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半导体施压韩国,日韩贸易战准备开打?》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10-15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通过精准打击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中国企业,让美国获得了哪些利益,目前无人知晓。美国英特尔、高通等企业比较着急,因为他们马上要丢失最大的用户。所以在G20召开后的6月29日,特朗普通过见记者的方式,宣布暂缓对华为的禁运。

    在美国还没有正式宣布禁止使用华为等中国企业的产品时,早在2018年12月10日,日本就先声夺人,由官房长官菅义伟亲自宣布禁止企业使用华为等中国企业制造的通讯设备。日本曾经是个半导体大国,也做过通讯设备方面的世界第一把交椅,对相关行业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在美国之前早就已决定“排除”华为了。

    日本在“排除”了华为之后,7月2日,日本宣布对韩国半导体材料的出口进行管制,时间从7月4日开始。

    7月2日当天,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教授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说:“特朗普去了日本,日本变成了特朗普。”米德教授眼里看到日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其中之一便是“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方面的产品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历史问题引发日韩对峙

    向特朗普学习,如果对哪个国家不满意的话,就从半导体业务上制裁这个国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这方面做得尽善尽美。

    在G20峰会上,日本对韩国特别冷淡。日本刚刚通过种种外交努力,让本届峰会比去年的阿根廷峰会有很大进步——在共同声明中写进了“自由、平等而且无差别的贸易”理念,但共同宣言上的签字笔墨未干两天,日本就已宣布要通过半导体业务制裁韩国了。

    日本这些年的“待客之道”受到了世界的好评,尤其中国旅客,几乎去了日本一趟就会愿意再度去那里观光访问。但我们这个世界能量守恒,有热便会有冷。日本对韩国之冷淡超乎想象。

    韩国在哪方面招惹了安倍?问题也还是来自历史。

    二战期间,日本征用过大量的朝鲜半岛劳工,从中国绑架了相当多的劳动力去日本服苦役。这些年,中日之间绑架劳工方面的问题基本获得解决,但日本在朝鲜半岛强征劳工(日语简称为“征用工”)的经济补偿问题上,一直坚持称在1965年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中“已经解决”,该协定已让韩国个人的请求权“消失”。如果此时再度提出请求权问题,日本政府认为这是“从根本上颠覆了法律的基础”,对韩国个人提出的请求问题,一概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1945年二战结束后,1965年6月22日日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两国建交时签署了一系列的协定,根据这些协定,日本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的政府贷款,其中3亿美元为现金赠与,2亿美元为长期贷款,还提供一般民间商业贷款3亿美元以上。日韩双方根据《旧金山对日和约》第四条(A)款的规定,解决了两国政府及民间的财产、权利及利益的请求权问题。日本方面认为,1965年8亿美元代替了对韩国的赔偿问题,日韩之间不再存在个人向政府追求赔偿的“请求权”。

    但是,韩国民众对8亿美元的赔偿并不太清楚,在日本当过征用工的人大多也没有从韩国政府那里得到相关的补偿,征用工问题拖延了下来。2009年,韩国政府正式说过,征用工的对日补偿的请求并不成立,但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韩国大法院,则在2012年作出判决,认为日本企业对征用工负有赔偿责任。到了2018年,韩国大法院对新日铁住金(现在日本制铁公司)发出了损害赔偿的命令。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不断向韩国政府施加压力,希望能按2009年的方式,由韩国政府出面谈请求权的消失问题,但文在寅总统并未充分理会日本的意图,日韩关系进入冰冻期。

    用禁运半导体材料的方式打压韩国

    以安倍和特朗普的关系,尤其看到特朗普在2018年打压中兴通讯获得成效,现在追击华为,让整个世界感觉到了美国的厉害后,通过在半导体方面的禁运,打击其他国家的产业,在安倍看来效果会相当的好。

    从7月4日零时起,日本发动对韩国出口限制的“第一波”攻击。主要在半导体三个品种上,对出口许可手续进行严密的控制。三种产品主要是:手机及电视屏幕上使用的“高纯度氟化氢”、在半导体基板上涂覆的感光材料“光致抗蚀剂”及半导体洗净时需要使用的“氟聚酰亚胺”。这三种产品日本在世界占有的市场比率都非常高。

    过去,日本企业向韩国出口相关产品一次申请能够获得3年的出口许可,但从4日开始,每次出口均需向政府提出申请,而且审查时间会非常长,最重要的是可能最终不能拿到许可证。从相关人士那里获得的信息是,经济产业省正常的审查时间为90天,超过90天不足为奇。

