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当今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创新前景》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7-22
  •   随着最近新兴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制造业创新的进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前景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新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也随之涌现。随着与物联网(IoT)和智能制造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得以在保持原地生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实力。本文将对当今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创新前景进行综合概述。

      根据《加拿大工业机械》(Canadian Industrial Machinery)2015年10月刊登的文章,数据表明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正在持续增加。文章报道了从北美机器人企业订购的机器人的数量是空前的(14232台机器人,价值8.4亿美元,2014年同期,机器人数量增加1%,收入增加7%,保持了之前的记录)。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产行是汽车零部件、尤以在原材料处理和点焊中的应用最为突出。同时,有意思的是,在美国这一行业的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焊工十分短缺。根据市场规模预测(见图1),全球机器人行业收入截止2020年将有望超过1510亿美元。Tractica报道其增长将主要来自非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预计将平稳增长,在2020年收入达到约180亿美元。

      图1:Tractica报道了2015-2016年,总的工业和非工业用机器人收益及其全球市场情况

      就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该产业预计将在2014到2020年,主要在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产业创造300万个就业机会。《2015技术潮流》(Technology Trends 2015)报道,从2017到2020年间,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将带来200万个新增岗位。随着康复治疗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进步,仅在康复市场就有望增加40倍。预计2020年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微型机器人可携带紧急应答器探索小型或危险环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用于增强使用者的体力;人机接口可以帮助截肢者控制自身活动并接收感觉反馈;模块化机器人可在预设模式下完成专项任务;智能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类人表达和反应;通过引进弹性纳米管肌肉以增强机械强度;电源可换式机器人在离网区域启动应用;机器人网络允许机器人接入数据库,分享信息和学习经验;远程监控机器人可代替你在遥控区域进行工作。

      近十年,美国联邦政府为提高美国竞争力和促进就业提出了多项动议。由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共同赞助的国家机器人计划(NRI)在2011年启动,旨在促进机器人在美国的发展和使用,以协助人类或与人类共同工作。就制造业而言,这一计划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和开发到产业制造和配置的整个生命周期。此外,机器人还是美国商务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优先主题。特别是,他们着重将协同制造机器人作为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必要工具,通过极大提升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实现。在人—机协作主题下,与人协作的机器人以及“自己动手(do-it-yourself)”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的生力军出现在大众面前。这些机器人可以同人一起或者在人旁边工作,完成之前需要人机分开完成的任务。

      今天,人机合作/共存的时代终于到来,在真实世界中,无论是在大型工厂还是小型作坊的制造现场,机器人同人类一起工作。然而,跳出当前应用局限,能在更广阔的行业和制造商中广泛应用的高级机器人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感知力、敏捷性、可移动性、复位性和操作安全性,还应便于指派任务和重复指派任务。机器人不是单独的实体,它们应用于广阔行业中,存在于商业世界里,必须无缝而快速地与之融合。换言之,机器人技术改变着商业模式和一体化战略;由科技创新驱动,存在于工厂“内外”。

      机器人技术被视为是能够变革制造业的关键改造技术。此外,改良的机器人技术和制造自动化的广泛采用将享有知识产权和财富;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来拯救企业;提供机器人维护和培训的工作岗位;使工厂安全使用人机团队;减少高额的医药问题;以及减少成品在渠道流通的时间来更快速地响应零售商需求的变化。

      许多人将始于十八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工业革命的第三阶段引入了机器人,从而开始了机器人技术革命。机器人技术革命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形式是基础自动化,机器人的工作区视为人类的障碍。第四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4.0)给我们带来了移动性更好、更智能和感知更强、能力更高的机器人。机器人技术系统转变为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4.0智能工厂——可自我编程的互联行业即将来临。

      正如《NRI机器人技术路线图》(NRI Robotics Roadmap)所报道的,研发一套基础机器人技术是提供制造业技术路线图预期的关键能力所需要的。每个关键能力源于制造业(矿业、加工业、分立零件制造业、装配、物流——运输&分派)中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广泛应用领域。穿越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Frost&Sullivan)呈现的2000年及之后的移动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在21世纪初期,通过远程监控,远程接口系统促进了可控货仓/管理系统、可穿戴式外骨骼技术和遥控机器的产生。到2010年的十年间,自动滑行随着半自主机器和仅能进行有限人机互动的人工智能初始阶段的出现而出现。可以预见,2020年及之后,具有人类情感、流利交流能力和适应环境的协同机器人和智能机器的全面自主将会出现。

      截止2020年,物联网将由上万亿的海量传感器驱动,其中许多传感器将嵌入新兴的机器人系统中,为物理世界提供物联网信息价值环的信息物理连接(创造—交流—聚合—分析—行动)。随着智能传感器和高级分析的出现,介入应用将具体化,使物联网应用不再仅限于监控。

      智能制造是基于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和云系统的工业4.0新创举。就技术上而言,它是一门狭义的学科,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管理技术、供应链管理、模拟、维护、机器对机器(M2M)、设施和传感器网络。根据会议共同组织者——智能制造领导联盟(Smart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Coalition,SMLC)和国家科学基金会,智能制造以企业/工厂为主导,包含可靠且可扩充的方式,为制造业提供基于模型的操作和决策支持,能够稳健地应对变化和差异。智能制造通过数据、协同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和互联企业(制造现场—商务体系—供应链连接)发展控制战略和开放性平台技术(公共—私人伙伴关系)而进行智能产品制造的。未来智能工厂共有15个核心元素,其中三个毫无疑问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信息物理系统、自动驾驶车辆和柔性机器人)。根据NIST给出的描述,智能制造是“完全集成的协同制造系统,可以实时响应,以满足在工厂、供应网络和客户需求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条件”。分享同一个目标的不同智能制造联盟协作努力,在整个价值链中通过开放式连接实现工业实践的现代化

