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煤炭价格运行情况及后期走势预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9
  • 2020年,内蒙古煤炭价格前低后高,整体价格水平高于上年同期。
    一、内蒙古煤炭市场价格监测情况
    (一)动力煤坑口价格
    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以来,煤炭行业过剩局面得到改善,煤炭价格自2016年最低的125元/吨上升到200元/吨,此后价格在196元/吨至223元/吨区间小幅波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水电出力偏多、进口煤月度到货量不均、寒冬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年内多次供需错配,价格波动较大,年度最高值较最低值上涨12.59%。受下半年快速上涨拉动,全年动力煤平均坑口结算价格为229.73元/吨,较2019年 (下称同比)上涨6.83%。


    从月度价格走势来看,2020年全区动力煤价格呈“两涨一降”的波动走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煤炭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较低,市场供应偏紧,价格连续小幅上涨;3月下旬-5月中旬,煤炭产量回升,但下游需求未能同步回升,且前4个月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市场短期内供应宽松,价格连续下降,动力煤坑口价格每吨累计下降15元;5月下旬至12月,随着经济持续回升,煤炭需求增加,同时进口减少、产地供应偏紧、严寒天气等因素共同影响,煤炭价格持续攀升。至12月份,全区动力煤平均坑口结算价格涨至249.58元/吨,较年初上涨8.36%。


    (二)电煤购进价格
    2020年,电煤价格同样呈 “涨降涨”的“N”字型走势,至12月份,全区电煤平均购进价较年初上涨6.30%。
    2020年全区电煤平均购进价格为218.61元/吨,同比上涨6.26%;折算为标准煤后为433.38元/吨,同比上涨5.88%。其中,东部地区电煤平均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76%,西部地区电煤平均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38%。


    二、内蒙古煤炭价格后期走势预测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同时由于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供需基本面来看,煤炭行业2021年将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价格维持高位小幅波动,价格波动幅度取决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大小。
    (一) 影响煤炭价格的确定性因素
    1、供应增量有限
    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行业集中度进一步高。按照规划,2021年将进一步关停小型煤矿,主产区受煤管票等政策管制供应增加有限,预计2021年国内煤炭供应小幅增加。
    2、经济回稳拉动煤炭需求向好
    2021年,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我国宏观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对电力需求形成刚性支撑,支撑煤炭需求增加。
    3、新能源提高煤炭替代水平
    按照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今后每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总量将较“十三五”时期大幅增长。预计2021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减少部分电煤需求。
    (二)影响煤炭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
    1、煤炭需求方面
    在碳达峰的大背景下,“能耗双控”目标将更加严格,各地、各行业将陆续出台碳达峰计划和路线图,煤炭下游的钢铁、化工、煤化工、水泥等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密集型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必然要减少对煤炭的需求。
    2、进口煤供应方面
    受地缘政治、世界疫情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2021年进口煤的数量和频次同样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相关报告
  • 《2020年1-7月份煤炭价格指数运行情况及后期展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2
    • 一、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介绍 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煤炭市场网(CCTD)依托煤炭行业统计数据信息资源,自2005年起就启动了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的建设工作,陆续编制发布了中国煤炭价格指数(CCPI)、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CCTD秦皇岛动力煤价格、CCTD唐山炼焦煤价格、CCTD徐州无烟煤价格等系列指数,截至2020年,编制发布的价格指数已经基本能够涵盖主产地、中转港以及消费地主要煤炭交易市场,及时、客观反映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以及进口煤的真实运行情况。 煤炭价格指数是精准数据服务行业经济的重要形式,能有效反映煤炭市场发展的趋势,积极传递市场信号,除了监测预警等基本的功能外,近年来还在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善供需关系、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1-7月份煤炭价格指数运行情况 纵观1-7月份,疫情扰乱供需释放节奏,供需错配问题持续存在,且供需格局不断转换,煤炭市场快速调整,煤炭价格呈现深V走势。但是在中长协合同制度以及“基准价+浮动价”的指数定价机制保障下,煤炭价格整体上运行在绿色区间,实现了疫情期间的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稳健发展。 分时段来看,春节过后,下游补库与煤炭企业停产放假供应不足发生错配,出现短暂供应紧缺的错配格局,带动价格出现小幅上涨。2月下旬,煤企积极保供增产,而下游复工复产缓慢,煤炭供需转变为供大于求,价格承压持续大跌,直至4月底随着下游持续复苏煤价开始企稳。5到6月份,在下游需求超预期、强劲复苏的支撑下,煤炭价格快速反弹,叠加产地安监升级以及内蒙煤管票管控,强化价格反弹持续性。进入7月份后,受天气和新能源发力影响,煤炭消费低于预期,价格止涨并小幅回调。 