    日本政府还准备了“第二波”攻击内容。日本国家向可以信任的国家出口产品时有个“白名单国家”。韩国如果不“痛改前非”,日本将会把韩国从白名单国家中移除。不在白名单国家中,今后在机床、碳纤维等方面的出口将会非常困难。日本已经做好准备,在下个月(8月)正式将韩国从白名单国家中踢出去。

    从目前可以预测到的打压韩国的效果看,应该与安倍设计的结果大致相当。三个产品的禁运,很快将让韩国企业感受到材料的严重不足,之后是韩国企业对外出口也将受到影响。看一下韩国贸易会的调查结果,能知道得更清楚。高纯度氟化氢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为93.7%、光致抗蚀剂91.9%、氟聚酰亚胺43.9%。目前的库存仅够几个月(应该是不超过90天),便是日本给出出口许可,但韩国那里也基本上没有可用的产品,必须停工了。

    能否去其他国家采购相关产品?从日本企业方面获得的消息是,相当的困难,而且韩国企业自己研发,想做出相关产品也很不容易。

    结果日本禁运消息刚一传出,3日韩国股票市场便开始下跌,企业惊恐万状。

    韩国兴起抵制日货风潮

    由于日本政府对韩国采取“经济报复”措施,限制向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近期,韩国国内“抵制日货”的声音加大,且有持续发酵之势。

    据日本《朝日新闻》7日报道,最近,在韩国首尔市的部分超市内,日本啤酒等来自日本的商品已经全部下架。社交媒体上,许多韩国网友呼吁韩国人不去日本旅游,声势越来越大。日媒称,众多韩国民众把对日本政府的不满转移到了日本产品和文化上。虽然影响可能仅局限于现阶段,是暂时性的,但多数日企对此表示不安。

    6日,首尔市阳川区住宅街的一处超市卖场内被人贴了一块告示,上面写着“不卖日本商品”。以前卖的日本产调味料、方便食品等都找不到了。4罐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0元)的札幌啤酒本来是热卖商品,但超市店长称:“为了国家,决定不卖了。销售额是会减少,不过在日本撤回‘贸易报复’之前,我还会继续这样的。”

    这家超市是韩国市场协会的一员。5日,韩国市场协会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附近召开了会议,宣布中断贩卖日本商品。在现场,协会工作人员踩瘪了印有日本企业标识的纸箱,并向全韩国播放了这一画面。韩媒称,大约230家商店参与了抵制日货活动,包括便利店在内,至少动员了10万人。

    可预见的双输结局

    从彭博社等外文媒体对特朗普打压华为的报道看,特朗普追求的是中美“双输”的结果,只要美国输得比中国少一点就是胜利。安倍打压韩国,从半导体入手,追求的也是双输效果,而且也非常有信心,那就是日本输得比韩国要少。

    一旦韩国企业不能顺利地从日本那里进口到相关产品,三星电子、SK海尼克斯等会立即受到影响。美国调查企业HIS公司发布的调查结果是,2018年三星电子在半导体记忆元件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为70%,在闪存元件NAND方面也有50%的占有率。DRAM及NAND不能顺畅销售的话,电脑、手机等产品当然会受到影响。

    安倍看到的可能是日本用的电脑、手机基本上都是中国产品,该是中国企业最为着急,但实际上韩国半导体企业的机械设备是日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了市场,企业自然就不再追加投资,世界最重要的机械设备供应商基本都在日本,日本并不会在这场半导体之战中得到好处。

    日本对韩国禁运后,韩国立即拨出6万亿韩元(约350亿人民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一旦韩国的研发最后获得成功,那么日本企业的产品将不再是韩国企业的首选对象,而且日本企业因国家一纸命令便不能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企业信用成了很大的问题,韩国之外的企业也不敢持续向日本订货。日本国内并无相关企业需要大量使用相关产品,徒有技术,却不能发挥技术特点,不能持续获得利益。

    双输的局面显而易见。

    日企支持国家的政策

    人们可以看到,在特朗普对华为禁运的时候,美国企业不断向特朗普求情,希望将自家企业的产品不要放在禁运名单内,同时向总统报告企业最终受到的损失,让特朗普在6月29日暂时放缓了对华为的禁运。

