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1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并对其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由于其突出的机械、电学以及光学性质, 碳纳米管材料在纳米科技和电子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难以控制碳纳米管的生长,只能得到金属纳米管和半导体纳米管的随机混合物。利用有机化学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是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的理想策略之一。管状非平面共轭大环化合物因其大的π体系、确定的尺寸和形状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不存在链端效应且具有高的对称性和应变能,π共轭大环化合物表现出卓越的光电学性能,在有机光电领域的应用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具有大的不对称因子和高PL量子产率的手性共轭大环化合物,是手性光学应用的理想选择。但迄今为止,合成具有特定尺寸和直径的全π共轭手性纳米管片段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科研人员基于前期在碳纳米管新结构合成和光物理性质方面的系列工作,巧妙地利用蒽作为多环芳烃构筑单元,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随后通过紫外可见、荧光、核磁共振、圆二色性和CPL光谱,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与平面蒽单体相比,该手性π共轭大环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中均显示出显著的红移,并且显示出极强的圆偏振发光,比目前报道的最好的CPL活性材料提高了100倍以上。

      这一成果实现了新型螺旋手性管状共轭材料合成,并为设计制备高CPL活性材料和利用其做模板制备单一手性碳纳米管提供了新思路。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11/19/content_435022.htm?div=-1
相关报告
  • 《我学者首次构建出锯齿型碳纳米管片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1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利用一种新策略,首次构建出锯齿型碳纳米管片段。 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组成碳纳米管的C=C共价键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化学键之一,但是合成长度和尺寸单一的碳纳米管是合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一个重要挑战。 从精确结构控制的角度考虑,利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控制制备碳纳米管的理想策略之一,可以作为制备碳纳米管的理想前体或模板。然而,对于碳纳米管的另一主要类型——锯齿型碳纳米管的前体或模板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合理设计构建碳纳米管片段,可作为制备超纯碳纳米管的理想前体或模板,对其骨架进行π-共轭延伸,可望得到结构和性质上接近碳纳米管的新型功能材料。 研究组基于前期工作,通过过渡金属钯、镍等催化的偶联反应连接弯曲稠环共轭片段前体,成功合成了以两个石墨烯单元为封端“帽子”的锯齿型碳纳米管弯曲共轭片段,首次提出了纵向切割碳纳米管构建基元的策略。结合理论模拟计算,研究了其与富勒烯C70之间选择性超分子相互作用,发现其与C70之间存在1∶1的选择性结合现象。 这种通过三个弯曲型分子连接两个石墨烯单元方法可直接得到纳米笼状结构,为构建封端锯齿型碳纳米管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 《我首次合成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1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通过精确分子设计,在世界上合成出首例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该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   碳纳米管可被认为是仅包含sp2键合原子的全碳基管状共轭聚合物,然而直径特定的碳纳米管片段长共轭聚合物尚无研究报道。具有单一直径和手性的纯碳纳米管材料,在纳米科技和电子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但合成这样的碳纳米管是合成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催化剂表面介导生长的方法在制备碳纳米管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纳米管纯度始终是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研究人员基于前期在碳纳米管新结构合成和物理性质方面的系列工作,巧妙地将双功能化结构引入到弯曲共轭小分子碳环上。随后,通过镍催化的偶联反应使该片段实现了在一维方向上的延伸,构建出直径确定的单壁碳纳米管长共轭链段,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红外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证实成功合成了碳纳米管的长共轭聚合物。利用广角射线衍射测试发现聚合物固体薄膜具有明显的衍射环,表现出一定的结晶度。对比单体和共轭聚合物的吸收、荧光和荧光衰减曲线,发现由于其共轭程度的增加也大大提升了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该长共轭链段是世界上首例在结构上接近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的共轭高分子化合物,实现了合成特定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新型长共轭结构,为制备超纯单壁碳纳米管提供了相应的共轭高分子模板,也为溶液法构建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