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决定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成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5
  • 能源结构低碳化是中国低碳转型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迫切任务。近日,“中国能源电力‘十三五’成就与‘十四五’展望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储能发展的好坏决定了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广度、深度、进度甚至成败。

    王志轩认为,中国已基本具备持续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的技术和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动电气化,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跨越或缩短以石油替代燃煤、燃气替代石油、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气的分段转型时间,完成碳中和历史使命。

    在王志轩看来,电力行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电力行业在低碳发展全局中的作用。以低碳化为目标的电气化应渗透在电能生产、存储和应用的各个环节。为此,要优先解决好电网如何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王志轩指出,在电力低碳转型中,电网处于配置电能的中枢、基础地位,即便是新能源发电不直接接入电网,由于影响了电网负荷特性,对电网也有直接影响。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稳定运行及接纳大规模新再生能源发电。

    “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与大规模接纳新能源发电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没有大规模接纳新能源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不了低碳转型目标,而如果没有安全稳定运行,大规模接纳新能源也没有意义。”在王志轩看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与新能源更多接入电网呈非线性增长关系。这是因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越高,电力安全对经济社会的安全性就越重要;而随机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越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就越大;同时,由于电力系统中转动惯量电源比例减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也会下降。

    “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政府、社会及电力系统各主体都应对电网功能、作用的变化有新的认识。”王志轩建议,在宏观层面,要统筹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工业物联网、通信网、交通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在能源层面,要统筹好能源、电力、电网(尤其是配电网)、储能协调发展,做好规划并及时评估修订。

    王志轩特别强调,储能发展的好坏决定了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成败,因此首先要解决好储能问题。现有低碳目标、愿景、计划,都是建立在储能技术具有突破性发展和能够用得起的基础上的。储能大规模应用,使传统发输配供用电能单向、线性配置成为环状多向配置,促进能源、电力、物质间双向转换,最终使得电气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目前,储能技术及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但储能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应用对象、条件、安全等方面存在系统性和综合性问题,这体现出储能不可能脱离新能源发展进程、电力系统需求、经济社会需求而独立发展。王志轩相信,通过“十四五”技术发展和政策完善,储能态势会更加明朗,在促进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chuneng/2021/01/19/detail_2021011988885.html
相关报告
  • 《央地协同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再加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5
    •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未来一段时间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多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能源绿色发展。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炉 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碳排放占比较高,因此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事实上,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不同地区和各类产业都提出过相关的产业政策,但在不同产业衔接和绿色转型具体路径方面很难形成节奏上的统一。 对此,《意见》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处理好转型各阶段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互补、协调、替代关系。 能源安全受到着重强调。《意见》指出,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对化石能源进行安全可靠的替代。 此外,为促进清洁低碳能源产业链一体化技术进步,《意见》提出依托大型新能源基地等重大能源工程,推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通过工程化集成应用形成先进技术及产业化能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磊表示,《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协调发展,不断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能力。《意见》提出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全面开展清洁低碳能源资源普查和评价,建立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创新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 地方版方案密集推出 春节刚过,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宁夏电力”)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已是热火朝天。作为我国首批大型风光电基地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智慧光伏电站,是“西电东送”重要通道的绿色电源点,预计明年底实现全容量投产。 国能宁夏电力的转型也是我国当前区域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注意到,多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一方面强化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浙江提出狠抓百个千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强化能源运行调度,确保能源安全保供。 河北提出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风电、光电、氢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 四川提出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水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支持发展氢能源。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表示,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能源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研究确定达峰方案、达峰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能源低碳转型。 董战峰认为,长三角地区有经济基础、技术能力以及节能减排需求,可率先开启能源转型和深度脱碳。西南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部分中西部能源大省应进一步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从而实现降碳目标。 转型与保供双管齐下 当前我国煤炭主产区在保障生产生活需求基础上,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已初现成效。 春节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煤炭生产企业要抓紧恢复正常生产供应,严格落实国家煤炭保供稳价的政策要求。”数据显示,假日后煤矿复产加快,全国煤炭日产量回升至1200万吨以上。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要立足当下,更要谋划长远,煤炭行业要积极推进煤炭安全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扎实做好煤炭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 以能源重要产区宁夏为例,国能宁夏电力是宁夏最大的煤电和供热企业,同时肩负浙江、山东两个用电大省的“西电东送”任务,是宁夏电力保供及新能源调峰调频的重要支撑。在“双碳”目标下,国能宁夏电力全力打好绿色转型突围战,实现降碳发展。 “近年来,我们投入约50亿元资金对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给绿电发展让路。同时通过以集中供热替代小锅炉、以电动重卡及绿氢重卡替代燃油重卡、以新能源供热替代常规能源供热‘三个替代’,实现节能降耗提效。”国能宁夏电力副总工程师任献民说。 此外,国能宁夏电力还通过多能创新驱动、落后产能替代等措施实现综合能源转型新突破,今年不仅将推进四个综合能源供应示范项目建设,助力火电产业向综合能源转型,还将加快推进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围绕废物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
  • 《北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8
    • 电力,关系国计民生,点亮千家万户。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简称“国网北京电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全力推动首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打好“开源、引电、强网、降碳、控荷”的组合拳,坚决当好推动首都能源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环球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于2022年底建成投运,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每年可发电18万千瓦时,正常天气下可完全满足营业厅的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吨。光伏板储能装置可实现绿电就地消纳,以直流用电场景提高用能效率,以柔性用电系统实现电力系统互联互济。光伏发电装置所发电量自发自用、余电储存,探索出一条绿色建筑领域光伏消纳、零碳运行的解决路径。营业厅投运后,100%采用绿电,用能效率较传统营业厅预计可提高近20%。这是北京市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12个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建设项目中首个竣工的项目,为国网北京电力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好局。 2023年初,国家电网在北京通州区前疃村建成北京首个社区级“N+1”型交直流混联微电网系统,前疃村成为北京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前疃村为试点,创新研发先进的低压柔性交直流混联微电网系统,全面打通能源互联的微循环,预计可以100%消纳“十四五”期间全村新增光伏电量并网,每年光伏并网约144万度电,相当于200户村民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约1130吨,有力带动旅游、民宿等相关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将显著提升,探索出一条电力企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之路。 “十四五”期间,国网北京电力将启动“两池两平台”建设,用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车网互动项目,打造新型储能资源池,探索“谷段充绿电、峰段有收益、出行零成本”的电动汽车充电新模式;建设虚拟电厂项目,打造绿电消纳资源池,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建设碳监测服务中心,打造首都碳监测服务平台,实现分区域、分行业的碳排放监测;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运营中心,打造能源运营物联平台,实现能源运行状态全息感知、能效管理优质高效。 如今,电网升级、能源更新成为国网北京电力服务首都实现“双碳”目标、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未来,北京新型能源体系的画卷中,将留下更多“电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