    但日本情况很不一样。

    我们看不到企业向安倍求情,而是企业方面的组织先后出面声明,坚决支持政府的做法。

    日本商工会议所会头(理事长)三村明夫,7月4日对日本记者说,日本强化限制的政策“需要正确理解其内涵,(韩国方面)不该过激反应。”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理事长)樱田谦悟在2日刚一发布政府规定后,立即对媒体说:“(日本)政府的措施是一贯的,韩国政府应该真诚地接受,我期待早日实现经济关系的正常化。”表明了对政府政策坚决支持的态度。

    安倍的对韩政策比特朗普更能得到日本民众、企业及企业组织的赞同。安倍变身特朗普,在半导体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制裁也许会有比特朗普更强、更大的效果。只不过人们会担心,效果越大只是“输”得更惨而已。

相关报告
  • 《继半导体材料后,光刻机相关设备市场或受日韩贸易战影响》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8-26
    • 在半导体设备的供应商名单中,前15大厂商营收占总产值超过8成,由于半导体制造厂商在设备选择上多属于长期合作模式,因而形成目前半导体设备厂商大者恒大的态势。 从全球半导体设备厂的总部位置来看,日本厂商占7间、美国厂商4间、欧洲厂商2间、新加坡与韩国各1间。由于美国与日本厂商为供应链主要玩家,面对话题性不断升温的中美贸易战,以及近日突发的日韩贸易关系恶化,也让半导体设备供需状况,或将成为继半导体材料后市场讨论的议题。 半导体设备产业聚落集中度高,美国与日本为主要玩家 从设备在半导体制程的位置分析,具有独占性质的是荷兰光刻机厂商ASML,在半导体的曝光显影制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技术层面与市占最集中,虽然有日本厂商Canon与Nikon做为竞争对手,但市占率不及ASML。 在蚀刻制程部分,Applied-Materials、LAM Research、Tokyo Electron(TEL)、Hitachi High-Technology(HHT)是主要厂商,市占部分以LAM Research与TEL囊括近7成份额。 在晶圆清洗制程部分,日商SCREEN以市占超过5成位居首位,旗下的桶槽式(WET Bench)与单晶圆式(Single Wafer)晶圆清洗设备是市场领头羊,竞争对手如韩国SEMES、LAM Research与TEL的清洗设备皆有比照SCREEN相对应的机台设计。 在薄膜沉积制程部分,Applied Materials占主导地位,其CV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市占率近6成,而在PVD(物里气相沉积)设备部分市占率达7成,竞争对手TEL、LAM Research等分食剩余市场,值得一提的是,ASM International的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针对特定需求市场具有很高的机台使用率。 最后在晶圆检验设备方面,美商KLA Tencor市占最高超过5成,Applied Materials与Hitachi High-Technology是主要竞争对手,而日商ADVANTEST与美商Teradyne则是晶圆测试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整体来说,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主要设备技术供应商以美国与日本为主,高集中度的产业聚落也意味着容易受各国在贸易与进出口政策上的变动而影响产业状况,例如中美贸易战与近期的日韩关系恶化,均为半导体产业添加不稳定因子,也持续考验供应商对大环境的应变能力与经营策略。 日商半导体设备尚未出现明显影响,然而光刻机相关设备或将有潜在风险 日本与韩国同为亚洲区半导体产业一线集团,而2019年8月2日,日本宣布将韩国移出适用贸易优惠待遇的白名单后,韩国半导体产业受到的影响也备受市场关注。对半导体设备而言,机台在收到PO后约需半年制作时间,如果出口审核的时间能纳入制作机台的时间内,则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倘若审核时间必须叠加上机台出货时间,对机台出货的优先级及晶圆厂的产能规划就会造成不小影响。 从日本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来看,会造成影响的独占性或许不如半导体材料大,但仍不可忽略其可能影响性,尤其是在晶圆厂的产线配置上,多半有固定机台与机型间相互搭配,由过去的机台参数调整经验与实际产品验证建构出最有效率的生产线,若要变更使用机台,即便机台参数一致,也不能保证能得到与原来产品一样的结果。因此就算半导体设备在功能分上有替代厂商,但若非过去验证过的机台,也不能抹除韩国半导体晶圆厂对于日本出口审核的潜在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商ASML的光刻机是晶圆制造中相当重要且必须的设备,而ASML的光阻剂布植设备就是与日商TEL合作,晶圆做完光阻剂布植后会直接传送进做曝光显影制程空间,因此ASML某些机型的光刻机,原则上是与TEL机台联结在一起,装机与调机期间也是同时进行,倘若TLE机台出口因审核而影响交机时间,连带也会影响光刻机建置,对于韩国积极投资扩大半导体产业带来潜在的风险评估,后续影响程度仍需重点观察。
