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人工照明已成为一种新型污染,对生物体构成了重要的人为环境压力。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夜间人造光污染与佛罗里达海滩上三种主要海龟物种的巢密度之间的潜在关联,这些海龟包括绿海龟、红海龟和棱皮龟。海龟调查数据是从“佛罗里达州全州嵌套海滩调查计划”获得的。我们使用新一代卫星传感器“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套件(VIIRS)”(第1版D/N频段)夜间年平均辐射合成图像数据。我们将光污染定义为超过10%的自然天空亮度45°以上(> 1.14×10-11 Wm-2sr-1)的人造光亮度。我们拟合了每个物种具有特征向量空间滤波的GLM(GLM-ESF)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方法,以检查巢密度与光污染的潜在相关性。我们的模型具有稳健可靠的能力去处理数据分布以及违反模型假设的空间自相关(SA)问题。所有三个模型都发现,每个海龟物种的巢密度都与光污染呈显著负相关:光污染越高,巢密度越低。这两种空间扩展模型(GLM-ESF和GEE)表明,光污染会影响巢密度,从绿海龟到红海龟再到棱皮龟,影响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海龟保护政策和条例制定有所启示。近海熄灯条例和其他屏蔽灯的方法可以保护海龟和它们的巢穴。VIIRS DNB照明数据与其前身DMSP-OLS的数据相比有显着的改进,显示出持续改进人造光污染生态效应研究的前景。夜间人造光污染与佛罗里达海岸海龟巢密度之间的关联:一项使用VIIRS遥感数据的地理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