截止2020年7月24日,中国煤炭价格综合指数(CCPI)报收于150.1点,较年初下跌2.3%,较去年同期下跌5.4%。 截止2020年7月24日,CCTD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报收于557元/吨,较年初上涨1.5%,较去年同期下跌3.5%。 1-7月份,CCTD系列煤炭价格指数平均值均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价格水平。分品种市场来看,内贸动力煤和炼焦煤价格跌幅较为明显,进口动力煤和无烟煤则大幅下跌,其中无烟煤的表现最为疲软。今年以来各煤种价格运行情况如下: 三、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煤价波动因子诸多,CCTD持续监测、收集煤炭市场各环节产生的海量运行数据,通过深入的整合、挖掘和分析,推出能够清晰研判煤炭价格变化的数据指标体系,旨在用精准数据分析市场运行趋势,服务行业经济。 (一)供应持续增加 一是煤矿产量稳中有增。春节期间,随着疫情的严重,国内各行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复工推迟,但相比其他黑色和能化行业,煤炭价格走势不完全相同的走势。由于大部分供应来自国内,生产受限,中转港口库存普遍偏低,国内煤炭价格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但煤炭作为国家的一次能源的基础和主体能源,也作为像口罩一样的保供物资,也算是在大宗商品中唯一一个的保供稳价的。2月5号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特别提出“煤炭供应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煤矿生产,加快组织煤矿复工复产。优化调运组织和产运需衔接,做好疫情严重地区、京津冀以及东北等地区的煤炭供应,给予煤炭运输绿色通道支持,严禁以各种名义设卡设限,影响煤炭正常流通。 由于煤炭行业国企央企产能比重高,政治觉悟强,政策执行到位。供应在短期内就得到了快速释放。现在大矿产能已经十分先进,掘进设备和牵引采煤机器一开,本身煤炭产能弹性就远大于别的行业。同时,随着近年来供给侧改革,先进产能更加集中在晋陕蒙地区,70%产能都集中于此,而这次疫情这些地区相对较轻。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3月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9.6%,日均产量达到1088万吨,创2019年11月份以来新高。 但随着价格的快速回落,煤企出现被动减产情况,叠加“两会”安监以及个别煤炭主产省供应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始终未能充分释放。根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止至7月26日,全国442家重点煤矿(产能15.6亿吨)产量2580万吨,周环比下降1.1%,产能利用率为78.4%,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2.4%。 根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止至7月上旬,全国日均煤炭产量974万吨,同比减少6.9%,环比减少0.9%。 二是煤炭进口前高后低。由于国内-国际煤价始终存在巨大价差,新的年度没有对报关额度的限制,一季度终端用户对进口煤大量采购。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煤炭累计进口量1.7亿吨,同比增长12.7%。1-6月份印尼、澳洲日均对中国出口煤炭量44万吨,同比增长8.8%。 但5-6月,国内外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价差尽管进一步扩大,但进口煤限制力度不断收紧,进口采购量缩减。进入7月进口量进一步衰减。 根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止7月27日,澳大利亚5500大卡至中国到岸含税价降至400元/吨左右。 三是库存处于高位水平。由于煤炭市场供需在1-7月份出现多次阶段性错配,港口库存先升后降,电厂库存震荡上行,虽然整体低于去年同期,但从历史数据看,仍处于高位水平。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止7月23日,全国主流港口煤炭库存7246.2万吨,同比下降14.1%。其中,北方9港(不含天津)煤炭库存增加至2288万吨,同比下降4.9%。华东7港煤炭库存591万吨,同比下降22.0%。截止7月22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升至8954万吨,同比下降0.1%。 (二)运输持续恢复 一是铁路运输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自去年以来,由于持续的价格发运倒挂,部分港口贸易商已经完全的退出了港口现货煤市场交易,导致今年1-5月,煤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偏低水平,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价格倒挂情况明显缓解,5月下旬以来煤炭铁路运输快速恢复,截止7月底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7月1日-26日,大秦线日均发运量为127万吨,同比增加4.1%。7月张唐线日均接入22.6列,同比上升4.5%。 二是港口运输已经超出去年同期水平。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6月份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调入为206万吨,同比增加16.0%。截止7月26日,7月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调入为197万吨,同比增加8.5%。6月份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调出为196万吨,同比增加3.8%。截止7月26日,7月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调出为188万吨,同比增加12.7%。 (三)消费不及预期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基建、房地产等终端行业复工复产进程缓慢,需求大幅下滑导致中游钢铁、建材、化工等企业开工率偏低,进而严重抑制煤炭消费需求释放。同时,在工业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电力行业耗煤量也一再走低。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终端行业复工进程加快,特别是“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推动煤炭消费快速恢复。进入7月份后,受雨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低于常年,整体煤炭消费情况不及市场预期。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1-6月煤炭消费量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截止7月22日,全国重点电厂当日耗煤382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6.2%。 