  • 《“美日半导体贸易战”给中国半导体带来的思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9
    • 2018年10月30日,对国内半导体行业来说,应该是被记入历史的日子。美国人开始对中国半导体企业下手了。美国政府于当天宣布,将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简称:晋华)列入美国产品禁止出口的“实体名单”。美国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晋华将要生产的记忆体芯片将威胁到美国军用系统芯片供应商的生存能力。 美国给的理由,表面上是令人费解的。晋华何许人也?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处于设备安装阶段还未投产的新企业,毫无疑问,美国如果真正实施禁令,该公司将无法完成生产线,几百亿的投资将打水漂。晋华产品是DRAM内存(上述的记忆体芯片),采用从台湾联电引进的28nm技术,与行业领跑者的韩国三星电子、美国美光科技公司最新技术的1×nm也相差近两代。由此来看,美国人提到的“威胁”仅是说辞而已,回想2018年初的“晋华vs美光科技”的知识产权诉讼纠纷,想必美光科技对美国政府的政治游说起到了很大作用。10月31日,晋华技术来源的台湾联电也宣布暂停对晋华的技术协助。晋华项目及中国半导体行业何去何从,众人关切! 当前的中美贸易战,美国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压制包括半导体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的发展,确保自己的全球优势地位。意外的是,战火如此迅速烧到了半导体行业。如果说中兴事件是美国给中国半导体提了一个醒,这次的晋华事件是给国内半导体企业的一个正式警告。处于刚要发力阶段的中国半导体国产化一旦威胁到美国企业的市场空间,美国势必会强化施压力度。 中国半导体行业该如何应对这场博弈? 长期战略如何设计? 本文通过整理当年的“美日半导体贸易战”的经过,希望给国内半导体同仁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 导 读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称霸全球。1988年占据全球制造商Top10半壁的 NEC、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等公司,如今或灰飞烟灭、或改姓出嫁。扛着日本半导体大旗的东芝Memory公司,不经意间其会长(董事长)变成了美国人。 日本半导体制造在20世纪90年代的没落,其原因有: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终端电子产品竞争力下降、日本半导体企业间的内耗(高峰时达30多家半导体企业)、电脑网络革命带来的半导体行业洗牌等。其中,从80年代初期开战并持续十三年的“美日半导体贸易战”也影响巨大??? 2. 前 奏 “针对特定行业,为了达到抢占全球市场为目的,某国政府长年实施了包括顶层设计/资金支援/市场调控在内的政策”。 看官,你猜,这个“某国”是哪国? 这是1983年美国跨国半导体公司发表的文章,这里的“某国”别无旁他,是日本。原文并没有卖关子,实名指向日本。这边文章发表的稍早前,美国半导体协会也发表类似文章,批判日本半导体企业严重损害美国企业利益,而且矛头直指日本政府实施的产业导向政策。 同年,爆发“美日半导体摩擦”。 1983年,美日两国政府间组建有关半导体贸易的协商工作组,开始对话。然而,那句话叫什么来着? “该是你的,躲也躲不掉”。84年洛杉矶奥运会拉动了电视机/录像机的巨大消费,再加上电脑风暴,带来了巨大的半导体需求,再次让日本半导体企业赚的盆满钵满。85年受到奥运会特需的反弹,市场急速降温,这让本就处于被动的美国半导体企业日子更艰难,裁员、收缩生产、整编,一片江河日下的破落景象。 美国人快要气炸了! 3. 开 战 1985年,微软针对日本7家半导体厂家的DRAM开始反倾销诉讼,AMD与NS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后被TI收购)也跟进群殴。事情越闹越大,时任总统的里根也亲自给商业部下达命令,调查日本的倾销问题。经过几个月折腾,在1986年9月日本通产省(商务部)被迫与美国商业部签定了“日美第一次半导体协议”。 主要内容是,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出口、扩大美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份额。 然而,不知日本小兄弟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美国大哥远没有满意。美国于1987年进一步发表针对日本在第三国倾销的报复措施。里根总统再次亲自出马,以日本未能遵守协议为由发表对日本产电脑/电视等征收100%的报复性关税。另外,美国政府阻止富士通对Fairchild公司的收购、等,美国人的报复措施遍地开花。 美日关系在此时进入二战后最坏时期。 顺便提一句,1987年美国诞生IC设计企业,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代工厂也陆续创立。 4. 抗 衡 日本半导体厂家在这种巨大压力下,耐心搞研发,以技术抗衡。