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建造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1
  • 2月2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在广东珠海顺利完工,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开创了我国中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导管架相当于固定式海上油气平台的“基座”,用于支撑平台的庞大身躯与巨大吨位。“海基一号”总高度达302米,与北京国贸大厦高度接近,重量达3万吨,所用钢铁可以制造1艘中型航空母舰,是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将服役于我国南海东部陆丰油田群陆丰15-1平台,平台上部组块重1.1万吨,甲板面积达7700平方米,平台建成后,将刷新我国海上原油生产平台的重量纪录。

    据中国海油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经理高爽介绍,“海基一号”所在海域距离香港东南200多公里,水深约284米,这是国内首次在此水深海域设计、建造、安装固定式导管架平台。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高峰年产原油达185万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悉,导管架平台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开发设施,具有甲板面积大、可变载荷大、结构安全可靠等优点,可设置钻机、修井机和干式井口等各类设备。目前,全球有数千座导管架生产平台,应用水深超过280米的仅有10座。

    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区挺进。中国海油首次尝试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成功建造“海基一号”,把生产系统从水下移至水面以上,与同等水深油气田常用的“水下生产系统+浮式生产平台”开发模式相比,将大大降低钻完井、工程以及后续的生产操作成本,对经济有效开发南海200米至400米中深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基一号”位于台风多发区域,海况恶劣、风浪和内波流巨大,且面临大型可移动沙波沙脊等世界级海洋工程难题。“中国海油统筹国内外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性提出300米级深水导管架设计建造方案,并攻克超大型导管架总体设计、大尺寸大跨度大吨位结构物多台吊机联合吊装、超大型结构物尺寸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超大型深水导管架设计建造的多项技术空白,完善了导管架设计建造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同时首次应用数字孪生健康管理技术,为导管架安全运维提供坚强保障。”据陆丰油田群区域工程总包项目经理阳连丰介绍。

    据了解,“海基一号”将于3月下旬进行海上安装。目前,导管架装船、运输、海上安装等技术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海管铺设、海管终端及防沉板安装等海上施工已按计划完成,力争实现油田早日投产,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建设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8
    • 7月15日,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机械完工,整套生产装置具备生产条件,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工程建设成套关键技术创造了亚洲领先水平,对提升我国深海能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基一号”是国内首次在300米级水深海域设计、建造、安装的固定式石油钻采平台,集钻井、生产、生活为一体,总高度达340.5米,超过北京国贸大厦,单层甲板面积达7700平方米,约为标准足球场大小的1.1倍,总重超4万吨,高度和重量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 “‘海基一号’建设历时28个多月,完成了1座3万吨级导管架、8个上部单体结构物等核心设施建造安装,以及25.6千米海底管道铺设,高峰时期投入人力超1000人,截至目前,实现了近500万人工时无事故的优秀安全绩效。”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袁玮介绍说。 按照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进行设计,“海基一号”项目团队攻克了南海超强内波流、海底巨型沙波沙脊、超大型结构物精准下水就位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新应用深水导管架整体设计、封舱隔板设计、大尺寸大跨度大吨位结构物多台吊机联合吊装、数字孪生运维等2项世界首创、21项国内首创先进技术,实现深水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从基础理论、结构型式、设计理念、施工工艺到运行维护等全方位提升。 据海油工程项目分公司总经理陶付文介绍,海上联调期间,“海基一号”遭遇台风“暹芭”,项目团队按照“定项、定标准、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的原则,提前锁定施工人员,合理安排调试计划,强化作业安全管控,有效克服恶劣天气影响,用时57天完成了37个大系统、74个单机系统设备以及工艺、消防、公用等所有系统的调试工作,为平台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海基一号”计划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服役于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该项目全面投产后高峰日产量可达6500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成功登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3
    • 3月15日上午,经过26个多小时的连续拖拉,在8组900吨拖拉千斤顶和2组400吨助推千斤顶的“同心协力”下,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负责总包的“海基一号”导管架顺利登上位于珠海中海福陆场地码头的运输驳船指定位置,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陆地建造全部完成。 据悉,“海基一号”设计强度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总高度302米,与埃菲尔铁塔高度接近;重量达3万吨,所用钢材可以制造1艘中型航空母舰;底部长宽各105米,面积相当于26个篮球场。“超长 、超高、超重”的特点,使其装船难度极高,连亚洲最大专用下水驳船“海洋石油229号”也无法承载“海基一号”的重量,且装船后有78米需探出船外,这为装船运输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为满足装船要求,海油工程对‘海洋石油229’进行加宽浮箱、摇臂升级换新、调载系统升级、总纵强度加强、主锚机换新等多项改造,使其运输下水能力从30000吨提升至38500吨。项目全面强化装船风险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将装船步骤细化为40个节点,经过精细计算,明确每个节点的调载要求,提前辨识出整个装船过程的风险点,并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逐项反复检查装船准备细节,确保装船准备万无一失。”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工程总包项目经理阳连丰说,装船过程中,200余人的装船团队昼夜不息,连续作战,将每个细节做到极致,大大提升装船效率,较计划提前近7个小时完成装船作业,创造了国内超大型导管架拖拉装船的全新纪录。 据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总经理高爽介绍,“海基一号”导管架于2020年3月开工建造,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技术空白多、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张等一系列困难,项目参建各方统筹调配优质资源,前瞻部署物资采办,经过24个月的艰苦奋战,成功完成世界排名前十的导管架建造。同时,项目建立了闭环风险管控和质量管理机制,变传统的板块化管理为纵向全过程管理,显著提升管理效率,最终创造675万安全工时的优秀安全绩效,焊接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此外,项目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举攻克超大型导管架总体设计、超大型结构物尺寸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的新突破。 目前,“海基一号”正进行装船固定等后续施工作业,将于3月下旬启航奔赴陆丰油田群海域进行海上安装。在此之前,项目海上安装等技术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海管铺设、海管终端及防沉板安装等海上施工已按计划完成。 2022年是南海东部油田提前上产2000万吨的决战决胜之年,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高峰年产原油可达185万吨,“海基一号”的服役为实现这一目标增添新底气,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毅表示,下一步,海油工程将再接再厉,大力提升技术攻关能力,打造以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能力,做优做强海洋工程产业价值链,努力为天津港保税区打造海工高端装备和设施制造领航区助力,在推动天津“制造强市”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