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河流有助于在南极海冰上形成巨大的洞》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11-23
  • 最新研究表明,南极洲温暖潮湿的空气对威德尔海的海冰起着关键作用,可能会影响广阔大陆周围的海洋状况以及气候变化。科学家们研究了长而强烈的暖湿空气羽流——也就是大气河流——对海冰上巨大开口的作用。他们把重点放在南极洲附近南大洋的威德尔海地区,1973年首次观测到该区域的一个大洞,在2017年冬末春初又出现了一个洞。在第一项此类研究中,科学家发现,2017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反复出现的强大气河流对形成海冰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河流把温暖潮湿的空气从南美洲海岸带到了极地地区,从而导致海冰表面变暖,使其融化。海冰洞是海冰中的巨大“窗口”,允许大量热量从海洋传递到大气中,从而改变区域和全球海洋环流。它们也会影响浮游植物(藻类)爆发的时间和规模,而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以前的研究发现大气河流会影响南极西部陆地冰和冰架的融化,而这项新的研究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首次展示了它们对南极海冰的影响。在南极洲西部,一块巨大的陆地冰盖正在融化,并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而且在21世纪,其融化速度加快。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如果整个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将上升约200英尺。海平面上升和沿海风暴造成的洪水威胁着全世界的沿海社区,特别是在低洼地区。根据预测资料,大气河流将变得更加频繁、更长、更宽,并更有效地向南极海洋和大陆输送高多的水蒸气,同时降水强度增加。总的来说,他们登陆的地方预计会向两极移动,气候变化对威德尔海和南大洋其他地方的海冰洞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关论文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6/eabc2695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www.rutgers.edu/news/atmospheric-rivers-help-create-massive-holes-antarctic-sea-ice
相关报告
  • 《研究发现,南极海冰是引发冰河时代的关键》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10-30
    • 多年以来,我们就知道地球的气候就像一台巨大的鲁伯·戈德堡机器:拉动一个杠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事件。 然而,驱动这些变化的许多步骤仍然笼罩在不确定性中。 阿斯特说:“该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仍然是导致地球周期性地循环进出冰河时期的原因。”马尔特·詹森(Malte Jansen)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旨在发现和理解构成全球气候的过程。 “我们非常有信心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平衡必定发生了变化,但我们还不知道如何或为什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扬森和前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爱丽丝·马佐奇(Alice Marzocchi)提出了气候的初始变化如何引发一系列导致冰河世纪的事件。他们的模型表明,在较冷的气候下南极海冰的增加如何触发变化的瀑布,这可能有助于将全球气候推向冰川期。 地球气候的责任(或责备)由土地,生命,大气和海洋共同承担。元素以缓慢的舞蹈在所有四个元素之间来回移动,这使地球已经可以居住数十亿年了,但是随着元素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中积累,会改变气候。 例如,我们目前正处于冰河时代之间。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冰川定期覆盖地球,然后退缩。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拼凑有关这种冰河过程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触发的线索。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冷却。詹森说,但是仅靠这一点是行不通的。为了应对随后的降温量,气候系统将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伴随变化。 詹森说:“最合理的解释是,碳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分配方式有所变化。” “关于这种情况如何发生的想法不乏,但还不清楚它们如何相互融合。”模拟不同意,并且没有一个与科学家可获得的地质证据完全一致。 在詹森(Jansen)几年前发表的一项研究的基础上,詹森(Jansen)和马佐奇(Marzocchi)提出了冰川过渡如何进行的模型。 在他们的照片中,大气层降温到足以使南极海冰开始形成。詹森说:“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在海洋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是一个深水上升到地表然后再次消失到深渊的区域。” “结果,南极海冰增加造成了严重后果。” 冰盖改变了海洋的循环,但实际上也阻止了海洋与大气交换二氧化碳。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碳被吸入深海并停留在那里。大气中较少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的逆转,从而使地球变凉。 “这表明这是一个反馈回路,”现任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研究科学家马佐奇说。 “随着温度下降,更少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触发更多的冷却。” 该解释与过去气候的证据相吻合,这些气候来自沉积物,珊瑚礁和冰川核心样本等来源。 Marzocchi说:“令我惊讶的是,增加的存储量中,有多少可以单独归因于物理变化,而南极海冰覆盖是关键因素。”在考虑生物生长变化之前,仅物理作用就占了认为已发生的二氧化碳减少量的一半左右。 科学家们说,这一结果是了解地球气候在长期范围内如何运作的又一步。 马佐奇说:“海洋是整个地质时期最大的碳储集层。” “因此,研究海洋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模拟未来的环境变化。”
  • 《研究发现,南极海冰是触发冰期的关键》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11
    •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地球的气候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只要拉动一个杠杆,一系列大规 模的事件就会开始运动。然而,推动这些变化的许多步骤仍不确定。这个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 仍然是:是什么导致了全球周期性地出现冰河期循环。本研究阐述了气候的初始变化如何引发 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冰河期事件。研究模型显示了在较冷的气候下南极海冰的增加如何引发 一系列变化,导致全球气候进入冰期。 地球气候由陆地、生命、大气和海洋共同组成,元素在这四种组成成分中来回移动,保持 着地球数十亿年的宜居性,但随着元素在其中一个或多个位置的积累,导致气候的改变。例如, 我们现在正处于冰河时代的间歇期;在过去 250 万年里,冰川周期性地覆盖地球,然后逐渐减 小。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一冰川过程是如何工 作的,以及冰川是如何触发的。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可 能就会导致一些冷却。但单凭这一点是不行的,气候系 统必须伴随着巨大的变化才能导致随后的降温。最合理 的解释是,碳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分配方式发生了一些 变化。前人的一项工作通过一个模式说明冰川过渡是如 何进行的,在本研究结果中,大气冷却导致南极海冰开始形成。南极洲周围的大洋在海洋环流 中起着关键作用,那里深层水消失在大洋谷底之前会上升到地表,导致南极海冰的增加。 冰盖改变了海洋的环流,但它物理性地阻止了海洋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的交换。这意味着 越来越多的碳被吸入深海并留在那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则会导致温室效应的逆转, 导致地球降温。这是一个反馈循环,随着温度下降,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引发 更多的冷却。这一解释与海洋沉积物、珊瑚礁和冰川核心样本等得到的气候变化结果相符。在 这些增加的储存量中,有多少可以单独归因于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南极海冰覆盖起关键 因素。在考虑到生物增长的变化之前,物理效应只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 这一结果朝着了解地球气候如何在长时间尺度上作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海洋是地质时 间尺度上最大的碳库,因此研究海洋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模拟未来的环境 变化。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