四、后期价格走势研判 从煤炭供应看:一是全国煤炭总产能依然较大,随着煤炭新增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产量将持续增加。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上半年投入试运转、投产的矿井将新增可释放有效产能8000万吨/年。随着优质产能释放步伐加快,2020年煤炭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39亿吨以上。二是鉴于国内整体供求形势相对宽松,加之下游进口额度所剩不多,预计下半年煤炭进口量将呈下降走势。整体上看,进口减少量不及产量增加量,因此煤炭供应将稳中有增。 从煤炭消费看:一是宏观基本面支撑煤炭消费增长。二季度后半段,中国经济已经从疫情后复苏回补逐渐过渡到周期性上行,整个2季度全国GDP增速由负转正,超预期增长3.2%。二是在基建和房地产行业的带动下,下半年集中赶工的行情依然可期,钢铁、水泥、玻璃等产品需求将持续恢复,耗煤需求随之释放。CCTD分析认为,下半年煤炭消费将维持稳中增长态势,按目前1-6月份的数据和下半年预测4%核算,全年增速1.2%左右。 综合来看,随着疫情管控精准化程度提高以及经济影响逐步复苏,上下游行业逐步恢复至正常生产节奏,下半年煤炭行业供需持续错配的情况将明显减少。在需求持续复苏带动下,国内煤炭生产积极性将得到明显提升,产量增速将大于需求,政策端对进口煤调控将更加精准、合理。因此,预计下半年将呈偏松的市场格局,煤炭价格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波动明显趋缓,价格重心较上半年有所上升。 五、相关建议 (一)继续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中长期合同制度及“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确立以来,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履约率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充分发挥了在保供稳价工作中的决定性、压舱石的作用。因此,煤炭供需企业要继续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制度,特别是严格落实合同定价机制和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结算,确保中长期合同的严肃性。 (二)规范价格指数使用方式,采用多指数综合定价模式。随着价格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定价,其对市场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规范价格指数的使用方式愈发紧迫。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参考使用数据真实、价格可追溯的价格指数,同时要尽量采用多元化、组合式的指数定价的方式,避免形成单一指数垄断市场的局面。 (三)建议炼焦煤、无烟煤供需企业采用指数定价模式。目前,炼焦煤和无烟煤的定价模式基本还是以企业谈判定价为主,在市场变化较大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较大分歧,影响供需衔接的稳定性,建议炼焦煤、无烟煤供需企业也采用指数定价模式。
  • 《2020年8、9月份煤炭市场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3
    • 8月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煤炭消费环比平稳增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消费拉动力度比较稳健;煤矿开工情况总体稳定,煤炭供应环比小幅增长,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整体相对平衡,煤炭价格窄幅波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落地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有望继续巩固,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将比较稳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而季节性用煤淡季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煤炭需求或将有所下降。供应方面,后期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扩大优质产能供给,加快退出落后煤炭产能,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加上煤炭运输公转铁继续调整,煤炭铁路运力和运量将保持增长,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随着气温转凉,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将有所减少,加上电厂存煤水平偏高,煤炭供应总体稳定,预计沿海地区电煤供需可能会有所转弱,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保持相对稳定,煤炭需求可能下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相对平衡,市场价格或将以稳为主、窄幅波动。 一、2020年8、9月份煤炭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煤炭市场运行特征为: 1、煤炭消费环比平稳增长。 8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较快增长,火力发电量同比较快增长,生铁产量同比增幅有所回落,水泥产量增幅提高,总体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较为稳健。据测算,8月份商品煤消费量3.6亿吨,日均消费量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4.3%,增幅比上月扩大3.5个百分点(见图1);1-8月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26.0亿吨,同比下降1.0%。 分行业看,8月份,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0亿吨、0.7亿吨、0.5亿吨和0.3亿吨,日均量环比上月增幅分别为9.6%、-0.5%、4.1%和-1.8%,同比增幅分别为4.5%、9.9%、5.6%和-1.4%。1-8月份,四大行业累计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9亿吨、4.9亿吨、3.0亿吨和1.9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3%、4.8%、-2.7%和-1.5%。 9月份以来,各地高温天气逐渐减退,电网用电负荷逐步回落,火力发电量环比下降。