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突破量子存储技术:声子存储器将超导量子比特信息保存时间延长30倍》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刘飞
  • 发布时间:2025-09-22
  •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基于声子(振动粒子)的量子存储器,通过微型机械振荡器("音叉"装置)将超导量子比特的电子信息转化为声波存储,使量子态保存时间延长至现有技术的30倍。该技术解决了超导量子比特存储时间短的瓶颈,为可扩展量子计算内存架构铺平道路。

    研究团队在芯片上集成超导量子比特与机械振荡器,通过电极将电磁信号转换为千兆赫频率的声波振动。声波在振荡器柔性板中传播时:能量泄漏极低(声波不在自由空间传播)设备体积更紧凑(声波传播速度远慢于电磁波)支持多振荡器单芯片集成,具备可扩展性。

    当前系统已实现量子存储所需的最小电磁-声波相互作用强度,但需将交互速率提升3-10倍才能满足实用化量子计算要求。研究团队表示已有进一步优化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ee.caltech.edu/news/using-sound-to-remember-quantum-information
相关报告
  • 《突破 | 光纤集成量子存储器性能有了巨大提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7-14
    • 来自ICFO、IFN-CNR和Heriot Watt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上的报告了光纤集成量子存储器和电信波长光子之间纠缠的实验演示。 量子存储器是未来量子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它们,就不可能远距离传输量子信息并扩展到真正的量子网络。这些存储器的任务是接收以量子比特形式编码在光子中的量子信息,存储它,然后检索它。量子存储器可以在不同的材料系统中实现,例如冷原子群或掺杂晶体。 可以实际应用的存储器需要满足几个要求,例如存储能力的效率、持续时间和多路复用,以确保它们支持的量子通信的质量。另一个需要大量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可以直接集成在光纤网络中的量子存储器。 近年来,随着量子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开展了大量工作来提高现有量子存储器(使其更小和/或更简单)的可扩展性,以促进其在实际工作网络中的集成和部署。这种完全集成的方法存在几个物理和工程障碍,包括找到一种保持良好相干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高效稳定的系统将光子从光纤传输到量子存储器,以及量子存储器的控制系统及其与入射光的接口的微型化。所有这些都应该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到目前为止,这极具挑战性,目前光纤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实现远未达到模块化存储器的水平。 在这些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已经能够证明光纤集成量子存储器和通信波长光子之间的纠缠。 一种特殊的量子存储器 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小组使用掺镨的晶体作为量子存储器。然后在存储器中激光写入波导。这是晶体内的微米级通道,将光子限制和引导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然后将两根相同的光纤连接到晶体的两侧,以在携带量子信息的光子和存储器之间提供直接接口。该实验装置实现了量子存储器和光子源之间的全光纤连接。 为了证明这种集成量子存储器可以存储纠缠,该团队使用了一个纠缠光子对源,其中一个光子与存储器兼容,而另一个光子位于电信波长。通过这种新的设置,他们能够存储从2μs到28μs的光子,并在存储后保留光子对的纠缠。由于团队显示的纠缠存储时间比迄今为止使用的任何其他光纤集成器件长(三个数量级),并且接近在体量子存储器中观察到的性能,因此获得的结果具有重大改进。由于该设备的完全集成特性,它允许使用比以前实现的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最后,由于存储在量子存储器中的可见光子和电信波长的光子之间的纠缠,该团队还证明了该系统与电信基础设施完全兼容,适用于远程量子通信。 这种集成量子存储器的演示开辟了许多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多路复用、可扩展性和进一步集成方面。正如Jelena Rakonjac强调的那样,“这个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设想可以在一个晶体中制作多个波导,这将允许在一个小区域中同时存储多个光子,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量子存储器的性能特征。由于该器件已经是光纤耦合的,因此它也可以更容易地与其他基于光纤的组件连接。” Hugues de Riedmaten最后指出“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兴奋,它为光纤集成存储器打开了许多可能性。很明显,这种特殊的材料和制作波导的方式使我们能够实现接近大容量存储器的性能。未来,将存储扩展到自旋态将允许按需检索存储的光子,并实现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的较长存储时间、 这种光纤集成量子存储器在量子网络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图:实验装置示意图
  • 《突破!量子点控制方法找到为开发量子存储器提供可行途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7
    • 据来自剑桥大学的消息,该校研究人员日前找到了能够控制半导体量子点中原子核排列的方法,从而为开发量子存储器提供了可行途径。 量子点是由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晶体,每一个原子都与被捕获的电子发生磁相互作用。如果不干涉的话,这种拥有核自旋的电子相互作用,限制了电子作为量子比特(量子位)的作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阿塔图雷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量子物理学和光学原理,研究探索量子计算、传感性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目前他们对目标量子组合进行连贯性刺激导致了量子多体现象,为制造量子信息存储器带来了可能。 以往研究表明,在自旋量子位元和目标量子组之间一个确定的共格界面仍然难以捉摸。在这项新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使用一个电子,将半导体量子点中原子核自旋组合冷却到原子核边带分解态;然后采用一种全光学方法来观察单个量子化电子—原子核的自旋态转变;最后,对自旋波中单个集体核自旋进行相干光旋转。这些努力使得每个量子点自旋量子位成为本地存储器的基础,并为孤立的多体系统的量子工程提供了一个固体平台。 “量子点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界面,由光线作为介导,可以控制和利用个体互动旋转的动力学系统。”阿塔图雷说,原子核可以从电子中随机“窃取”信息的现象是可以得到利用的。事实上,当研究人员利用激光技术将原子核“冷却”到小于1毫开尔文,来探索电子和成千上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可以控制并操纵成千上万个原子核整齐地形成一个单体,证明量子点中的原子核可以与电子的量子位交换信息,并且可以像存储器件那样用于存储量子信息。研究还证明,在量子点中,存储元件自动存在于每个量子位中。 主要研究人员甘高夫博士说,这一发现将重新引起人们对半导体量子点的兴趣,并提供了研究量子模拟复杂系统动力学的工具。 微雕艺术常令人称奇,而现代人不仅实现了原子核级别的微雕,还能让超细微的结构有秩序地运动起来,成为量子存储和计算单元。想要突破摩尔定律必须掌握更好的量子信息材料。希望这些神奇的“杂技”会以某种方式标准化、普遍化,存在于我们未来的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