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主导的一项研究首次使用成像技术来确定夏威夷毛伊岛附近多次白化事件后的珊瑚存活率,提供了珊瑚对白化事件的新视角。
研究人员使用毛伊岛珊瑚礁3D模型的时间序列,追踪了2014~2021年间1832个珊瑚群落的白化反应。这个为期七年的数据集逐年提供了珊瑚礁的详细图像,使研究小组能够通过2015年和2019年发生的连续白化事件来识别珊瑚的生长和存活模式。
研究旨在区分两个不同的过程:自然选择(只有最坚韧的珊瑚可以存活)和适应过程(珊瑚礁随着暴露于热应力而变得更耐热)。研究发现,经历两次白化事件后存活的珊瑚显示出希望的恢复迹象。在这些幸存者中,研究人员发现白化对珊瑚长期生长的影响很小。
研究建议夏威夷的恢复实践者应该专注于具有生长和存活记录的Porites和Montipora珊瑚群落。
这项研究首次使用该类型时间序列来观察多次珊瑚白化事件以及适应和选择过程是如何发展的。研究表明,更有可能经历多次白化事件并存活下来的老年珊瑚可能是珊瑚恢复的良好来源。(於维樱 编译;熊萍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