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小井眼侧钻固井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5
  • 随着声幅显示水泥浆返高数据精准达标,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中南固井队圆满完成王61B侧井小井眼尾管悬挂及回接固井施工;完井后声幅图显示裸眼段封固优质率达93.5%,质量全优,标志着深层小井眼侧钻固井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复杂侧钻井高效固井提供了全新范例。

    王61B侧井完钻井深为2926米,小井眼直径为101.6毫米,构造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油田北区。此次固井施工面临漏失风险较高、地层流体活跃、混窜风险突出以及顶替效率低下等难题。针对该井复杂工况,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及技术骨干精心设计该井固井施工方案,联合甲方及兄弟单位多次召开技术交底会,最终形成“防漏控压+韧性封固”一体化方案,同时在通井阶段采用“稠浆+纤维”的方式清洁井眼,保障套管顺利下入。施工中技术骨干实时监测施工压力与排量,确保水泥浆返高至设计位置,最终顺利完成固井施工,成功破解了地层漏失、流体窜扰、套管屈曲等多重技术瓶颈,完井后声幅图显示,裸眼段封固优质率达93.5%,重叠段胶结质量全优,为江汉工区剩余油挖潜及复杂结构井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77922.shtml
相关报告
  • 《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Idrilling应龙”科学钻井系统问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10
    • 6月6日,石油工程公司“Idrilling应龙”科学钻井系统1.0版在山东青岛正式发布。该系统通过构建“感知-决策-执行”三位一体的智能控制体系,实现钻井全流程智能协同、自主优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孙丙向作系统发布。会议由经纬公司副总经理慈兴华主持,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葛磊致辞,华北石油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蒋学锋参加会议。集团公司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有关领导,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油气田分公司、石勘院、工程院、石油工程公司本部和各地区公司的领导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发布会。 01、智能因子赋能钻井新生 “Idrilling 应龙”科学钻井系统 1.0版本,由石油工程公司主导研发,经纬公司、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联合攻关,集“物联感知+科学决策+闭环控制”三大子系统于一体,通过实时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结合“长城大模型”自动生成钻井施工方案,实现精准控制从钻头到地面设备的导向自动化,犹如给“钻地龙”装上“精准眼”和“智慧脑”。 02、准确秒读千米地层“脉搏” “物联感知”子系统包括井筒全参数感知、装备物联网络、随钻地层数据采集、风险智能识别等模块,可实时捕获地质,工程、设备状态等海量数据,让地下千米“一览无余”,实现了工程信息、地质信息及异常监测数据的深度融合。其中,依托覆盖100余种定制化通信协议、内嵌装备故障机理模型的装备物联网络,可全面采集井场关键装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测并提前预警提醒,源头提高钻井安全水平。 03、让AI变身“指挥官” “科学决策”子系统由钻井优化、地质导向、AI数据分析三大模块组成。通过对建模数据、施工数据等全自主分析,结合“长城大模型”,自动生成钻井施工方案,让地下复杂变得可计算,让钻井效率变得可预见。 04、双闭环控制驯服“钻地龙” “闭环控制”子系统涵盖钻井参数协同自动控制和导向自动化控制两大模块。在地下,由旋转导向工具、随钻测井系统组成的智控单元,构建了实时感知与自动控制闭环;在地面,全自动化钻机与远程决策中心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联动,高效构建地面协同闭环。 05、让决策有“数”可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黄维安表示,“Idrilling 应龙”科学钻井系统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时采集、传输和深度分析地质参数、工程数据等海量信息,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识别地质构造、油气藏分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提前预判井漏、井喷等风险,让决策有“数”可依、科学高效。我们期待加强该系统在地质和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共享性,支撑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集团公司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高级专家吴建军认为,该系统解决了数据采集、工程优化和装备联动难题,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勘探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典型范例,为行业内相关场景应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并且,从应用效果看,施工井段平均机械钻速大幅提升,复杂故障率降低15%,为上游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注入了强劲动力。 集团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石油工程室副经理许礼儒表示,该系统不仅显著提升地质认知精度、钻井效率与资源配置效能,更能通过智能化安全监测、设备健康管理及绿色工艺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可控与低碳发展的多重目标,是推动传统油气勘探开发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跨越的利器。 06、“Idrilling应龙”未来可期 据悉,“Idrilling应龙”科学钻井系统在前期试验阶段已在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累计应用近400口井,应用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提升19.34%,平均钻井周期缩短12.93%,复杂故障率降低15%。 “Idrilling应龙”科学钻井系统已描绘出了一幅引领未来的战略蓝图。下一步,石油工程公司将继续秉承“现场操作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运营服务扁平化、施工环境友好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的“五化”理念,以数智赋能、智创未来为目标,构建集“智能决策 + 智联控制 + 全自动化钻机 + 钻井智能导航”为关键支撑的智慧钻井体系,重塑传统钻井模式,全面提升作业效率、安全水平与资源利用率,推动实现油气工程迈入更加高效、安全、绿色的新时代,打造引领能源技术革新的智能钻井新范式。
  •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3
    • 4月1日,从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长宁H35-2井“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技术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全井钻井周期52.4天,单井钻井液及岩屑处置成本同比油基条件下降低30%,标志着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具有较强的亲水特性,使用水基钻井液钻井可能导致井壁易失稳、井下摩阻高、井眼清洁难度大,多年来一直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施工,存在成本高、安全环保风险大等问题。为实现页岩气长期规模效益开发,2021年开始,西南油气田公司联合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立项开展科技攻关,提出龙马溪组水平井“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技术思路,对纳微米封堵材料、抑制防塌剂和高效润滑剂等关键处理剂开展研发,成功开发出强封堵强抑制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整体性能接近油基钻井液。 为确保现场试验成功,西南油气田公司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优选平台、井位,研讨试验方案,地质工程、技术经济一体化整体推进试验进度。长宁H35-2井Ф215.9毫米井眼采用新型水基钻井液体系,克服靶前位移大、水平段微幅构造发育带来的轨迹调整频繁、区块边界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欠佳等不利因素,顺利完钻。该井钻完井期间钻井液性能稳定,无漏失、无掉块和井壁垮塌现象,实现安全快速钻进。 下步,西南油气田公司将认真总结经验,形成“水基替代油基”钻井液关键性能指标模板和实验评价方法,进一步扩大试验和推广力度。同时,配套开展井身结构瘦身、工程箱体+常规定向替代旋导工具等“极限控投降本”举措,单井井工程投资折算标准井预期可实现EUR0.75亿立方米资源的效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