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sNC/PN-CeO2催化剂可实现芳香硝基的高效高选择性还原》

  • 来源专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级服务
  • 编译者: fjirsmyc
  • 发布时间:2016-03-24
  • 对氨基苯酚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精细化工中间体,同时也是医药合成扑热息痛、安妥明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传统铁粉还原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加氢催化还原硝基的方法是环保经济的途径,但其往往带来偶氮和氮氧等副产物。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瞿永泉课题组在芳香硝基化合物多相加氢催化还原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以多孔二氧化铈纳米棒(PN-CeO2)为载体,采用光辅助还原方法制备出具有70.3% Pd分散度的PdsNC/PN-CeO2催化剂。该催化剂高效(TOF=44059 h-1)和高选择性(>99.9%)地将4-硝基苯酚加氢还原为4-氨基苯酚。研究表明高Pd分散度和具有大量氧缺陷的PN-CeO2对实现这一反应有着协同促进作用。系列实验和理论计算(与西安交大常春然老师合作)证实高分散的Pd团簇不利于反应物在其表面的吸附;而PN-CeO2缺陷与硝基具有极强吸附作用。因此,硝基在反应过程中吸附在PN-CeO2载体上,氢气在高分散Pd表面活化,进而实现硝基高反应速率和高选择性的加氢还原。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期刊上(J. Am. Chem. Soc., 2016, DOI: 10.1021/jacs.5b11413)。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相关报告
  •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新型硝基芳烃高选择性还原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22
    • 胺类化合物作为常见的合成切块在精细化工、药物化学以及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为止,全球每年大约有400万吨胺类及其衍生物的生产量。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Jón Njiarearson教授团队统计的“2015年全球销售额前200位药品”,约170种药物分子包含氨基等含氮基团。因此,硝基芳烃选择性还原生产芳胺类化合物一直以来都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贵金属催化剂(Pd、Pt等)表现出极其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对于硝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功能性官能团,尤其是易还原的取代基团,往往对目标产物表现出极低的选择性。   近日,青岛能源所杨勇研究员带领的低碳催化转化研究组以储量丰富、生物兼容性强及环境友好的铁盐及竹笋为原料,通过硫原子掺杂策略开发出一条便捷环保、廉价高效的负载型单相黄铁矿FeS2纳米结构催化剂(FeS2/NSC),实现功能性硝基芳烃高度选择性还原制得苯胺类化物,并表现出目前文献报道中基于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最高的催化活性,且反应条件温和绿色(以水为溶剂,120oC, 2.0 MPa H2)。相关结果发表在权威期刊ChemSusChem,被选为VIP和期刊封面(图1),并受邀作为Cover Profile对本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本研究组进行了报道。研究组职工段亚南为本论文第一作者,杨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在催化剂开发过程中,通过大量控制实验和条件优化,实现N,S-双原子共掺杂多级孔碳载体上高分散负载单相、均一尺寸黄铁矿FeS2纳米颗粒。该催化剂在水相中对不同官能团取代的硝基芳烃,如卤素、-C=O、-C=C、-CONH2、-ester、-CN等易还原官能团表现出优秀的反应活性、选择性以及催化性能稳定性。同时,若干含有硝基基团的药物分子也可被高效高选择性还原。最后,研究人员通过控制实验、原位表征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N,S-双原子共掺杂碳载体与FeS2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及载体的大比表面积和多级孔结构特性有效促进了硝基基团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还原。   上述研究得到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GGX102075)和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NAF-R2-180695)的资助。(文/图 宋涛)
  • 《无过渡金属催化硝基芳烃高选择性对位胺化反应》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06
    • 构筑 C-N 键以制备芳香胺类化合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五大反应之一。早在 20 世纪初,过渡金属催化就在胺类化合物和卤代芳烃的偶联反应中崭露头角,如 Ullmann 芳胺化、 Buchwald-Hartwig 偶联和 Chan-Lam 偶联更是在这一领域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图 1a ) 。然而,尽管它们用途广泛,这些反应却离不开使用预制备卤代芳烃或者芳基硼酸酯,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配体。从产物中去除过渡金属残留也一直是制药工业中长期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几年, 自由基反应在 C ( s p 2 )-H 键官能化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特别是通过自由基偶联策略在构建 C-N 键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图 1b )。 但是,由于自由基偶联策略的成功应用需要自由基的极性必须与芳烃相匹配,缺电子 N 自由基易与富电子芳烃反应而不易和缺电子芳烃如硝基芳烃反应,反之亦然。这也导致目前为止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底物范围通常不好。同时,反应中底物极性匹配的要求也导致了大多数芳烃 C - H 键官能化时得到多种反应位点选择性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