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筛选出ScBOH、TiBOH和ZrBOH三种高效电化学CO2还原反应(eCO2RR)催化剂》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杨浩森
  • 发布时间:2025-05-24
  • 本文由西北工业大学王俊杰教授及其团队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探讨了通过官能团调控来提升h-MBenes(二维材料)电催化还原CO?(eCO?RR)性能的研究。当前大气中CO?浓度创新高,对环境构成威胁,而电化学CO?还原反应因其经济效益吸引了广泛关注,但传统催化剂存在过电位问题。该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评估了未修饰和官能团修饰的h-MBenes的催化性能,最终筛选出ScBOH、TiBOH和ZrBOH三种高效催化剂。 研究发现,官能团的引入能够重新分配d轨道电子,从而优化CO?的活化与解离过程。特别是-OH基团显著改善了催化剂的吸附强度,提升了整体催化效率。文章构建了以d带中心为描述符的火山型关系图,并借助微观反应动力学分析确定了主要产物为HCOOH。 本研究不仅为设计先进高效的h-MBenes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展示了其在电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鼓励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 原文来源:http://www.x-mol.com/news/920941
相关报告
  • 《直接形成的树突状Ag催化剂在气体扩散层上进行电化学CO2还原的CO和H2。》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1-16
    • 利用脉冲电沉积法合成了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在碳纸上合成了枝状石墨烯(co2to - co还原催化剂)。超声与脉冲沉积相结合促进了Ag离子向CP的传质,增大了催化剂活性表面积,而没有显著改变Ag晶体结构。目前的CO2还原密度与树突Ag的表面积成正比。通过将聚乙二醇加入到CO2还原细胞的阴极电解液中,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性能,这一方法消除了在电极表面产生的CO气体气泡。本文提出的制备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气体扩散电极,用于电化学CO2还原的膜-电极-组装型单细胞中。 ——文章发布于2018年1月
  • 《中南大学报道镧系单原子电催化CO2还原为CO》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5-23
    • 3月27日,中南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Lanthanide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CO2-to-CO electroreduction”的论文,报道了一种可将CO2高效电还原为CO的镧系单原子催化剂。 单原子催化剂(SACs)因其100%的原子利用效率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SAC进行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生成CO的方法为CO2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但传统SACs面临CO2吸附活化与CO脱附过程难以协同的挑战。 研究人员突破传统单一活性位点设计思路,提出利用整个镧系元素组(Ln)协同促进CO2RR的创新策略。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原位光谱技术和X射线吸收光谱解析,揭示了典型铒(Er)单原子催化剂的桥式吸附机制。基于此,研究人员成功制备了涵盖14种镧系元素的SACs系列材料,其CO法拉第效率均超过90%。其中Er基催化剂在500 mA·cm-2电流密度下实现了约130000 h-1的高转换频率。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酸性电解液体系中,该催化剂在200 mA cm-2工况下展现出34.7%的全电池能量效率和70.4%的单程CO2转化效率。 这一催化平台充分挖掘了镧系元素组的协同潜力,通过探索单原子催化剂中独特的键合模式,不仅为高效CO2至CO转化开辟了新路径,更为拓展其他催化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