      最后,物理和数字世界的聚合孕育了智能工厂和新一代的工业机械。在这个被称为工业4.0的新时代里,聚焦使用物联网和信息网络系统以简化制造和业务流程,提升功能和精度,增强质量和能力14。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是数字化的,包括机器控制、监控、管理以及数据上报和分析。甚至操作者也通过人机界面(HMI)与机器进行数字化互动。智能工厂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操作时间的减少、提高生产能力的机会、促进产量、提升效率以及通过高级数据分析减少停机时间。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创新前景的关键组成,也是工业4.0和物联网提出的向计算机化工业生产和智能工厂迈进这一构想的完美体现。.

相关报告
  • 《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创新生态》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6-20
    • 2017 年 1 月,卡内基梅隆大学在美国国防部支持下筹建的非营利独立研究机构「先进机器人 制造创新机构(ARM)」正式成立。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 Subra Suresh 对 ARM 的诞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ARM在为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其他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作为回报,ARM将受益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机器人与智能技术方面的专长,以及其在政策、道德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确保新技术造福人类」。. 2.5 亿美元投入技术研发. ARM 以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能力,降低中小企业运用机器人的技术与经济障碍,保持美国先进制造业的领导地位为使命,致力于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研发,并通过全国性的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提供创新资源共享能力,聚焦六大技术领域: 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ics) 机器学习与控制(Robot Learning and Control) 灵巧操作(Dexterous Manipulation) 自主导航与机动(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e Mobility) 感知与传感(Perception and sensing) 测试与验证(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ARM 未来 10 年的目标包括:将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 30%,创造 51 万个制造业岗位,确保 30% 的中小企业采用机器人技术,以及优化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研发和投资的生态系统。 为实现目标,ARM 将致力于整合包括国防机构、工业界、学术界、地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内的超过两百个利益相关方的技术与资金资源,通过国防需求和工业界驱动实现其战略任务,形成国家级创新网络,构建强大的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卡内基梅隆大学希望通过 ARM 的创办填补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研究、创新和应用之间的鸿沟,并推动卡内基梅隆大学乃至整个匹兹堡地区成为新的机器人与智能技术中心。 目前,ARM 已获得美国国防部 8000 万美元先期投资,理查德-梅隆基金、美国机器人公司(American Robotics)等合作机构注资高达 1.73 亿美元,初始研发和技术孵化将集中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优势技术领域——人机交互与人机融合、协作机器人及机器态势感知与传感,其机器人产品和智能技术将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以及汽车、电子和轻工业等民用产业。. 可借鉴的机构创新模式. ARM 围绕机器人应用构建完整生态链,深度捆绑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 ,平台+技术+应用(硬件+软件+服务)的创新模式值得高度重视。 1.创新资源聚集 美国早已认识到,科技组织、人员、设备的集聚有利于促进创新。美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在大学或高科技劳动力富足的地区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如国家机器人研究中心)和建设基于大学研发条件的科研综合体(国家实验室),以打造商业与国防领域技术的桥梁。 ARM 是美国机器人产业链的最新代表,也是美国机器人创新资源聚集的最新产物。ARM 以非盈利独立研究机构的身份联合政府、工业界、学术界,初始成员包括 84 家工业界成员、39 家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35 所研究型大学、13 所国家实验室、10 家政府组织等 231 家合作伙伴,实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聚集,将逐渐显现令人惊叹的规模效应。 2.打造技术共同体 ARM 成员卡内基梅隆、普林斯顿、加州理工洛杉矶分校、斯坦福、杜克、乔治亚理工、密歇根大学等院校已分别与美政府、军方和工业界签署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研究协议,专注于为产业界提供自主科学、微自主系统、机器智能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诺斯洛普 ·格鲁门公司、波音公司、雷声公司等核心平台企业在政府主导下,相继签署机器人及自主系统产业技术互换协议,打造机器人技术共同体,协调推进机器人产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自主性认证体系的制定。 可以预见,ARM 的诞生将打造一艘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领域的「航母」,更加有助于美国机器人产业和技术资源的快速集中和高效分配,将为美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机器人产业群 2016 年 4 月,美国军方联合企业界和高校等研究机构对空天海地网五大空间的无人自主机器人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规划形成人/机系统交互与协作(HASIC),可扩展的自主系统编组(STAS),机器感知、推理与智能(MPRI),测试、评估、验证与确认(TEVV)四大技术簇。各方对此形成共识,机器人系统自主化与智能化水平取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 谷歌、微软、亚马逊、Intel、IBM 等人工智能巨头已经悄然深耕于机器人产业链,在人工智能基础平台、人工智能芯片和人工智能应用三大领域迅猛推进企业并购、技术研发和技术标准构建等工作。「人工智能+机器人平台」的产业模态逐渐明晰。卡内基梅隆大学主导创立 ARM,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创新生态构建的意图。 从美国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看,机器人产业与智能技术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前景向好。美国 Merrill Lynch 银行预测,到 2020 年,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机器人系统市场价值市场规模将达到 700 亿美元。如何在这一轮机器人产业发展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产业发展生态的构建应引起足够重视。.
  • 《机器人产业前景很美,却不能代表智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