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创下连续220天无PM2.5重污染历史最好记录 》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7-11-15
  • 10月31日,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出席环保部例行发布会时介绍说,截至10月29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较2013年同期下降34.1%。达标天数174天,同比增加4天;空气重污染19天,同比减少2天。

    特别是3-8月份,连续六个月PM2.5浓度均为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并创造了从3月20日-10月25日持续220天无PM2.5重污染日(扣除沙尘影响)的历史最好记录。

    今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采暖季临近,在今年剩下的两个月里,北京能否实现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

    方力没有直接回应,而表示,通过国家层面的重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通力协作、联防联控,过去四年的数据表明,整个社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下降,并且,2013年至今每年的PM2.5年均浓度都在下降。

    “但在现阶段,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空气质量的最终结果还与气象条件有关。”方力说。

    据他介绍,今年1、2月份,北京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反弹了60%多。北京市环保局分析认为,若想达到全年细颗粒物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奋斗目标,未来10个月每个月都要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北京市采取在治污减排措施上加码;在政策标准尺度上加严;在执法震慑态势上加压;在基层工作落地上加实;在社会公众参与上加力等措施,今年3-8月份的月均浓度都出现历史最低。

    “这有气象影响因素,也反映出我们在环保部的统一指导下,区域间联防联控,整个区域的排放强度降低了。”方力说,“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是89.5微克/立方米,跟今年60微克左右的目标相比,就是要下降三分之一。到了昨天,同期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点几。”

    方力表示,今年的最后两个月,人努力的成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首先是我们大家要努力的去干,真正干到位了,人民群众会看在眼里。目标背后最重要是政府怎么在行动,社会怎么在行动。”

    他说,今年10月份跟去年10月份相比,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了20%多,将近30%。

    “数据是客观的。所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一我们在干,第二干的路数是对的,第三还要持续不断干下去。”方力说。

    方力还表示,冬奥会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决定了北京未来减量发展,他对北京市未来的空气质量改善充满信心。

相关报告
  • 《与“大气十条”目标仍有差距 北京明年PM2.5治理临考》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6-12-11
    • 还有一年多时间,“大气十条”将面临五年终考,今年10月份以来,京津冀地区多次出现的雾霾天气增加了考核压力。   近日,在以“守望蓝天:决战雾霾前线”为主题的理解未来讲座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介绍,按照“大气十条”的要求,到2017年,北京市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但是,按照新提出的规划,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细算下来,推算出2017年目标比60微克/立方米要多一些。   王跃思说:“也就是说把这个指标在2017年稍微放松了一点,但是2020年能不能达到56微克/立方米,是个未知数,也是个很难达到的数字。”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的PM2.5年均浓度是80.6微克/立方米,要想在2年时间内降到60微克/立方米,本身的难度非常大,加上气候条件和周边地区的区域输送两个不确定性因素,北京如期实现目标就会更难。   北京完成治霾目标压力较大   北京市发布的《2015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北京市空气中6项污染物有2项达标,4项超标。其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80.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30倍。   根据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要如期完成“大气十条”的目标,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降幅要达到10微克/立方米,从前两年的降幅来看,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每年仅下降5~6微克/立方米。   马军认为,气候条件和区域输送都是北京无法主导的不确定因素,要想完成目标的难度比较大。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指出,需要北京采用超常规手段,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王跃思说:“今年春节以后,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协助工程院给国务院写一个‘大气十条’实施三年以来的中期评估报告,报告已经上交。”   同时,今年11月,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文件要求,2020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   对此,王跃思说:“我们(北京)2017年底(PM2.5年均浓度)必须要达到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从2015年~2020年,PM2.5要下降30%,也就是说到2020年PM2.5要达到56微克每立方米,细算下来,推算出2017年60微克每立方米要多一些,也就是说把这个指标在2017年稍微放松了一点,但是2020年能不能达到56微克每立方米,也是个未知数。”   王跃思透露,除了北京外,其他省份并没有规定具体的PM2.5目标值,曾建议给各个省市规定出具体的值,这个值已经算好了,但是,环保部想先让北京做表率,看是否能完成目标,如果连北京都实现不了的话,给别的省市自治区规定具体数值后可能也达不到。   区域输送加重北京大气污染   “北京,甚至整个京津冀污染形成于区域输送。拿北京来讲,北京污染形成于周边输送,而加强于自己本身污染源的排放。”王跃思说。   根据2014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显示,本地污染占64%至72%,区域传输占28%~36%。北京地区PM2.5本地排放源以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分别占比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占比14.1%。   马军称,北京PM2.5受周边区域输送的影响大于任何一类自身污染源排放,一般在弱北风或静风下,北京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本地排放,可能会有轻度、中度污染天气,但是,只要是弱南风,就可能快速出现重污染天气,且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   那么北京市的污染源到底来自于哪里?王跃思介绍,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私家车排放的贡献不大,只有20%~30%,大型的柴油车和过境的柴油车贡献占PM2.5排放的70%以上。   据悉,北京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0多万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量分别占大气污染物的50%和40%左右。其中,重型柴油车保有量有20多万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占机动车排放量的90%和6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都在逐年下降,但是,大气污染问题依旧较为突出,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王跃思解释,PM2.5下降了,但是PM2.5治理的过程还非常的艰难,原因是PM2.5的前体物的浓度还是发达国家的十倍左右,从现在开始至少还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那种大气水平。
  • 《中国重度空气污染天气持续 哈尔滨和大庆PM2.5爆表》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6-11-06
    • 中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仍在持续。3日晚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太原、哈尔滨、西安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4日,北京市重度污染仍在持续,哈尔滨、大庆、绥化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监测显示,4日7时,唐山、哈尔滨、大庆、绥化出现严重污染,其中哈尔滨、大庆、绥化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或超过500,空气污染已达到爆表程度。北京、石家庄、保定、自贡、绵阳、临汾等地空气重度污染。 在空气检测中,空气质量指数设置的最高数值为500,超过500的即为爆表。 监测显示,3日17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达306,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4日晨,北京空气质量指数250,重度污染状况仍然持续。 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信息显示,4日-5日,污染持续积累,河北省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以中至重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达严重污染。4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290-310,等级为重度污染至严重污染。天津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220-280,等级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中央气象台4日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4日8时至5日8时,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中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截至11月3日,今年从10月份以来,京津冀地区已遭遇四场雾霾。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3日对记者表示,根据历史分析,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季出现重污染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偏高。预计开始供暖后,重污染天气应对形势可能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