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2-22
  • 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预防和治疗衣原体(世界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的新方法。

    这种新的治疗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方法,因为它是一种通过纳米技术提供的基因治疗,并且在单剂量预防衣原体感染方面的成功率为65%。

    滑铁卢药学院教授Emmanuel Ho表示,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发展,人们可能会感染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治疗的衣原体感染,从而导致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可能会导致不孕和其他生殖问题,因此找到治疗这种常见感染的新方法很重要。由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近批准了第一种基于siRNA的药物用于市场,希望这种研究能够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在Ho的实验室中创建的新疗法通过防止大部分细菌进入生殖道中的细胞并破坏任何能够穿透细胞壁的细菌来靶向衣原体感染。该团队通过使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在女性生殖道中靶向一种名为PDGFR-β的特定基因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产生一种与衣原体细菌结合的蛋白质。

    Ho表示,通过靶向PDGFR-β,我们能够阻止衣原体用于进入生殖道皮肤细胞的蛋白质的产生,因此,传入感染的目标越来越少,感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如果衣原体细菌可以与细胞结合并进入它们,则纳米药物治疗被设计用于激活自噬,这是一种细胞过程,受感染的皮肤细胞能够在细菌周围形成气泡并将其破坏。

    就其本身而言,siRNA不能进入皮肤细胞以减少PDGFR-β表达并防止衣原体结合。新的基因疗法使用独特的纳米粒子,使siRNA能够进入细胞,降低衣原体结合和破坏侵入性细菌的能力,并防止疾病传播。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6601-y
相关报告
  • 《Nat Microbiol:揭示沙眼衣原体逃避免疫系统检测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4
    •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全世界有超过1.31亿人感染上这种细菌。如果在早期阶段检测到并用抗生素加以治疗,对这种感染就能够加以阻止。然而,衣原体感染通常没有症状地发生,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没有被注意到。这促进了这种病原体传播并增加了继发性感染(如HIV或作为淋病致病因子的淋病奈瑟菌)的机会。 沙眼衣原体如何避免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并阻止感染的典型症状产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维尔茨堡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Thomas Rudel教授和维尔茨堡大学微生物学系研究员Karthika Rajeeve博士证实这种细菌主动地让免疫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ic nuclear leukocyte, PMN)---失活,从而确保它自身的存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7月的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hlamydia trachomatis paralyses neutrophils to evade th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 病原体和免疫系统之间的战斗遵循人体中的一个确定的过程: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特殊白细胞在感染后变得活跃。它们能够摄取致病性微生物并消化它们,而且它们还会分泌破坏细菌的特殊物质。白细胞还形成被称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NET)的结构,从而结合微生物并杀死它们。然而,许多病原体在进化过程中已形成破坏NET的机制,如沙眼衣原体所做的那样。 Rudel解释道,“从之前的研究中,已了解到衣原体会扰乱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中的单个步骤。但是在此之前这种确切的机制是未知的。”如今,Rudel及其团队发现了这些干扰中的重要细节:“我们能证实游离的衣原体即便处于直接的相互作用当中也不会激活PMN。一旦PMN攻击衣原体,这些细胞就会遭受瘫痪,而且不会对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 这些研究人员鉴定出两种受体---甲酰肽受体1型(formyl peptide receptor type 1, FPR1)和甲酰肽受体2型(FPR2)---和一种特殊的蛋白---衣原体蛋白酶样激活因子(chlamydial protease like activating factor, CPAF)---在沙眼衣原体和免疫系统之间的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种受体构成这些免疫细胞的“天线”。当它们识别出一种潜在的入侵者时,它们给细胞内部传递一种信号,并且以这种方式启动免疫反应。尽管FPR1仅识别特定的肽,但是FPR2能够结合更加广泛的蛋白、肽和脂质。 如今,Rudel和他的团队揭示出沙眼衣原体如何阻止这一过程的激活:“我们鉴定出CPAF阻断先天性免疫反应。”在他们的实验中,这些研究人员能够证实免疫细胞能够毫无问题地识别出和高效地杀死无法产生CPAF的沙眼衣原体。 再者,这些研究人员鉴定出FPR2是CPAF的靶标。Rudel说,“FPR2被CPAF切割并从这些免疫细胞的表面上移除。”相反,FPR1在被感染的细胞中保持完整并且介导它的信号。Rajeeve说,“然而,这些FPR1信号通路似乎并不会被受到感染的免疫细胞激活。” 根据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CPAF在细胞外的这种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为开发抵抗沙眼衣原体的新药提供了机会。阻断CPAF的物质可能是抵抗衣原体感染的合适治疗试剂。然而,这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衣原体用于瘫痪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策略。
  • 《Nat Commun:动物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可以感染眼睛》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8
    • 科学家们研究了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是否能影响感染者的视觉和深度感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想要了解SARS-CoV-2如何影响眼睛,以及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病毒感染途径。他们发现眼睛和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容易受到SARS-CoV-2的影响,而且在动物模型中,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经由大脑感染眼睛。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2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cular tropism of SARS-CoV-2 in animal models with retinal inflammation via neuronal invasion following intranasal inoculation”。 论文共同作者、格里菲斯大学的Suresh Mahalingam教授说,当视神经炎症、异常液体堆积和免疫细胞浸润导致视网膜变厚时,SARS-CoV-2就会开始影响视力。“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眼睛后面的神经组织感染眼睛,这些神经组织在眼睛的视觉方面起着作用,并为视觉目的发送信号。这种视网膜炎症的结果是由于视力模糊而导致深度感知的下降。”这种视力模糊似乎只是症状性的,而不是眼睛组织的永久性变性。它也只可能影响非常少的人。 论文共同作者、格里菲斯大学博士生Wern Hann Ng先生说,虽然很多关于COVID-19的研究都集中在呼吸道感染上,特别是在肺部和鼻腔区域,但对眼睛的关注却不多。 他说,“我们发现这种病毒确实可以通过正常的鼻内途径感染眼睛,但如果这种病毒的飞沫直接接触到眼睛,也可以感染眼睛。为了感染组织或器官中的特定细胞,这种病毒会附着在ACE2受体上,这种受体在肺部、扁桃体、鼻腔、肾脏和心脏中大量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针对这些器官发表了很多报告,但是我们发现ACE2受体在眼睛中也存在,因此有利于感染。” 这些研究结果使人们对COVID-19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并可能促进开发针对COVID-19患者的治疗策略。 参考资料: Gi Uk Jeong et al. Ocular tropism of SARS-CoV-2 in animal models with retinal inflammation via neuronal invasion following intranasal inocu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10.1038/s41467-022-35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