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人造光污染与佛罗里达海岸海龟巢密度之间的关联:一项使用VIIRS遥感数据的地理空间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04-30
  • 夜间人工照明已成为一种新型污染,对生物体构成了重要的人为环境压力。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夜间人造光污染与佛罗里达海滩上三种主要海龟物种的巢密度之间的潜在关联,这些海龟包括绿海龟、红海龟和棱皮龟。海龟调查数据是从“佛罗里达州全州嵌套海滩调查计划”获得的。我们使用新一代卫星传感器“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套件(VIIRS)”(第1版D/N频段)夜间年平均辐射合成图像数据。我们将光污染定义为超过10%的自然天空亮度45°以上(> 1.14×10-11 Wm-2sr-1)的人造光亮度。我们拟合了每个物种具有特征向量空间滤波的GLM(GLM-ESF)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方法,以检查巢密度与光污染的潜在相关性。我们的模型具有稳健可靠的能力去处理数据分布以及违反模型假设的空间自相关(SA)问题。所有三个模型都发现,每个海龟物种的巢密度都与光污染呈显著负相关:光污染越高,巢密度越低。这两种空间扩展模型(GLM-ESF和GEE)表明,光污染会影响巢密度,从绿海龟到红海龟再到棱皮龟,影响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海龟保护政策和条例制定有所启示。近海熄灯条例和其他屏蔽灯的方法可以保护海龟和它们的巢穴。VIIRS DNB照明数据与其前身DMSP-OLS的数据相比有显着的改进,显示出持续改进人造光污染生态效应研究的前景。夜间人造光污染与佛罗里达海岸海龟巢密度之间的关联:一项使用VIIRS遥感数据的地理空间研究

相关报告
  • 《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一项系统综述和比较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7-11
    • 1.从数字学术定义数字学术服务 顾名思义,“数字学术服务”是为“数字学术”提供服务,即面向科研人员的数字学术行为和需求,图书馆与出版商等服务主体相应地利用多种数字技术与方法嵌入数字学术全过程或具体场景提供服务。不同图书馆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业务范畴,例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认为数字学术服务是图书馆资源、专业能力和服务的前端,支持一系列数字化和数据密集型学术活动,该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主要领域包括编程和计算支持、研究数据服务、数字创作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与分析、文本挖掘与分析等。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表明会利用数字证据、工具、方法及程序去协助教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并通过提供空间、工具、平台、培训及咨询等服务嵌入学术研究周期支持和推广数字学术。美国莱斯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主要是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咨询和培训,促进在研究、学习和学术交流中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基于学术交流、教学研究、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等数字学术的内涵,图书馆通常通过列举主要服务手段和内容、列举主要服务场景和目标等方式定义各自的数字学术服务。 2.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名称与形式 2017年,笔者对若干研究型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性预调研,在此基础上考虑图书馆网站是否有实质性的“数字学术服务”内容,最终选择15所图书馆为调研对象,调查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和特点;2022年,为了进行准确的对比分析,本文再次选择同样的15所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以期更好地呈现数字学术服务的动态发展过程、为图书馆持续深入探索数字学术服务提供有益参考。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有“数字学术研究服务”(DigitalScholarshipResearchservices)、“数字学术空间”(DigitalScholarshipCommons)、“数字学术实验室”(DigitalScholarshipLAB)、“数字学术中心”(CenterforDigitalScholarship)等名称和形式,且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根据调研可知:①部分图书馆(如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图书馆)取消了专门的“数字学术服务”栏目但并没有取消相应的服务,而是将相应服务并分散在不同的服务栏目之中,如研究数据服务、数字出版服务等;②部分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名称略有调整;③部分图书馆(如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将合作的“数字学术中心”转移给校内IT部门;④部分图书馆(如圣母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既设置“数字学术服务”栏目,同时又在其他栏目提供更多属于“数字学术服务”的相关服务。 3.