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IH研究人员开发出研究大脑连通性、功能性的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0-26
  • 据NIH官网10月12日消息,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重新编程为未成熟干细胞样状态,来制造皮质类器官,再将其植入大鼠大脑负责处理感觉的初级躯体感觉皮层中。接受器官移植的大鼠未出现任何运动、记忆或大脑活动异常,其大脑血管成功支持了植入的组织并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经过7-8个月的生长后,移植的大脑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人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相比,更像细胞培养中的人类器官。该成果推进了脑类器官在研究中的应用,使类器官能在更具生物学相关性的环境中“连接”,并以在培养皿中无法实现的方式发挥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researchers-develop-method-study-brain-connectivity-functionality
相关报告
  • 《美国NIH研究人员开发出研究大脑连通性、功能性的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据NIH官网10月12日消息,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重新编程为未成熟干细胞样状态,来制造皮质类器官,再将其植入大鼠大脑负责处理感觉的初级躯体感觉皮层中。接受器官移植的大鼠未出现任何运动、记忆或大脑活动异常,其大脑血管成功支持了植入的组织并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经过7-8个月的生长后,移植的大脑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人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相比,更像细胞培养中的人类器官。该成果推进了脑类器官在研究中的应用,使类器官能在更具生物学相关性的环境中“连接”,并以在培养皿中无法实现的方式发挥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扩展大脑类器官研究和测试的脑电图电极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HUB官网8月18日消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为微型大脑开发出微型脑电图电极帽。微型大脑指实验室培养的模拟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人类细胞球,有助于解释脑疾病发展过程。由于传统的类器官检测设备是扁平的,研究人员只能检查其表面的有限细胞。受用于检测脑肿瘤的电极点状颅骨帽的启发,该团队利用带有导电聚合物涂层的金属电极的自折叠聚合物小叶,为大脑类器官创建了微型脑电图帽,可包裹大脑类器官的整个球形,从整个表面进行3D记录,还可以在药物测试期间检测神经元的自发电通信。该工具扩展了科学家对大脑类器官的研究和测试,可更好地理解神经紊乱以及潜在危险化学物质影响大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