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警告全球面临三重能源危机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2
  •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是全球能源体系的基石,俄乌冲突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全球同时面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三重危机。随着暑期到来,美国和欧洲地区可能将出现燃料短缺危机,人们会发现柴油、汽油和煤油同时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欧洲,因为欧洲不仅原油依赖进口,石油产品也依赖进口。比罗尔认为,当前的能源危机将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危机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10个欧佩克成员国5月增产28万桶/日,小幅超协议要求

    因沙特和伊拉克供应增加,加上受停产打击的尼日利亚产量部分反弹,受增产协议约束的10个欧佩克成员国5月产量为2473万桶/日,较4月增产28万桶/日,高于增产协议要求的27.4万桶/日,为自2月以来首次达标。欧佩克+将于周四开会,预计将继续执行现行的增产协议,尽管俄乌冲突后油价飙升。该协议要求所有欧佩克+成员国在5月份增产43.2万桶/日,其中约27.4万桶/日由协议涵盖的10个欧佩克产油国分担。调查发现,由于不受增产协议约束的利比亚和伊朗石油产量下降,因此5月欧佩克总产量增加17万桶至2876万桶。

    俄气6月1日起暂停向两家拒绝卢布结算的欧洲企业供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5月31日宣布,6月1日起将暂停向丹麦沃旭能源公司以及通过壳牌能源欧洲有限公司向德国供应天然气。

    俄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说,截至5月31日,上述两家公司未向俄气支付4月1日起所供天然气的费用,且它们称不打算使用卢布支付天然气合同,因此俄气6月1日起将暂停向这两家企业供气。

    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31日签署的总统令,4月1日起,俄方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

    当天早些时候,因荷兰加斯特拉能源公司未支付4月1日起所拖欠的天然气供应款,俄气宣布停止向其供气。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35244-1.html
相关报告
  • 《欧洲摆脱能源危机还将面临三大挑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04
    • 早在2021年秋季,能源短缺就已经在欧洲开始蔓延,能源危机为国际能源低碳转型的合理化推进敲响了警钟。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表示,2022年欧洲在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以及缓解俄乌战争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做得很好,“欧洲能够适时改变其能源市场,将其俄罗斯天然气的份额降至4%以下,经济没有经历衰退,但还没有走出困境”。比罗尔认为,欧洲地区的能源市场今年仍有三个主要障碍需要克服。 中国需求上升 2022年,世界能源供应充足,当时中国仍处于疫情防疫状态,经济活动放缓,购买的石油和天然气减少。然而,今年情况并非如此,欧洲今年可能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冬天。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需求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回升,中国的天然气进口是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关键决定因素。国际能源署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每天增加200多万桶,中国将占需求增长的近60%。 美国债务违约 全球能源市场参与者也在密切关注白宫和共和党人就美国债务上限进行的激烈谈判。如果没有达成协议,美国可能在6月初面临违约。美国债务违约将导致石油需求和价格下降,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上周五,油价从前一天超过1%的跌幅反弹,因为随着债务上限谈判的继续,投资者对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正在缓解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对俄罗斯的依赖仍然存在 欧洲能源市场面临的另一个关键挑战是,它们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尚未完全消除,供应前景也不确定。2022年,由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严重减少,该地区许多国家被迫陷入能源危机。俄罗斯国家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月表示,2022年,该公司对瑞士和欧盟的天然气出口下降了55%。如果俄罗斯进一步减少天然气出口,欧洲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冬天再次面临挑战。
  • 《全球多国面临电力危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4
    • 一边是全球能源格局仍处于剧烈转型期,一边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剧增 全球多国面临电力危机 近期,全球多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北半球入夏后不断被刷新的高温纪录“作祟”,也与一些国家的能源政策、当前国际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6月26、27、2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接连发布节电警报,警告东京地区电力供需严峻。日本经济产业省同时表示,将实施所有的电力供应措施,但预计电力供应依然艰难,储备发电量低于5%——而这一数字达到3%,是保证电力供应稳定的最低条件。 据报道,日本内阁此前时隔近5年召开电力供需会议,会议决定呼吁家庭和企业,在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节约用电。 除了日本之外,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近期也有超过10亿人饱受不时停电的困扰,而目前几乎看不到任何缓解的迹象。一位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全国28个邦中有16个邦的7亿多人口一直在努力应对每天2到10个小时的停电。 欧洲和美国的电力供应也不容乐观。 当地时间6月26日,法国三大能源机构负责人通过《星期天报》共同呼吁法国人“立即”减少能源消耗,因为在下一个冬季面临能源短缺和价格暴涨的威胁。 有分析指出,作为欧洲传统的最大电力出口国,法国却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价格远高于邻国市场,今年冬季法国可能需要进口电力。 此外,英国《泰晤士报》称,在最糟糕情况下,2023年初,英国可能会对多达600万户家庭实行电力配给,主要是在早晚高峰时段。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美国或将没有足够的电力来度过夏季热浪。据评估,2022年夏季,美国西部、中西部地区可能面临电网故障风险。 美国电力部门此前已发布预警称,今夏全美会有更多地区面临电力短缺甚至要遭遇大停电,届时可能会采取“轮流停电”的方式以避免电网瘫痪。 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不断被刷新的高温纪录,显然是造成当下多国电力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6月中旬以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先后提前受到热浪袭击。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称,西班牙和法国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10摄氏度以上。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美国几乎与欧洲国家同时进入高温天气。据美国媒体6月23日报道,6月中旬,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多个城市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其他地区也面临着包括历史性的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在今年以来的第二轮热浪下,美国东部至少有12项高温纪录被追平或打破,16个州2000多万美国人收到高温警报。 南亚地区今年的高温“烤验”更是惊人。据路透社报道,自3月下旬以来,印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热浪天气。印度北部、西部和东部多地气温都超过了40摄氏度。 日本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提早来临的高温天气使得电力需求激增。据报道,日本关东地区今年出现了自1951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短雨季,随后就迎来了漫长的高温。近期,日本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摄氏度,刷新了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温度。 一些气象专家警告,由于气候变化,今后全球可能出现更频繁和更极端的高温天气。随着气温上升,家庭和企业的用电需求也会增加,北半球国家的用电需求通常在7月底和8月初达到峰值。 有媒体认为,当前全球“电荒”现象的背后,是更加值得警惕的“能源荒”问题。 近年来,欧洲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由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原油、煤炭供能占比持续下降,生物燃料和风、光供能占比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作为排碳量较小的供能原料,天然气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大幅减少,欧洲“气荒”局面日益严重。供需两端的不平衡,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时涨幅达到了10倍,这也导致欧洲持续深陷多年来最严峻的能源危机。 而据美媒分析,美国出现电力短缺的原因在于:一是传统供电能源退役过多、新增电源供给不足;二是电网设施老化严重,可靠性差;三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能源供应。 对于日本当前的电力危机,日本放送协会(NHK)分析称,原因之一是火电厂的供应能力正在下降。此外,受3月福岛县近海强烈地震影响,日本部分发电厂受损后仍未恢复运行,也影响了电力供应。 一边是全球能源格局仍处于“未完待续”的剧烈转型期,一边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剧增——在这样的两难之中,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燃煤发电,又重新获得青睐。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燃煤发电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整体煤炭消费量约为79亿吨,同比增长6%。国际能源署报告称,随着经济反弹支撑全球煤炭需求,2022年全球燃煤发电量或将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