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创新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6
  • 江苏电网最高负荷5次破亿千瓦,浙江电网最高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湖北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合计30次创历史新高……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被视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社会用电量上涨劲头十足,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8月26日第03版)记者汪文正
    电力消费复苏快
    进入8月,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创出新高。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17日,全国日发电量最高达到246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高出6.86亿千瓦时;统调用电负荷最高达到10.76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万千瓦。
    “初步分析,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传统制造业稳步复苏,直接体现在用量需求上。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7月,南方五省区制造业同比增长1.0%,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强劲反弹,5、6、7月当月分别同比增长6.8%、10.7%、10.8%,连续3个月高速增长,引领工业增长。
    此外,大部分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体现出国内消费稳步复苏态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杨晶介绍,二季度,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环比增长46.1%;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6个百分点。其中,6月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加1.9%;部分行业用电量大幅回升,甚至达到两位数增速。例如,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8.1%、10.0%、10.0%和8.2%。
    电力投资增长快
    用电需求和电网负荷连攀高峰,电力供给是否“吃得消”?
    从产量、产能和设备利用程度看,供电稳定有保障。看产量,发电量持续增长。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发电同比分别增长6.1%、6.7%、23.2%。看产能,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同比增长势头。截至7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5亿千瓦,同比增长6.7%。看设备利用程度,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207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11小时。
    入夏以来,面对电力需求走高,电力供给侧持续发力。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已有华东、西南2个区域电网和15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加上夏季暴雨、台风、雷电等多发,多地电网在恶劣天气中受损严重。面对疫情和恶劣天气,国家电网广大干部员工经受住多重考验,有力保障了用电高峰期间的生产生活用电。目前,全国各地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电子投资快速增长,电力工业发展后劲足。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409万千瓦,同比增长701万千瓦;电源工程投资完成2139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风电1112亿元,同比增长164.0%;电网工程投资完成2053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1.9万千米,比上年同比增加899千米。
    新产业用电增长快
    用电量快速增长的背后,还反映出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电能替代拉动用电需求增长明显,经济发展更“绿”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电能替代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增长,通过加强港口岸电、充电等设施建设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上半年电能替代电量规模达1100亿千瓦时左右。据统计,截至6月底,中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高技术产业用电需求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凸显。二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超出工业用电量增速约2个百分点。其中,对比4月来看,5月和6月高技术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快速反弹至5.4%和8.4%。进入7月份,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用电量增速也都在两位数以上。
    新业态用电量激增,经济发展新意十足。杨晶介绍,上半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7%。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激增71.6%,反映出线上教育、网络会议等新方式正在快速普及。
    “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用电量较快回升、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快跑’等,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说,用电量增速逐月回升中有气温升高的因素,但经济总体逐步复苏、新动能保持强劲支撑是最主要原因。
    原标题:用电量创新高 经济复苏势头好

相关报告
  • 《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创新高 折射经济复苏向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9
    • 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用电量创新高 经济复苏势头好   江苏电网最高负荷5次破亿千瓦,浙江电网最高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湖北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合计30次创历史新高……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被视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社会用电量上涨劲头十足,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   电力消费复苏快   进入8月,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创出新高。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17日,全国日发电量最高达到246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高出6.86亿千瓦时;统调用电负荷最高达到10.76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万千瓦。   “初步分析,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传统制造业稳步复苏,直接体现在用量需求上。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7月,南方五省区制造业同比增长1.0%,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强劲反弹,5、6、7月当月分别同比增长6.8%、10.7%、10.8%,连续3个月高速增长,引领工业增长。   此外,大部分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体现出国内消费稳步复苏态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杨晶介绍,二季度,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环比增长46.1%;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6个百分点。其中,6月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加1.9%;部分行业用电量大幅回升,甚至达到两位数增速。例如,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8.1%、10.0%、10.0%和8.2%。   电力投资增长快   用电需求和电网负荷连攀高峰,电力供给是否“吃得消”?   从产量、产能和设备利用程度看,供电稳定有保障。看产量,发电量持续增长。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发电同比分别增长6.1%、6.7%、23.2%。看产能,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同比增长势头。截至7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5亿千瓦,同比增长6.7%。看设备利用程度,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207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11小时。   入夏以来,面对电力需求走高,电力供给侧持续发力。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已有华东、西南2个区域电网和15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加上夏季暴雨、台风、雷电等多发,多地电网在恶劣天气中受损严重。面对疫情和恶劣天气,国家电网广大干部员工经受住多重考验,有力保障了用电高峰期间的生产生活用电。目前,全国各地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电子投资快速增长,电力工业发展后劲足。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409万千瓦,同比增长701万千瓦;电源工程投资完成2139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风电1112亿元,同比增长164.0%;电网工程投资完成2053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1.9万千米,比上年同比增加899千米。   新产业用电增长快   用电量快速增长的背后,还反映出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电能替代拉动用电需求增长明显,经济发展更“绿”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电能替代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增长,通过加强港口岸电、充电等设施建设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上半年电能替代电量规模达1100亿千瓦时左右。据统计,截至6月底,中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高技术产业用电需求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凸显。二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超出工业用电量增速约2个百分点。其中,对比4月来看,5月和6月高技术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快速反弹至5.4%和8.4%。进入7月份,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用电量增速也都在两位数以上。   新业态用电量激增,经济发展新意十足。杨晶介绍,上半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7%。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激增71.6%,反映出线上教育、网络会议等新方式正在快速普及。   “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用电量较快回升、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快跑’等,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说,用电量增速逐月回升中有气温升高的因素,但经济总体逐步复苏、新动能保持强劲支撑是最主要原因。
  • 《浙能集团2023年发电量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18
    • 在2023年,我国知名能源企业浙能集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累计发电量达到187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显著。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浙能集团在电力领域的强大实力,更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能源安全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浙能集团电煤供应量达到6522.4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一数据背后,是集团不断提高的能源保供能力,以及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电煤供应量的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浙能集团承担起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六主”功能定位,在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全力支撑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面对浙江省用电负荷创新高的情况下,成功刷新单日发电量纪录,并在迎峰度冬期间全面完成发电机组检修,确保所有机组在线顶峰发电。此外,还为杭州亚运会提供能源保障,助力实现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浙能集团聚焦高水平“平安浙江”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旗下各板块分别发挥优势,保障电厂燃煤、天然气供应稳定,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各站点安全平稳运行。 为增强能源保供能力,浙能集团推进省“千项万亿”工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建设。去年多项工程有序施工,为社会用能积蓄“底气”。当前正值迎峰度冬,已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组织煤炭、油气等资源,加强发电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提升整体运行效能,为浙江实现“开门红、开门好、开门旺”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此外,浙能集团在供热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年供应热量达到4332.8万吨。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浙能集团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成果。供热业务的拓展,不仅提高了集团的整体经济效益,还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 作为浙江省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浙能集团全面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能力,为浙江在新时代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注入了澎湃动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浙能集团将继续发挥领军企业的作用,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