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神经模糊系统的光伏发电预测模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04-08
  • 本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神经模糊系统来表征光伏特性。该模型具有最优的紧凑性和可解释性,能够在线估计和预测单个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将粒子群调谐神经模糊模型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该面板的最大可提取功率平均误差为0.25%;这个比例仍然是一系列通用动态天气条件1样品的采样率/ 12?分钟。与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相比,平均误差减小到四分之一。

相关报告
  • 《雾霾对新加坡光伏发电系统产量的影响》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chenss
    • 发布时间:2016-01-06
    • 在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至少一部分由森林和农业土地烧荒造成的人为雾霾,在新加坡偶尔造成了空气质量问题,在位于这些“热点”中大部分以东150-300公里的地区。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部分阻挡阳光到达地面,从而影响到新加坡的太阳能光伏(PV)系统发电。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方法用以估算阴霾引起的到达光伏板的光照强度降低以及相应损失。将对2013年6月一次大型雾霾事件进行的评估作为损失分析的基础,其中为隔离无云条件下比较清晰和模糊的天气考虑了数据过滤技术。以过去几年非模糊的条件下的数据为基准,作为新加坡晴朗天气条件的测定。新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调查新加坡内十个光伏系统在2013年6月阴霾事件中的功率输出。结果发现在这一糟糕空气质量水平的事件中,造成的新加坡光伏系统损失在15-25%范围内。
  •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电池寿命精确预测模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05
    • 如何利用电池早期循环数据,实现对电池循环寿命预测的及时性、准确性一直是传统电池寿命预测研究中的难点。而将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数据分析技术引入电池寿命预测,将会更快、更及时、更准确地实现电池寿命预测,从而推动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ard D. Braatz教授课题组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在收集了124个电池组不同使用寿命的数据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开发了全新的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商业化的磷酸铁锂/石墨(LFP/Graphite)全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高精度的预测。由于电池的衰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涉及很多参数(数据),因此要建立高精度预测模型就必须考量这一系列数据,即建立一个多参数高纬度预测模型,这意味着建立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基础。为此,研究人员使用商业化的LFP/Graphite全电池(代号A123,APR18650M1A,额定容量为1.1Ah)进行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在30℃温度下,使用不同的快速充放电条件(改变不同的充放电倍率)对电池进行循环测试,获得了大量的电池循环寿命基础数据信息(全电压曲线、电池阻抗以及电池工作温度等),循环寿命范围在150到2300圈之间,总计获得96700圈的电池数据,是目前已报道的文献中最大的商业化电池循环数据集。基于上述大量数据,作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发了全新的电池寿命早期预测模型,模型主要建立放电容量与电压曲线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将电池容量视为电压函数)来预测电池的循环寿命。依据对数据不同处理方式,形成三种模型,分别是:(1)方差模型(Variance);(2)放电模型(Discharge);(3)引入温度、阻抗等额外参数数据全模型(Full)。在随后的所有的预测模型中,都只使用电池前一百次的循环数据。在Variance模型中,在主数据集上存在15%的平均百分比误差,在辅助数据集上存在11%的平均百分比误差;Discharge模型还考虑了前一百次循环的放电电压和电流信息,将误差分别降低到10.1%以及8.6%;Full模型综合考虑了放电过程中的各种可采集的数据信息,将误差分别降到了7.5%和10.7%,与其他的文献报道的预测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提高了25%。为了满足锂电池的生产需求(需要对电池进行循环寿命更加快速可靠分析),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了基于前5次电池循环数据的寿命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Variance方差模型预测精度可以达到88.8%的预测精度,Full模型则获得了高达95.1%预测准确度。该项研究基于大量循环测试基础数据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构建了基于放电容量的电压曲线特征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对电池寿命高效和准确的预测,对电池技术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