定位,强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数据开放共享、营商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蓄力。 当前,AI技术高速迭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国内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各区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63.050, 2.01, 3.29%)、新模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现有产业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引导并培育AI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生态。 “‘找准定位’意味着不同地方需要综合考量政策支持、市场环境、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等多因素,找到AI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最佳角度。”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表示,AI的优越性之一在于,它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均能碰撞出新的应用场景与活力。例如,有的地方以培育文化和旅游业见长,其从“AI+旅游”“AI+文创”中寻求发展人工智能突破点的可能性就更高。 已在打造AI产业高地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地区,今后的发力重点又该是什么?北京市落地的方向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参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7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从2024年9月份面向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 《多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部署 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12
    • 近日,多地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部署。7月6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等议题开展专题学习。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如同催化剂,能促进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活力点。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多地立足自主创新,逐步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应用技术等在内的我国AI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今后,各地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深度布局,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地区发展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我国各地存续在业的人工智能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139家。按照相关企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布数量,广东省排名第一,有AI相关高新技术企业5922家;江苏省和北京市分列第二、第三名,分别有相关企业3949家、3411家。“广东、江苏、北京等地,AI企业众多、产业增长迅速,其背后有多重支撑因素。”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表示,这些地方具备较明显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其过去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数字设施等均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AI产业发展暂时比较缓慢的地区,如何做到“后发先至”?谈及此,陈志刚分析称,建议后发区域在分工协作中找准定位,强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数据开放共享、营商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蓄力。当前,AI技术高速迭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国内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各区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新模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现有产业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引导并培育AI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找准定位’意味着不同地方需要综合考量政策支持、市场环境、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等多因素,找到AI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最佳角度。”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表示,AI的优越性之一在于,它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均能碰撞出新的应用场景与活力。例如,有的地方以培育文化和旅游业见长,其从“AI+旅游”“AI+文创”中寻求发展人工智能突破点的可能性就更高。        已在打造AI产业高地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地区,今后的发力重点又该是什么?北京市落地的方向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参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7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从2024年9月份面向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