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数:全球城市科研排行榜》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07
  • 11月1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展示了全球城市在科研表现上的变化,并指出有可能影响到这些城市科研发展轨迹的潜在社会因素。最新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北京依然是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城市,居于其后的前五位城市分别为美国纽约都市圈、大波士顿地区、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巴尔的摩—华盛顿地区。

    自然指数追踪了全球82种高水准科研期刊所发论文的作者信息。根据自然指数,中国除北京之外,其他许多城市在过去6年对高质量科研的贡献都不断增加。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共有10座中国城市:北京(第1)、上海(第7)、南京(第12)、武汉(第19)、广州(第25)、香港(第26)、合肥(第27)、杭州(第33)、天津(第35)、长春(第42)。

    美国有19个城市位居全球科研城市50强之列。在全球10强中,日本东京位居第6,法国巴黎第8,其他均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这显示了中国和美国在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上的主导地位。

    增刊还着重介绍了南非开普敦、美国旧金山、德国慕尼黑、中国武汉和巴西圣保罗这5座全球科研城市,它们都是所在地区的佼佼者,并由此揭示这些城市在保持其科研热点城市地位时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旧金山高涨的住房价格可能会损害其作为创新引领者的地位;武汉则受压于中国城市之间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19445.shtm
相关报告
  • 《最新自然指数发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22
    • 19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最新自然指数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紧随北京之后的城市分别为美国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中国上海。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通过视频连线在论坛上指出,人才和资助资金、科研设施等资源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续保持科研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众多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自然指数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纽约都市圈和波士顿都市圈则得益于两地均集聚了众多历史悠久、备受尊崇的大学和医院,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戴维·斯文班克斯强调,研究机构和资源集聚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激发科研机构合作创新。此次公布的全球前5位科研城市,其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城市形成了密切的科研合作网络,北京与上海的科研合作产出位居全球首位。 自然指数排行榜是基于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等全球82种顶尖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文章,加权统计得出。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还将视野扩大到自然指数之外,深入分析了全球200余个城市发表的所有论文中的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变化,相关研究人员得出全球科学研究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一是科学研究中心布局悄然发生变化,北京、上海、首尔等新锐城市竞争力逐步显现,与波士顿、伦敦和巴黎等城市的距离不断缩小。二是国际科研合作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主要是由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比例低和高影响力论文比例高的城市间的合作带动的。
  • 《2025年碳捕集能力全球排行榜》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11-25
    • 《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报告显示,埃克森美孚是CCUS能力的最大业主,前十大公司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已规划能力,但实际投运率可能不足一半。这些领先公司的项目主要位于美国,且在运能力集中于天然气加工领域。到2035年,氢能将成为CCU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规划能力的三分之一。该报告仅供彭博新能源财经的付费订阅用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