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一种新材料,可使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高一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2
  • 科学研究高级委员会 ( CSIC ) 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 (ICMM ) 以及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印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国际调查发现并开发了一种新材料,可以使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高一倍。

    锂离子电池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挑战,特别是在性能方面。由于其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石墨迄今为止一直是此类电池阳极的主要材料,但其存储容量有限。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团队给自己设定的挑战是开发一种比商业石墨具有更好效率的材料,同时保持其与经济可扩展性和环境安全相关的特性。为此,他们专注于 MOF,这是一种将有机分子与金属结合在一起的材料,具有高度通用的多孔结构,可以存储锂离子。

    研究人员表示,这类材料直到现在才被使用,因为它们性能较差,而且化学不稳定,难以大规模生产。为此,他们用铁和水杨醛(Fe-Tp)创造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材料,一旦证明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显着性能,他们将其纳入石墨中。因此,它们可以保持存储容量特性,避免稳定性问题并使电池性能加倍。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0542.html
相关报告
  • 《新材料让锂离子电池容量大幅提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1
    •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全新材料,可用于制造性能稳定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从而大幅提升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的续航时间,甚至可以延长到目前的两倍多。 锂离子电池已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而今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推动着正极材料不断进步——通常,人们采用的是锂、氧和一种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为电池正极,这其中,正是过渡金属负责储存和释放电能,其性质也是电池容量的关键。 现阶段最常用的过渡金属是钴,而此前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用镁取代钴,可以在提高容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但镁也有一定缺陷——电池性能退化太快,仅两轮充放电后就出现大幅下降。 据美国西北大学官方网站介绍,此次团队研发的新材料是掺有铬和钒元素的锂镁氧化物,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池容量出现了大幅提高,同时兼具性能稳定、不会迅速退化的优点。 西北大学研究小组先是为锂镁氧化物材料建立了一个结构模型。该模型详细到了单个原子,团队借此分析了全部充放电过程,发现其中的氧也会参与存储电能,因而容量比以往要大。 随后,研究人员尝试了将不同元素掺入锂镁氧化物的方案,以期计算出不同混合物各自的储能效果。最终他们发现,掺入铬和钒能在保持电池大容量的同时实现最稳定性能。 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实验室中检验该新材料的实际应用表现。
  • 《新材料铌酸镍: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提升10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3
    • 荷兰特温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使用铌酸镍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充电速度可以提高十倍。 通常来说,有两种材料可以作为阳极材料。首先,最常见的是石墨阳极,它的能量密度极高,可以为汽车供电数百英里而无需充电。然而,这种电池在充电时会有锂金属电镀的过程,从而容易导致火灾和爆炸。 另一种是钛酸锂阳极,可以快速充电,但缺点是随着时间推移其能量密度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需要更频繁地对电池进行充电。 荷兰特温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表示,铌酸镍这种新材料能够提高充电速度,同时降低损坏阳极材料、导致电池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风险。 铌酸镍(NiNb2O6)是一种新材料,在研究人员看来,它具有非常有吸引力的特性,例如经过多次超快充电循环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主要与其“开放和规则的晶体结构”有关,导致电荷传输信道相同。这意味着它的性能优于标准阳极材料石墨。 此外,尽管制造这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很复杂,但铌酸镍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它不需要无尘室这样的基础设施。而且,铌酸镍比石墨更致密、体积能量密度更高,更有机会打造出更轻、更简单的商业电池。 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发现,该版本非常适合将其引入能源网、需要快速充电和放电的电动机器或电动重型运输工具。但是,如果用于电动汽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