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室温超导性的探索导致超导氢化物材料(含有稀土或锕系元素的富氢化合物)的研究激增。在极端压力下研究氢化物的标准方法是使用金刚石压砧仪器,它可在两个明亮式切割金刚石界面之间挤压少量材料,检测样品何时被挤压到呈现出超导性能的两个特征:电阻降至零以及对附近任何磁场的排斥作用(又名迈斯纳效应)。想要施加必要的压力,研究人员必须用一个垫圈将样品固定住,使挤压均匀分布,然后将样品封闭在一个腔室中。但是,这种方法很难真正观察到超导电性的双重特征[1]。
2024年2月28日《自然》期刊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精准测量超导体特性的新型基础工具[2]。该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将称为氮空位中心的有效量子传感器集成到标准的金刚石压砧感应设备中,从而可直接精确读出加压材料的电和磁性质。该新工具不仅可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超导氢化物,还能对其成像,从而有利于更易研究现有超导材料。
为了证明此概念,研究人员使用了氢化铈(CeH9)。通过同时进行磁强计和电输运测量,研究人员观察到超导的双重特征:迈斯纳效应的抗磁性特征和电阻急剧下降到接近零。该研究工作将量子传感带到了兆巴前沿,并实现了超氢化物材料合成的闭环优化。
[1] https://www.ncsti.gov.cn/kjdt/ztbd/hljslzds/202403/t20240301_150078.html
[2] P. Bhattacharyya, W. Chen, X. Huang, et al. Imaging the Meissner effect in hydride superconductors using quantum sensors [J]. Nature, 2024,
62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