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发布新型石墨烯太阳能加热超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9
  • 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转化原子材料中心(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Atomaterials,CTAM)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石墨烯薄膜,这种薄膜可以吸收90%以上的太阳光,同时消除了大部分红外热发射损失,这是该项壮举的首次报道。 这是一种高效的太阳能加热超材料,能够在开放环境中以最小的热损失快速加热到83摄氏度(181华氏度)。该薄膜的拟议应用包括热能收集和储存、光热发电和海水淡化。

    CTAM创始董事贾宝华教授表示,在吸收太阳光的同时抑制热辐射损失(也称为黑体辐射)对于高效的太阳能热吸收器至关重要,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却极为困难。她解释说:“这是因为,根据吸收的热量和吸收体的特性,发射温度不同,导致其波长有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三维结构的石墨烯超材料(structured graphenemeta materials, SGM),它具有很高的吸收性,可以选择性地滤除黑体辐射。”

    这种三维结构的石墨烯超材料由一层30纳米厚的交替石墨烯薄膜和沉积在沟槽状纳米结构上的介电层组成,该结构兼作铜衬底以增强吸收。更重要的是,所述基板以矩阵排列来图案化,以使得波长选择性吸收的柔性可调谐性。

    石墨烯薄膜的设计吸收波长在0.28到2.5微米之间的光。铜基板的结构使得它可以作为选择性带通滤波器,抑制内部产生的黑体能量的正常发射。这样保留的热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超材料的温度。因此,SGM可以快速加热到83摄氏度。如果特定应用需要不同的温度,可以制备和调谐新的沟道纳米结构,以匹配特定的黑体波长。 “在我们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展示了一种90纳米石墨烯吸热材料,”贾教授说。虽然它可以加热到160摄氏度,“但它的结构更为复杂,包括四层:基底、银层、氧化硅层和石墨烯层。我们的新双层结构更简单,不需要真空沉积。制造方法可扩展且成本低。”

    这种新材料还将薄膜厚度显著减少到三分之一而使用了较少的石墨烯,其薄度有助于更有效地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其他介质,如水。此外,薄膜是疏水性的,这有助于自我清洁,而石墨烯层有效地保护铜层免受腐蚀,有助于延长超材料的寿命。

    “由于金属基底的结构参数是控制SGM整体吸收性能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其固有特性,因此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或成本使用不同的金属,”Keng-Te Lin说,他是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关于超材料的论文的主要作者,也是Swinburne大学的研究员。他指出,铝箔也可以用来代替铜,而不会影响性能。

    Keng-Te说:“我们利用原型机薄膜来生产清洁的水,并获得了96.2%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太阳能-蒸汽效率。对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水发电来说,这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他补充说,这种超材料还可以用于能量收集和转换应用、蒸汽发电、废水净化、海水淡化和光热发电。

    但仍然存在的一个挑战是找到一种制造方法,使基板可伸缩。

    “我们正在与一家私营公司Innofocus Photonics Technology合作,该公司已将一台涂层机商业化,用于铺设石墨烯和介电层,”贾教授说。“我们对此感到满意。我们现在正在寻找一种适合大规模生产铜基板的方法。”她补充道,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采用roll-to-roll工艺。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继续微调纳米结构设计,提高SGM的稳定性和吸收效率。“至于商业化,”贾教授说,“我们认为这在一到两年内是可能的。

