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州厄普顿—美国能源部(DOE)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核物理学家已经证明,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复杂计算可以准确预测介子(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粒子)中的电荷分布。科学家们渴望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正在建设的未来电子-离子对撞机(EIC)上进行的高能实验中,更多地了解介子以及由夸克组成的粒子整体类别,这些粒子统称为强子。EIC上的预测和测量将揭示夸克以及将它们结合在强子中的胶子是如何产生几乎所有可见物质的质量和结构的。
“电子-离子对撞机(EIC)的基本科学目标是了解强子的特性,包括介子以及更熟悉的质子和中子,是如何从它们组成的夸克和胶子的分布中产生的,”领导这项研究的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理论家Swagato Mukherjee说。最轻的介子,即π介子,在强核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核力将质子和中子束缚在原子核中。通过探索π介子、质子和其他强子的奥秘,EIC将帮助科学家探究由原子构成的万物是如何以目前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最近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新预测与美国能源部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设施(Jefferson Lab)的低能实验测量结果非常吻合,这些预测延伸到了新设施计划进行的高能实验领域,该设施是由建设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电子-离子对撞机(EIC)的合作伙伴建造的。这些预测很重要,因为它们将在2030 年代初为 EIC 的实验提供一个比较的基准。
但这些发现比建立对单一EIC测量的期望更进一步。正如论文中所述,科学家们基于他们的预测——结合额外的独立超级计算机计算——来验证一种广泛使用的破译粒子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因式分解,它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或因素。因式分解的验证将使更多的EIC预测和对实验结果更加正确的解读成为可能。
该项目的科研论文 "QCD Predictions for Meson Electromagnetic Form Factors at High Momenta: Testing Factorization in Exclusive Processes" 已发布。(DOI:10.1103/PhysRevLett.133.18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