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建成》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01-09
  • 1月5日,我国首个全息数字 电网 在江苏建成。通过采集输变电设施的物理数据,技术人员在网络云端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电网,全面提升了电网的智慧运检水平。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亿千瓦级负荷大电网进行全息数字化呈现。
    据悉,这张虚拟电网覆盖了10万公里架空输电线路、28万座输电杆塔以及地形地貌地物等数据,将真实电网在数字空间以数字孪生的方式,一比一三维立体还原和数字化全景呈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运用三维激光点云采集、数字高程模型、高精度测绘等技术,为每一条线路、每一座杆塔、每一个部件都赋予了专属的三维坐标,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实现无人巡检与智能管控
      “每一座杆塔都设有20个以上 无人机 巡检点位,通过航迹自动规划、一键自主飞行、全程实时监控、遇险自动规避等功能,无人机可实现全自动巡检作业,全程无须人工操作。”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海波介绍,全息 数字电网 相当于给整个江苏电网装上了“千里眼”,能够引导巡检作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实时掌握无人机的适航区域、飞行轨迹、被检设备、巡检影像等现场实际工况,完成一座铁塔的全面巡检仅6分钟,比人工操作无人机巡检耗时减少一半,效率比传统人工巡检提升4到6倍。
      在国网江苏电力无人机巡检管控中心的大屏上,可见当前正在作业的无人机,其飞行轨迹、飞机状态、拍摄画面都可以在数字电网中实时展现、动态跟踪。巡检无人机还嵌入了电力北斗地图导航和前端识别模块,巡检作业结束后,图片会自动上传至管控平台,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图像进行精准识别,可以及时发现指甲盖大小的螺帽裂纹等细小缺陷。
      “依托全息数字电网,江苏电网已经实现大规模无人机巡检协同应用与智能管控,可以支持上千架无人机同时作业,全年自动巡检作业量超过52万架次,提前发现消除输电铁塔缺陷及通道隐患4.2万处,严重缺陷发现率提升3倍,每年可以节约电网运维成本约2亿元。”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部副主任吴强介绍。
      通过加载气象、空域等信息,数字电网还可以高度仿真和预测台风、覆冰等极端情况下的电网运行环境。在数字电网的工况模拟模块中,只要同步风速、风向、温度、导线直径等基础数据,系统就会结合历史数据,通过模型算法以三维图像形式直观展示线路状态,各类风险隐患会用不同颜色的警示图标标出,为电网细化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的预案措施提供准确依据。
    数据+算力+算法打造智慧电网
      当前正处于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江苏电网的最大用电负荷已超过1亿千瓦,今冬用电负荷最高或将达到1.12亿千瓦。全息数字电网的全面建成,可将电网故障的处理时间再缩短约10%。
      “如果说数字电网是数字能源的现代化底座和数据‘骨架’,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它的‘眼睛’,AI算法分析技术则是‘大脑’。”吴强说,在“数字中国”战略引导下,数字科技加速了电网信息化建设进程,“数字新基建”项目不断在电网运营管理中落地。通过“数据+算力+算法”,全息数字电网实现了虚拟电网与现实电网的深度感知交互与双向智慧控制,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而现场可观、可测、可控,极大提升电网智慧运营水平。
      同时,全息数字电网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试点,将推动电力系统的加速转型升级,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贡献了新的技术方案。
      据悉,目前国网江苏电力正在积极扩展全息数字电网在规划设计、基建管理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并将带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地图导航、5G通信、数据服务、自动驾驶、储能充电等跨越式发展。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 电子技术应用-AET << .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57766
相关报告
  • 《我国首个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建设进度过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2
    •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2日 第 10 版)本报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上获悉:当前,各地正加紧推进一批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其中,我国首个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总投资约57亿元的海南500千伏主网架工程建设全力提速,目前施工进度已过半。与此同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开工建设在即,西部的清洁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持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用电负荷中心。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介绍,目前南方区域新能源装机近1.8亿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也是应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据悉,南方电网公司因地制宜打造了首批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今年底前将全部完成评估验收,遴选15项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行推广,预计到2035年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
  • 《我国首个远海岛屿智能微电网建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2
    • 5月27日,我国首个远海岛屿智能微电网在海南三沙永兴岛建成,至此,孤立的海岛可以像城市一样,有了自己的智能电网,供电可靠性可以与城市媲美了。 随着这三台发电机的正式投运,永兴岛的供电能力提高了8倍,同时,也标志着由柴油发电、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互补的永兴岛智能微电网建成。可以实现光伏等清洁能源100%的优先利用,未来还可以实现波浪能、可移动电源等多种能源的灵活接入。 南方电网 三沙供电局局长 武钰:永兴岛微电网通过海底光纤与400多公里外的海南电力 调度控制中心相连,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海口来调控我们岛上的微电网,从而使我们岛上供电的可靠性提高。 永兴岛原来只能靠小的发电机供电,经常会出现跳闸断电的情况,渔民储存海鲜的冰柜经常被烧坏。如今,永兴岛有了这个像城市电网一样的网架,电能传输更加稳定。未来,永兴岛电网还可以成为海岛微电网群的控制中心,对多个边远海岛微电网进行远程集中运行管理。 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符永锋:永兴岛智能微电网是个探索,还只是个开始,下一步,我们将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它海岛上去,同时我们加快建设波浪发电,还有利用发电余热进行制冷,更好满足海岛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