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制备稳定性良好的防水彩色发光纳米纤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5
  •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特殊的发光性质而受到关注。具体而言,这种材料的“钙钛矿”晶体已经在化学辐射传感器,存储元件,采光元件,发光二极管以及晶体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终端的技术应用程序对于正在使用的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非常重要。此外,这些材料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发光量子产率(PLQY),并且这种彩色发光具有易于调谐的优势。

    在Small发布的内容中,这些材料得到进一步研究发展,其中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可以被制成纳米纤维,从而得到极好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光性能。

    这种钙钛矿晶体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晶体越小,光学性质越好,并且发现在纳米纤维中的这些晶体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纳米晶体的尺寸被容易地调节。作者在这项工作中着重展示了使用钙钛矿晶体作为核心材料以及聚丙烯腈(PAN)作为壳材料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一锅法”过程。

    钙钛矿晶体的组成根据卤素基团(氯、溴或碘)以及组分有机与无机部分的比例而变化。如图(右)所示,这些变化决定了光纤在暴露于紫外线辐射时发出光的颜色。对于所有三种不同的纤维,钙钛矿纳米颗粒(中间一组图像中的黑点)清楚地看到是在PAN壳内而不是表面。

    由于PAN是防水的,这对纤维在水中的稳定性存在影响。下图显示了将这些纤维完全浸入水中的一个小瓶,随着时间的推移,亮度逐渐下降。最左边的图片在水中五天后是相同的材料,并且在紫外线下仍然可见。然而,非纤维薄膜形式的相同PAN钙钛矿材料在水中仅仅十分钟后就完全降解并失去所有发光度。

    当这些材料制成纳米纤维时,很好地验证了PAN外壳的防水能力。纳米纤维在28℃、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的另一项实验表明,纳米纤维在30天后光度几乎没有下降,而在40小时后,薄膜在相同环境下显着降解。

    此外,作为终端实验,通过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混合用于橙光和蓝光发射纳米纤维的成分来制造发白光的纳米纤维。