相关报告
  • 《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展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6
    • 自从2004年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从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引发世人关注以来,有“材料之王”之称的石墨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家开始对石墨烯进行系统研究,各种极具魅力的奇特性质相继被发现。 目前,主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有机械劈裂法、外延晶体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的热膨胀和还原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制备方法也陆续被开发出来,如气相等离子体生长技术,静电沉积法和高温高压合成法等。 超级电容器凭借其高功率密度、优秀的倍率性能和极佳的循环性能等特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甚至被认为有机会成为最主要的储能装置。 石墨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特性,是很有潜力的储能材料。作为已知最薄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因具有大比表面积等特性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热门选择。 近日,在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RCAST),筑波大学教授、日本物质科学研究机构(NIMS)主席研究员唐捷为新材料在线®日本新材料考察团发表了题为《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展望》的精彩演讲,引发现场讨论热潮。 日本物质科学研究机构(NIMS)主席研究员唐捷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修改: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这种稳定二维蜂巢状晶格结构赋予了石墨烯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性质等极为优异的性能,被称为“材料之王”。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分离出稳定的单层石墨烯,颠覆了凝聚态物理学界既往的二维材料不能在有限温度下存在的观点,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 石墨烯是人类已知最薄最坚硬的物质,单层石墨烯厚度只有0.335纳米,是头发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作为理想二维晶体材料,石墨烯导电率可达10^6 S/m,是室温下最好的导电材料,性能超过已知最好的导体银或铜。同时,石墨烯是已知的导热系数最高的物质,是室温下导热最好的材料。 单层石墨烯对光的吸收率仅为2.3%,且对任何波长都有效,打破了目前常用半导体化合物如砷化镓等的吸收带仅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端的限制,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替代ITO,用于触摸面板、柔性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及LED照明等。 石墨烯具有2630 m^2/g 的超大比表面积,能够作为强力吸附剂与过滤材料,应用于环保、海水淡化等领域,还能充当储能材料负载。 日本物质科学研究机构(NIMS)主席研究员唐捷与考察团合影留念 超级电容器凭借其高功率密度、优秀的倍率性能和极佳的循环性能等特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甚至被认为有机会成为最主要的储能装置。 事实上,超级电容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比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都用它作为辅助设备,家电回收上也用到了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只是表面的吸附,所以它反应非常快,充电时间特别短,所以我们希望保持超级电容器充电时间短,又希望能够提高它的能量密度。现在超级电容器用的材料是活性炭,因为中间有很多微孔,它的能量密度并不大,没有起到作用,性能也不好。 我们做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就是希望能够实现高速充电,大容量和大输出。我们主要通过石墨烯加纳米碳管做成一个三维纳米的构造,希望能够做成一个新型、大容量的材料。将来用在电动车上。 纳米碳管是一个被看好的材料,因为它导电性好,强度又高。日本政府花了几十亿元日元用于纳米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最后发现纳米碳管可以提高性能,可以耐高压,但是比容量没有得到提高。因为纳米碳管的性能好,纳米碳管超级电容器的成本是现有的活性炭的一百倍,所以几乎是没有汽车的厂家愿意使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能提到超级电容器容量的材料,选择石墨烯这种材料是因为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又有很好的导电性,这样我们通过它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容量密度,又因为它有很好的导电性,又可以实现大的功率密度,达到了提高容量与缩短充电时间双重目的。 根据储电规模不同,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的目标和市场包括手机、便携式计算机、汽车等领域。要将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用在汽车领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走。 据了解,新材料在线®日本新材料考察之旅的目的是带领国内业界精英深入了解日本最先进、最前沿和最全面的新材料发展动向与科技成果;了解日本知名企业先进管理水平及技术,开拓视野,提升企业管理思维和能力;与日本知名高校材料研究所的教授交流探讨新材料技术及应用;通过本次标杆学习之旅,寻找到自身企业管理运营升级及技术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为新材料私董会系列活动之一。新材料私董会聚焦新材料行业的企业家学习、交流与社交,汇集新材料行业的企业家、投资机构合伙人、券商高管、行业资深专家等群体智慧,解决新材料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打造高端圈层俱乐部。
  • 《太阳能水蒸发材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3-11
    • 太阳能水蒸发——利用太阳能从液态水中提取水蒸气——为发展环保和经济有效的淡水生产提供了基础。液态水消耗并携带能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集中在水资源管理,以实现高效的太阳能蒸汽生产。许多创新材料已被提出,以实现高度可控和高效的太阳能到热能的转换,以解决从微观到分子水平的能量-水关系的挑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高效太阳能-热能转换和蒸汽生成材料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讨论了如何结合光热材料、纳米结构/微观结构和水-材料相互作用,通过太阳能的就地利用来提高蒸发系统的性能。以材料科学和工程为重点,我们概述了纳米结构和微结构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实际水净化应用中的关键挑战和机遇。 ——文章发布于202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