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及分类 根据前文从学术交流、教学研究、数字技术、数字产品等角度对“数字学术”内涵的阐述,除“数字学术服务”栏目所包括的服务内容之外,本文也调研分析了其他栏目的数字学术服务相关内容,据此总结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及分类。根据2017年8月的调查,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包括物理空间、数字科研工具、研究数据服务、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服务、数字人文服务、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服务、数字技术支持服务等7类;根据2022年8月的最新调查,数字学术服务服务内容可归纳为物理空间及设施设备服务、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服务、数字教学与研究服务、数字产品制作服务、数字技术支持服务、数字人文服务等6类。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学术服务包括多种多样的具体服务内容,同一服务内容也可纳入不同的类别。对比发现,这15所图书馆2017年和2022年数字学术服务的动态变化在于:①整体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变化不大;②个体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呈现适度减少和聚焦趋势,其中适度减少的服务包括基础性培训与咨询服务,同时特殊数字化设备及其服务采取先申请再服务(按需按序服务)的方式加以适当限制;适度聚焦于文本挖掘与分析、研究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设备及服务、数字出版和数字展览、数字化设备与制作服务、数字学术项目合作与服务等。 3.1物理空间及设施设备服务一方面,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名称本身包含物理空间成分,如“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学术实验室”“数字学术中心”等称谓本身便表征了数字学术的一种空间存在;另一方面,“数字学术服务”大多设有专门功能的空间服务,尤其是研讨、协作和可视化空间。根据调研,图书馆用于数字学术服务的空间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性空间,配备了相应的数字硬件和软件设备,如3D打印机、VR设备、高分辨率可视化墙、高分辨率扫描设备等;二是协作性空间,为教职人员和学生提供研讨、协作、共享服务。 3.2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服务图书馆是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数字学术环境下学术交流包含讨论、发表、展览、传播等活动形式,图书馆相应提供开放获取、数字出版、版权咨询、数字展览与传播等方面的服务:开放获取服务:包括开放获取政策、开放获取咨询、开放获取基础设施支持等;版权与合理使用咨询服务:包括版权与合理使用咨询、相关辅助性资源等;数字出版及存储平台服务:包括开源数字出版平台推荐及服务(如OmekaS、OpenJournalSystems)、机构数字知识库/存储库平台服务等;数字展览服务:数字展览平台及展览展陈服务、宣传推广服务等。 3.3数字教学与研究服务大学与研究图书馆的基本使命之一便是为教学与研究提供服务,数字教学与研究服务是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数字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开放教育资源推荐与集成、开放教学支持(一手资料的管理与数字化、从已有数字馆藏中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复制品)、数字课堂支持与服务;数字研究支持服务:包括文本挖掘与分析、元数据、数据可视化、研究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研究影响力评价等;数字研究项目合作及服务:图书馆以合作伙伴或服务者等角色主导或参与校内外数字研究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及技术支持;数字技能培训:数字化教学与研究技能的培训,包括各种形式的工作坊、研讨会等。 3.4数字产品制作服务数字产品制作服务通常与物理空间及设施设备服务、数字出版服务等密切相关。除数字出版物之外,数字产品制作服务还包括相关工具、场所及服务:多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产品;高分辨率数字产品制作,如使用Adobe系列软件制作图像;大幅面资料扫描与数字化制作,如地图等。 3.5数字技术支持服务图书馆通常在数字学术项目和数字学术活动的任何场景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技术、软件工具、平台及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数字馆藏平台、开源网络出版平台、数字展览平台、数字存储平台、数字软件及技能支持(如文本挖掘、网络爬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及Python、R等编程软件)等。 3.6数字人文服务如前所述,“数字人文”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字学术,因此数字人文服务也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学术服务。部分图书馆在“数字学术服务”栏目内设置“数字人文”服务(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部分图书馆在“数字学术服务”栏目之外设置“数字人文”服务(如圣母大学图书馆);部分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即数字人文服务(如里士满大学图书馆)。根据调研,研究型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主要包括数字人文概念推广及软件工具支持、数字人文实践社区服务、数字人文项目合作与服务等。 4.