数据显示,9月份上旬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14.7%,中旬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9.9%。随着季节性电煤需求减少,9月中旬统调电厂日均耗煤量明显下降。判断9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环比将会下降。 2、煤炭生产环比小幅增长。 8月份,产地煤炭安全、环保监查力度比较严格,煤矿生产情况总体稳定,行业开工率变化不大,大型煤矿出力情况相对较好,煤炭产量环比小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26亿吨,同比下降0.1%,日均产量环比增长2.5%;1-8月累计产量24.5亿吨,同比下降0.1%。 运输方面,8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2.0亿吨,同比下降1.9%,日均环比下降5.3%(见图3);1-8月累计发运量15.3亿吨,同比下降5.5%。8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6818万吨,同比增长6.3%,日均环比下降1.0%;1-8月全国主要港口煤炭累计发运量4.8亿吨,同比下降8.2%(见图4)。 数据显示,9月中旬全国重点监测企业煤炭产量、销量和铁路运量与上月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0.8%和0.9%,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1%、3.3%和3.4%。 3、煤炭进口环比快速下降、出口环比大幅下降。 8月份,全国进口煤炭2066万吨,同比下降37.3%,环比下降20.8%;出口煤炭17万吨,同比下降50.1%,环比下降66.0%;净进口量2049万吨(图5),同比下降37.2%,环比下降19.9%。1-8月份,累计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增长0.2%;累计出口煤炭241万吨,同比下降39.5%。 4、全社会存煤天数环比减少,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8月份,煤炭产量环比小幅增长,煤炭消费量环比平稳增长,净进口量环比快速下降,供给量增速小于消费量增速,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继续下降,8月末全社会存煤可周转天数32天,比上月末减少4天;8月末全社会存煤正常度为5.7%(图6),反映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分流通环节看,8月末煤矿存煤高于正常水平,煤矿存煤天数10.4天,比上月增加0.8天,存煤正常度43.7%。中转港口存煤基本正常,主要港口存煤天数18.1天,比上月末减少1.9天,存煤正常度-2.5%。发电企业存煤水平较高,重点电厂存煤天数21.0天,比上月减少4.3天,存煤正常度21.6%。 截至9月20日,全国重点监测煤炭企业存煤比9月10日下降3.6%、同比下降2.1%。9月17日环渤海六港存煤比上月末下降6.0%。9月中旬全路直供电厂存煤天数29.5天,比8月底增加6.6天。判断9月份全社会煤炭库存量将有所增加,煤炭供求关系或将以平稳为主。 5、8月煤炭价格略有下跌,9月价格有所反弹 8月末,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619.9元/吨,比上月末下跌1.0%;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197.4元/吨,比上月末下跌0.1%,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504.9元/吨,比上月末下跌1.3%。 9月份以来,煤炭价格有所反弹。至9月25日,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633.3元/吨,比上月末上涨2.2%;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207.3元/吨,比上月末上涨0.8%,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521.6元/吨,比上月末上涨3.3%。 8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平仓)比7月末下跌4元/吨,9月25日价格比8月末上涨12元/吨,市场行情有所上扬。 二、煤炭市场后期走势预测 我们对今后几个月煤炭市场做出如下基本判断: (一)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将比较稳健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落地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有望继续巩固。地方债发行规模将保持增长,财政资金总体充裕,预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继续收窄,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偏弱,全年建设总规模有望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比较稳健,而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继续推进,将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恢复。8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继续好转,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回升势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1-7月加快1.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6%,降幅比1-7月收窄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3%,降幅比1-7月收窄2.5个百分点。8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33,比7月份提高0.24点。随着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地市场恢复正常秩序,预计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积极性将会提高,后期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恢复。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好转。8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1-9月我国地方债净融资42573亿元,剩余4700亿左右的额度一般在10月底发行完毕,预计9、10月仍将是地方债发行高峰期。后期,地方债资金投向将聚焦“六稳”和“六保”,新增债券资金将重点投向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同时资金拨付使用将加速,资金利用效率也有望提升。在资金支持下,各地将继续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基建项目落地。