其后,1MB的DRAM市场份额最高时拿到全球90%,作为当时最高端的4MB的DRAM也席卷世界。最终,日本半导体企业在1989年获得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称霸一时。 盛极必衰。日本企业凋落的钟声也同时敲响。 美国企业以专利为武器增加对日本企业的攻击。代表案例有,1989年TI公司在日本时隔30年取得基尔比专利,这迫使日本半导体企业随后支付了数十亿美金的专利费。 1991年6月,“日美第一次半导体协议”到期。美国继续强迫日本签订“日美第二次半导体协议”。新协议主要内容为,撤销上述的100%报复关税,增加“1992年底以前外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的份额能超过20%”等内容。 5. 尾 声 1992年以后,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企业获得转机,依靠网络的兴起重新回归世界盟主。同时期,疯狂学习日本DRAM技术的韩国三星地位渐渐突显。 随后,微软于1993年发表Windows系列产品,以此为基础,美国企业重新夺回半导体霸权。在音响家电半导体中独占鳌头的日本企业,渐渐衰弱。 “日美第二次半导体协议”到期的1996年,在美国企业再次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没有提出续签要求。美日半导体摩擦自1983年开始,历经13年后走进历史。 6. 现 状 1).日本 日本半导体企业的霸主地位虽已成过往烟云,但至今仍是全球主要制造基地之一。索尼的图像传感器 、 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NEC/三菱/日立的半导体业务合并公司)的微控制器、包括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更需要强调的是,日本的半导体设备与原料技术独树一帜。特别是材料,硅片、光罩、光阻、CMP材料…… 全球哪家半导体厂家敢说不用日本的材料呢? 日本人认真研发的态度,成就了其在半导体行业依旧不可动摇的地位。 2).美国 老美变得更加聪明了。 打压日本半导体时,日本已经实际威胁到了美国企业的地位。这次针对中国,是发生在中国半导体企业处在襁褓之时。 美日贸易战大体分三段,第一段是60年代开战的以纤维、纺织品为代表的轻工业,第二段是70年代开战的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与家电,第三段是80年代开战的汽车、半导体等技术行业。因为中国发展太迅速,针对中国,把对日本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一窝蜂全上,现在看来第三段也要开始了。美国对威胁到自己利益的国家实施打压策略是不会有变化的。唯一不同的是,日本是美国的小弟,不敢与老大哥真正撕破脸皮。 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自身利益,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和日本一样。 3). 中国 纵观电子行业发展史,本国终端产品的强大会带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电脑成就英特尔,音响家电成就NEC等日本企业,微软成就英特尔第二春,苹果带出高通,三星手机带出三星电子。我国的华为也培养了势头强劲的海思半导体。 中国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行业的研究深度已凸现优势,这极有可能会带出我国的相关半导体龙头企业。 机会就在眼前! 能否把握住机会,一是技术研发,二是资金投入。关键还是能否耐得住寂寞,潜心搞研发。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7年发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投入研发费用占GDP比率,前三位是韩国4.23% ,日本3.29%,台湾3.05%。美国2.79%排第五,中国2.07%排名第七。韩国/日本/台湾的研发费用中,以半导体为主的电子行业为主要投资产业,这造就了其半导体产业的强大。也可以反过来说,半导体的强大拉动了研发费用规模。其本质一样,需要烧钱。 我国已经在资金层面开始发力。潜心研发技术是取胜的根本之道。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人才的缺乏,主要是研发和一线工程师。即使企业重金聘请到一两个顶级技术专家,但如果没有大量优秀工程师的支持,产品良率就不可能上来。良率控制是半导体企业的生命线,低良率导致公司亏损,无法进行新技术投资,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很快被淘汰。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大家是清楚的,然而培养一个工程师,却需要5年~10年。 新建的半导体企业已经开始大量互挖工程师,这对我国半导体发展整体来讲,是不好的现象。把有限的人才集中到几家重点培养企业,再依靠企业培育新人,形成阶梯性人才体系是必要的。否则,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