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框架要素数字学术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了从抽象层面更好地加以概括,笔者参考常见的图书馆服务框架模型并将数字学术服务的框架要素归为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场景和服务内容4个方面,首先,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图书馆所在母体机构的学生、教师和职员等学术用户,与传统学术服务的对象并无明显差别。其次,服务手段主要包括空间、技术(软件、平台)、资源(馆藏资源、开放资源)、设备和人员,图书馆员借助空间、技术、资源和设备等条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再者,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服务场景可分为两类:在数字学术项目过程中提供服务,即服务于项目(project)形式的数字学术活动;在具体而分散的多种数字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即服务于具体的数字化创造、出版、管理、保存、传播、评价等一种或多种活动。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提供物理空间及设施设备服务、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服务、数字教学与研究服务、数字产品制作服务、数字技术支持服务、数字人文服务等多种服务内容。 5.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组织形式 5.1机构设置方面在校内二级机构归属层面,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设置包括以下3种情况:由图书馆和校内其他部门合作并共同建设和运营,如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学术空间与EScience部门、人文中心、学习技术中心等多个校内部门联合运营;原本由图书馆和校内其他部门合作但后来被图书馆移交出去,如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将数字学术中心移交给校内IT部门;由图书馆独立或主要承担各项运营和服务工作,被调研的大部分图书馆都属于这种情况。因此,整体来看图书馆负责数字学术服务是主流情况,图书馆与校内机构合作负责数字学术服务也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在图书馆内部部门设置层面,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设置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图书馆专门设有数字学术服务相关部门;将数字学术服务设在其他上位服务部门;图书馆不设数字学术相关部门或未展示是否有相关部门。可以认为,提供数字学术服务与是否专门设置数字学术服务相关部门无必然关系,主要取决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在图书馆部门的团队配备和人员设置层面,所有被调研的图书馆数都以相关名称展示了数字学术服务团队及人员情况。 5.2人员设置方面在人员组成方面,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人员主要由图书馆职工组成,部分图书馆设有学生助理、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在人员角色方面,相关人员围绕数字学术服务的“主责主业”承担着多样化、跨学科的角色,其岗位名称主要依据具体负责的业务范畴或工作内容而确定的,如数字学术馆员、学术交流馆员、版权馆员、研究数据服务馆员、学术出版外展(outreach)馆员、在线出版设计师、数字技术馆员等。在人员规模方面,整体而言数字学术服务人员规模不大,以4—6人、8—10人最为常见。 5.3岗位要求方面从图书馆员岗位名称、工作内容及成员介绍等可以看出,数字学术服务不仅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倾向于馆员拥有多学科背景或掌握多种数字技能,并且馆员的兴趣爱好也非常多元化并具有学科跨度。总之,数字学术服务馆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并满足用户需求。
  • 《土地覆盖对美国佛罗里达州上佛罗里达含水土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7-31
    • 虽然通常认为农业用地与地下水水质并不相关,但是土地覆盖与含水土层中污染物浓度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能使农业用地与地下水水质发生关联;这要视土地类型、相互作用因素和用以研究的规模而定。上佛罗里达含水土层(UFA)是佛罗里达州饮用水的主要来源。萨旺尼河用水管理区(SRWMD)位于佛罗里达的中北部,完全依靠上佛罗里达含水土层(UFA)供水。萨旺尼河用水管理区(SRWMD)的大部分区域对于使用上佛罗里达含水土层(UFA)没有约束和限制,致使(地下水)容易受到土壤表面覆盖物的污染。本研究分析了萨旺尼河用水管理区(SRWMD)浅井地下水中硝态氮(NO3–N)和钾(K)的浓度,以评估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土地覆盖物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使用年度等势面图确定采样井站上游半径为500米、1000米和2000米的半圆形补给区。使用美国农业部(USDA)农田数据层确定了每个缓冲区中农业用地、森林和城市用地的比例。开发了多元回归模型来推断土地覆盖与硝态氮(NO3–N)和钾(K)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类型、地下水位高度和地下水水质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在控制水位深度后,在所有模型中,相对于城市或森林覆盖,农业覆盖率大的地方地下水污染物的负载显著增加。我们的研究表明,需要广泛采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最佳农业管理措施(BMP),以助于确保区域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