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4-04
  •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其前身是华中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及自动化工程系,她不仅是我校建校时前苏联援建设立的第一批重点学科,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水电能源学科专业教学体系,而且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经过几代水电人的奋力拼搏,目前基本实现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的战略布局,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研究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同类学科前列,是目前国内水平一流的学科专业之一。
  • 原文来源:http://202.114.22.9/
相关报告
  • 《华中科技大学朱锦涛来所做第十期所庆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28
    •   6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朱锦涛教授受邀在我所生物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多级结构纳米载药系统构建与性能”的第十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0周年所庆学术报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毛志远代表我所向朱锦涛颁发了所庆学术报告奖牌。报告由我所刘健研究员主持。    纳米药物载体直接影响药物的负载、体内传输、靶向治疗、体内清除等。朱锦涛基于乳液-界面不稳定法和模板法构建了多级结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了载体表面微结构等对药物负载、细胞吞噬、免疫响应等的影响规律。同时他还构建了内部空腔结构、电荷等可控的纳米药物载体,实现了载药量、负载部位、释药顺序等的控制,并通过两种策略(化疗和预防)抑制了黑素瘤的生长。      朱锦涛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2000年和2002年在湖南大学分别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和应用化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国家纳米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校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6月至今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朱锦涛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获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013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5年获得国家相关人才计划资助。朱锦涛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近年来,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Small、Macromolecules、Langmui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现任Macromolecular Research和Materials Express杂志副主编,曾任国家科技奖励会评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专家。
  • 《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脱合金技术制备分级多孔纳米金属》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6
    •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非晶态材料研究室柳林教授课题组的杨冲、张诚等人,利用3D打印/脱合金化复合技术成功制备出三维分级纳米多孔Cu催化剂(3D NP-Cu),并系统研究其污水降解性能。所开发的新型3D NP-Cu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比非晶条带增加了660倍,因此表现出优异的催化降解性能。其对偶氮染料的降解效率分别是商用Cu2 和Cu粉的14倍和4倍。此外,3D NP-Cu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多次循环后催化效率仍保持90%以上。 背景介绍 高级氧化法(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OP)能高效快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在此过程中,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快速催化分解产生·OH,产生的·OH氧化性极强,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最终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当前业界努力的方向。 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级氧化法(Fenton)的催化剂主要是铁基、铜基催化剂,如铁屑、铁粉等。然而这些催化剂存在比表面积小、稳定性差,且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3D打印技术为制作几何形状复杂的三维多孔金属框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在三维多孔金属框架的基础上,如果通过脱合金化技术,可以构筑分级纳米多孔结构,将显著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以及催化性能。 本文亮点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非晶态材料研究室柳林教授课题组的杨冲、张诚等人, 利用3D打印/脱合金化复合技术成功制备出三维分级纳米多孔Cu催化剂(3D NP-Cu),并系统研究其污水降解性能。 所开发的新型3D NP-Cu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比非晶条带增加了660倍,因此表现出优异的催化降解性能。其对偶氮染料的降解效率分别是商用Cu2 和Cu粉的14倍和4倍。此外,3D NP-Cu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多次循环后催化效率仍保持90%以上。 这种催化剂还能高效降解复杂染料(多种混合染料)以及有效去除废水COD。研究发现,3D NP-Cu的高效催化性能来源于大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原子台阶与纳米Cu2O颗粒,以及便于物质传输的微孔结构。作者还展示了利用这种新型3D打印技术构建复杂催化剂构件的可行性,并验证了其催化性能。相关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8, 6, 20992-21002。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31003; 51471074; 51771077);科技部973项目(2015C856801) 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1100101) 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