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欧盟“绿电”首超化石能源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日前,国际智库机构Ember与Agora Energiewende联合发布报告称,202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达到38%,超过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37%的占比。这也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发电。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范围内煤电产能大幅缩减,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为此,在其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主要供电来源。

    在欧盟成员国中,目前丹麦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最高,该国风电、光伏发电总量已占电力需求的61%左右。另外,爱尔兰、德国两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35%、33%。不过,也有部分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相对较低,如斯洛伐克、捷克,两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仍低于5%。

    近年来,欧盟多个成员国均已出台对抗气候变化的政策,并宣布将逐步淘汰煤电。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欧盟成员国中煤电的经济性已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2020年,欧盟煤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了20%左右,较2015年发电高峰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50%。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让欧盟各国的煤电生存状况更受打击。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各国电力需求整体下降,降幅同比达4%左右。

    Ember高级电力分析师Dave Jones表示,由于欧盟各国都在加快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欧盟整体的“绿电”装机量在不断上涨;而与此同时,尽管今年欧盟化石能源发电量很可能出现反弹,但涨幅不会太大。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zhiku/2021/02/03/detail_2021020390289.html
相关报告
  •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首超煤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6
    • 11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10月下旬,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10642.6万千瓦,历史性首次超过煤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类型。截至目前,山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6.9%、煤电占46.88%、储能占2.63%、天然气占0.57%、余热余能及其他占3.02%,能源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进入新阶段。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此次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煤电,推动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更替,我省‘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为助推全国‘双碳’目标、服务先行区建设、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加快能源大省向现代能源强省转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山东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超过“十四五”末规划目标两千多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两倍以上,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新能源已成为新增投产电源主力,仅今年前三季度就增长了1098.4万千瓦。全省光伏、生物质、风电装机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五位。同时,新能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负荷年均增速将分别达4.4%、4.9%,到2025年可分别达到8600亿千瓦时、1.45亿千瓦。立足资源禀赋,山东加大力度规划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陆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建在运1421万千瓦;加快28个、18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竞争优选35个、1888万千瓦项目纳入鲁北基地“十四五”开发;陆上风电先后完成两批86个项目、2028.145千瓦竞配核准开发。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民企、外企扮演“生力军”角色,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能源成为全省主力电源,煤电正加速向“压舱石”“调节器”角色转变。“今年2月,全省煤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10月下旬,煤电装机10636.1万千瓦,占比46.88%,较2020年下降20.12个百分点。”山东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韩贵业说。山东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退出等行动,系统形成了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建成投产大型煤电机组14台、602万千瓦,关停小煤电机组347台、966.8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132台次、6572.5万千瓦。“我们正在建设的世界首台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作为‘十三五’期间唯一立项批复的百万千瓦级燃煤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发电热效率首次突破50%,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较常规百万机组发电热效率提高近两个百分点,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十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26.7万吨。”大唐山东公司董事长林跃说。山东坚持“应发尽发、满发满用”,不断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近年来,山东风光消纳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加快储能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煤电调节作用,率先出台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行动方案,制定实施意见,配套若干措施;首创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出台国内首个长时储能、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政策,创新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收益模式,有序推动新能源入市等,截至目前,全省新型储能在运项目110个、规模571.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8月15日,全省第一个由配建储能转为独立示范储能电站——红光渔业储能电站投运;10月29日,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区项目在菏泽正式开工;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就地消纳新能源项目全面开工,有望成为全省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近三年来,全省能源领域共187个项目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其中38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个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正式商运,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技术示范工程投运,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首次并网发电,全国容量最大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融合发展,规划布局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3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引进欣旺达、中储国能等头部企业,打造枣庄“新能源电池名城”、泰安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我们将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积极探索能源转型新路径,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岳建如说。
  •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5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9
    •   新华社上海6月11日电(记者何欣荣、桑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11日在上海表示,当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2020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在11日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开幕式上,杨荫凯说,近三年来,中国的“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通过强化政策设计,我国制定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双碳”实施方案和支持保障措施,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保障体系。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在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规划建设了大型光伏风电基地,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超4.8亿千瓦。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中国的绿色低碳创新充满活力,绿色低碳产业朝气蓬勃,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无限。杨荫凯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期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新旧能源转换替代;二是加快重点领域低碳转型,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引导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产品设备更新换代,推进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三是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全链条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培育经济增长绿色新动能;四是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