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完成首个外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8-31
  •     8月18日,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的科技成果“JJS5型降水现象校验仪”完成了成果转化,并对成果贡献人员进行激励奖励。这是甘肃省气象局完成的首个外部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省气象局为积极引导和激励气象业务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促进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先后制定印发《甘肃省气象局业务准入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成果认定实施细则(试行)》和《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等,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2308/t20230828_5740959.html
相关报告
  • 《甘肃兰州:首个光伏制氢工程落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03
    • 近日,记者从兰州市科技局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团队主导的国内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在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落地。该项目占地289亩,将建设年产1440吨甲醇的制备装置,总投资14100万元。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大系统单元组成,通过装机规模为10MW的光伏发电单元向2台功率为1000立方米/小时的电解槽供电实现电解水制氢,制取的氢气与汽化后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合成甲醇。 “液态太阳能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即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最终制备成甲醇,形成低碳运输燃料,实现甲醇重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卡等商用车上的技术应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重点研究高效电解水制氢以及固溶体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电能的利用率,是太阳能制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产品甲醇作为最基础的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甲醛、二甲醚、醋酸等化工产品,也可用来生产烯烃、芳烃、汽油等化学品或燃料,可以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项目建成后将发挥“聚集”效应,吸引一大批精细化工科技成果到兰州新区转化,提升精细化工园区技术水平,形成相辅相成的持续化绿色发展模式。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新建和改建火电厂成本大大增加。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本地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煤电,适当减轻能源对外依赖压力,对改善电源结构和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我市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实现能源工业发展规划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推进甘肃地区等太阳能丰富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中试和工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0MW光伏发电分项工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 《甘肃:两项气象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9-06
    •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2022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甘肃省气象局两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旱区陆面蒸散与凝结水观测新技术及推广应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夏州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旱区陆面蒸散与凝结水观测新技术及推广应用”项目组研发了同时观测蒸散和凝结水的新技术,发展了蒸散互补理论,实现用蒸发皿蒸发推算实际蒸散,阐明了旱区地表凝结水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提出了地表凝结水开发利用前景;研制了高精度中型称重式蒸渗计,实现了蒸渗计的观测组网,在定西、庆阳、武威、南京、咸阳、锡林浩特等全国范围进行了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