    这项令人兴奋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潮湿环境中,简单地改变发光钙钛矿有机杂化材料的纳米结构,也可以大大改善它们的光学性能以及长期稳定性。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很容易调节它们发出的颜色。这种材料对依赖于发光二极管和晶体管的技术非常有前景,并且采用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制造工艺,可能会引起科技行业的浓厚兴趣。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00256
相关报告
  • 《山东大学团队在制备高质量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26
    • 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韩克利教授团队在制备高质量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锗卤化物作为理想的前驱体设计了一种更有效、毒性更小的制备高光电性能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体的途径,使所制备的纳米晶的光电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关研究成果以“Germanium Halides Serving as Ideal Precursors: Designing A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Toxic Route to High Optoelectronic Quality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山东大学是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晓晨和2020级博士研究生柏天新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韩克利教授和刘锋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由于显着的尺寸特性和结构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铅基和非铅钙钛矿纳米晶的三前驱体合成面临着非常相似的挑战:目前选择的卤化物前驱体主要局限于有毒并且高度易燃的有机卤化物,这将大大限制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另外,这些有机卤化物制备的大多数纳米晶由于卤素缺陷导致其光致发光性能较差。而很多无机金属卤化物又会同时将金属阳离子引入钙钛矿晶格,从而不可避免地改变目标材料的晶体结构。因此,寻找合适的卤化物前驱体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工作中,该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全无机锗盐GeX4(X = Cl、Br、I)作为稳定且低危险性的卤化物前驱体。不同于大多数其他无机卤化物前驱体,GeX4化合物不会将Ge元素传递到最终化合物中,而所得纳米晶的发光强度、荧光寿命、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和相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这可归功于Ge卤化物中卤素离子释放过程的良好调控,这有助于增加所得钙钛矿纳米晶的卤化物组成,从而减少或消除与卤化物空位相关的陷阱态。并且理论计算表明,锗卤化物在介电环境和热力学中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有助于形成尺寸受限的缺陷抑制的纳米粒子。该研究为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纳米材料并调整其光电特性提供了一条光明道路。
  • 《复旦开发高效的蓝光发射钙钛矿纳米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25
    • 胶体CsPbX3(X=Br、Cl和I)钙钛矿纳米晶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表现出可调谐的带隙,在绿色和红色区域表现出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但是,由于缺乏高效的蓝光钙钛矿纳米晶,限制了它们在光电应用中的发展。 来自复旦大学张树宇副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表明,CsPbBr3纳米晶通过钕掺杂可以实现从绿光到深蓝光的可调谐光电发射,在中心波长在459 nm处的纳米晶具有90%的量子产率。相关论文以题为“Highly Efficient Blue-Emitting CsPbBr3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through Neodymium Doping”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自2015年第一次报告以来,全无机铯铅卤化物钙钛矿CsPbX3 (X=Br、Cl和I)纳米晶(NCs)经历了快速发展。由于其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s)和窄带单峰发射剖面,组成和相关带隙的灵活性以及材料合成过程简单,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NCs可以作为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的颜色转换荧光粉,并表现出广泛的色域覆盖。此外,光谱的蓝色部分通常是从氯化物基钙钛矿NCs中获得的,该NCs目前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PLQY,从而限制了钙钛矿NCs在器件中的应用。 解决这些挑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用B位掺杂剂完全或部分取代Pb2+离子。掺杂离子不仅降低了铅的毒性,而且可以通过接近优化的Goldschmidt公差因子来提高CsPbX3 NCs的热稳定性和相稳定性。B位阳离子在决定钙钛矿的电子能带结构及其发射特性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成功的B位掺杂采用碱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类金属离子和镧系离子。双发射是Mn2+、Yb3+、Er3+和Eu3+等掺杂物的另一个常见特征,它来源于钙钛矿主体到掺杂客体的能量转移,但是,原始NCs的窄带单峰发射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通过Sn2+,Cd2+,Zn2+或Al3+部分交换Pb2+可以成功地实现光致发光(PL)蓝移,而没有其他发射峰。但是上述蓝光发射NCs的PLQY仍然不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Nd3+引入到CsPbBr3 NCs中作为B位掺杂剂,合成了高效的蓝色发射钙钛矿NCS。 图1. a)CsPbBr3:xNd­3+ (x=7.2%) NCs和原始CsPbBr3NCs薄膜的XPS谱。高分辨率XPS光谱分别对应于b)Nd3+3d,c)Pb2+4f和d)Br− 3d。空心圆形符号表示原始数据,实心曲线表示相应的拟合曲线 图2. a)原始CsPbBr3的计算带结构。轨道特征显示了Pb 6s,6p和Br 4p轨道。b)原始CsPbBr3的VBM和CBM的部分电荷密度。c)计算的CsPbBr3:xNd3+的能带结构(x =12.5%)。轨道特征显示了Pb 6s,6p和Br 4p轨道以及Nd 5d轨道。d)Nd3+掺杂的CsPbBr3的VBM和CBM的部分电荷密度 图3. CsPbBr3:xNd3+NCs的溶液时间分辨光致发光衰减曲线 图4. a)WLED的发射光谱。插图显示了工作中的WLED的相关照片。b)与NTSC电视标准和Rec. 2020年标准相比,本工作中WLED的色域。白点显示WLED设备的CIE颜色坐标为(0.34,0.33) 总的来说,通过便捷的室温合成方法首次成功的将Nd3+成功取代了胶体CsPbBr3 NCs中的Pb2+。掺杂浓度可用于以受控方式将发射光谱从绿色调整为蓝色。发出蓝色的CsPbBr3:xNd3+(x = 7.2%)NCs的PLQY值为90%,光谱宽度为19 nm。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带隙可调性主要由掺杂剂诱导的电子变化驱动,而PLQY的增加与掺杂剂诱导的电子变化驱动的激子结合能增加以及掺杂剂诱导的激子振动子强度提高有关。这种微观上的理解为胶体CsPbX3 NC中的B部位组成工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