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2
  • 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日前消息,本月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正式转入分时试点结算试运行阶段,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对试点送电类别开展24时段分时结算,按照“照付不议、偏差结算”原则,对中长期合同按合约结算,实际送电偏差纳入计划偏差和执行偏差,执行规则对应的价格机制。

    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分时结算反映到电力交易上,其实就是“电能量块”交易,即把一份电量在负荷持续时间内细分为多段负荷分别开展交易结算,并分别进行偏差考核。分时结算同时会推动电力分时交易。

    “初级电力市场只是纯粹的电量交易,越完善的电力市场就越需要从电量交易到渡到实时的电力交易,这样才能体现出不同时段的电能价值和供需关系。”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皓勇说。

    记者了解到,山西与江西也正在探索中长期分时段市场化交易。2021年,山西电力交易探索带时标的“电力能量块”市场化交易,构建了针对省内的中长期分时段交易规则体系;2020年江西也探索过4个时段的分时交易。“此次,南方区域跨区跨省中长期交易进行24个时段的分时结算,是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的标志。”陈皓勇说。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分时结算要点解读》指出,电力生产要与消费实时平衡,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因而不同时段电力供应成本差异很大。供给侧方面,在电力供需紧张时段,分时段结算条件下的差异化定价能够更好反映不同时段的电力商品价值,提升发电积极性,调动高成本机组顶峰发电,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在需求侧方面,实施分时结算能够更好发挥市场化电价信号作用,帮助电力用户主动调整用电习惯,降低用能成本。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分时结算可反映出24小时不同时间点的电力价格,因此对电力市场及交易主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成熟的电力市场条件,比如要具备分时计量条件以及分时的交易结算系统条件。同时,也要求市场主体对价格更敏感,对负荷和市场的预测更加清楚。”

    此外,分时结算也能助力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因为现货交易也是分时的,中长期分时交易后也更便于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上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负责人指出。

    陈皓勇认为,中长期电力市场引入分时交易与结算以后,才有推行电力现货的条件。“即从总负荷曲线扣除24小时带曲线的中长期交易后,剩下部分就能进行现货交易和结算了。如果中长期只作为纯电量进行交易,那么现货市场的交易和结算也难以开展。”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敬东同时提醒,区别于现货的实时交易,中长期分时交易更要考虑短时间内电力的平衡与稳定。

    据上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负责人透露,根据分时电价政策,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正在协调各市场主体,进一步建立起峰谷浮动价格机制。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体系逐步构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07
    • 作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模式交易机构,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辟了国家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改革新路。3年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西电东送电量6156亿千瓦时,组织开展省间交易58次,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化交易累计释放改革红利超700亿元   3月1日是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3周年。作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模式交易机构,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辟了国家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改革新路。3年来累计完成西电东送电量6156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85%,组织开展省间交易58次,省间市场交易电量698亿千瓦时,总用电费用降低40亿元;南方5省区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7580亿千瓦时,为电力用户节约用电成本达673亿元。据相关估算,3年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化交易累计释放改革红利超700亿元。   搭建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   2016年3月1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获批组建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模式交易机构。成立以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开发市场、完善规则,逐步构建起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体系,为市场主体搭建了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形成全国领先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累计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共计2.3万家。除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外,南方区域电力交易机构开发完善了电力交易品种,形成了多周期、多品种的电力交易体系。目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建立起“两级市场、协同运作”的市场体系,省间形成了“协议+市场”的交易模式,省内形成“年度交易为主,月度交易为辅”的交易模式。   市场化交易促清洁能源消纳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是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一项重要使命。3年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多措并举,全力消纳清洁能源。一方面积极开展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充分挖掘西电东送通道的送电潜力,通过市场化交易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优化交易方式,扩大交易范围,在交易规则中引入清洁能源优先交易、水火置换等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清洁能源消纳争取空间。“2018年汛期共组织开展了4次云贵水火置换交易,腾出市场空间和通道能力消纳云南富余水电,累计置换电量43.5亿千瓦时。”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人员介绍。   据悉,2016年南方5省区内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35亿千瓦时,约占全年西电东送电量的6.9%,清洁能源占比达81%;2017年南方5省区内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68亿千瓦时,约占全年西电东送电量的12.5%,清洁能源占比达86%;2018年南方5省区内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95亿千瓦时,约占全年西电东送电量的12.8%,清洁能源占比达87%。2018年,云南、广西水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3%、100%,提前达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在《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下达的水能利用率目标。   充分释放“电改”红利   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充分释放“电改”红利,市场配置资源的“指挥棒”作用逐渐凸显。近3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化交易比重逐年攀升。其中,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519亿千瓦时增至2018年的3380亿千瓦时,市场化交易电量份额由2016年的18%提升至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年来,省内市场化交易累计减少用户电费支出约673亿元。   “下一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突出电力市场建设者的战略定位,完善市场交易机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保障电力供应、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框架下,实现统一基本规则、统一交易平台、统一管理服务,努力打造国际先进的国家级区域电力市场。”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 《电力行业:完善电价形成机制 向市场电进一步过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6
    • 201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将于 2020年1月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浮动价”的市场化机制。基准价按各地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具体电价由供需双方协商或竞价确定。 一、协商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 在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就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于电价形成机制方面提到了以下几点:促进输配以外的发售电由市场形成价格,鼓励交易双方签订中长期市场化交易合同,在自主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约定建立固定价格、“基准电价+浮动机制”、随电煤价格并综合考虑各种市场因素调整等多种形式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分散和降低市场风险。 协商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基准电价可以参考现行目录电价或电煤中长期合同燃料成本及上年度市场交易平均价格等,由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售电企业自愿协商或市场竞价等方式形成。在确定基准电价的基础上,鼓励交易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价格浮动调整机制。鼓励建立与电煤价格联动的市场交易电价浮动机制,引入规范科学、双方认可的煤炭价格指数作参考,以上年度煤炭平均价格和售电价格为基准,按一定周期联动调整交易电价,电煤价格浮动部分在交易双方按比例分配。 二、促使计划电向市场化过渡 探索建立随产品价格联动的交易电价调整机制。生产成本中电费支出占比较高的行业,交易双方可参考产品多年平均价格或上年度价格,协商确定交易基准电价、基准电价对应的产品价格、随产品价格联动的电价调整机制等,当产品价格上涨或下降超过一定区间或比例时,电价联动调整,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当前电力交易存在三种最基本形式:1、发用电双方可进行双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一般适用于大用户直购电;2、参与市场化交易的主体通过申报价差进行月度集中竞价形成交易电价,其中电力用户申报的是与现行目录电价中电量电价的价差、发电企业申报的是与上网电价的价差;3、不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合同电量,有固定的合同电价。其中,前两者属于电力市场化交易。 此次政策言明只针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因此前两种已经市场化的电力交易形式不会受到影响,对于第三种情况而言,则是将计划电中固定的标杆电价转变为“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形式,变相促使计划电向市场化过渡。 三、供需格局趋于宽松 考虑到目前煤价供给正在不断释放,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预计随GDP缓慢下行,供需格局趋于宽松有望使得未来煤价持续缓慢下行,中长期浮动机制有望执行向下浮动。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省燃煤上网标杆电价为0.4530元/千瓦时,月度集中竞价出清价差约为0.03元/千瓦时,对应下浮比例为6.6%,位于下浮区间内。 风险提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不及预期;煤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