受益于地方债规模增加、“新基建”发展势头良好,基建领域有望持续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好转。 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继续回升。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后期,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将继续呈现向好态势,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继续减弱,新开工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诸多因素表明制造业投资将保持回升势头。 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继续显现。1-8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0.5%,其中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分别达到5.7%、13.8%、14.0%,水电同比下降2.9%。9月份以来,我国水电出力情况依然较好,三峡电站继续满发,9月上中旬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30.1%。预计后期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显现,将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总体来看,预计后期房屋新开工将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偏弱,国内建设总规模将继续恢复,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比较稳健,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继续推进,将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二)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 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近期,煤炭行业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煤矿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煤炭生产平稳有序。8月份以来,国家能源局相继核准了新疆9个建设煤矿,建设规模合计1470万吨/年。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已核准的2130万吨/年建设煤矿产能绝大部分位于新疆地区。预计后期新疆煤炭将加快融入全国大市场,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尽管内蒙古煤炭生产受限,但山西、陕西、新疆煤炭均有较快增长。随着内蒙古冬季取暖期来临,预计内蒙古煤矿开工率将逐步回升,全力保障内蒙古及相关区域煤炭供应。安全监管方面,为防范重庆煤矿事故再次发生,预计各地将加大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严厉查处煤矿非法违法行为,部分中小煤矿生产将受到一定制约。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 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后期,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铁路部门将多措并举挖掘运输潜力,做好装卸车组织和煤炭运力保障,提高煤运通道运输能力。抓住供暖期前储煤备煤的有利时机,协调下游电厂提前储煤备煤,做好主要煤运通道的运煤组织,确保煤炭稳定供应。按照计划,大秦线将在10月份进行为期25天的集中检修,预计相关区域煤炭铁路运输将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铁总要求,后期我国将继续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改革,支持煤矿建设铁路专用线,铁路将继续提升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积极推进以货补客,充分发挥主要煤运通道能力,提高煤炭发运量,有效满足下游行业用煤需求。综合来看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 煤炭进口可能下降。今年1-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同比增长0.2%,增速比1-7月份回落6.6个百分点。后期,随着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期结束,近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电煤需求将明显回落。为确保冬季煤炭稳定供应,电厂电煤采购积极性将有所提升,预计电厂存煤将稳步提高。总体来看,由于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下降,预计沿海地区电煤供需关系将有所转弱。在当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判断后期煤炭进口可能下降。 (三)判断后期煤炭供求形势将相对平衡,煤炭价格以稳为主、窄幅波动。 依据上述对煤炭供需两个方面的分析结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落地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有望继续巩固,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将比较稳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回升,而季节性用煤淡季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煤炭需求或将有所下降。供应方面,后期我国将继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扩大优质产能供给,加快退出落后煤炭产能,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加上煤炭运输公转铁继续调整,煤炭铁路运力和运量将保持增长,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随着气温转凉,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将有所减少,加上电厂存煤水平偏高,煤炭供应总体稳定,预计沿海地区电煤供需可能会有所转弱,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保持相对稳定,煤炭需求可能下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相对平衡,市场价格或将以稳为主、窄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