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 目前油气体制改革方案已经获得通过, 不久将发布实施。 为了适应我国的新型经济形态, 国家早在2014年就对能源领域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 但由于油企改革涉及面广, 并且影响多方利益, 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歧较大, 因此在巨大的阻力之下, 油气改革的步伐缓慢。经过整整三年时间的酝酿筹划, 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终于迎来突破, 接下来, 成品油行业的改革进度将明显提速。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透露, 在油气体制改革方案公布之后, 国家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勘探开采、网管运营等方面的配套文件, 以及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专项改革实施方案, 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 破除垄断及混改成主要措施垄断程度较高的上游环节成为改革的第一大重点任务众所周知, 我国油品行业的上游板块历来是国有企业占据绝对垄断的地位, 行业内的竞争环境持续处于不平衡状态。在2014年之前的高油价时代, 国有企业在这种绝对优势以及庞大的供销体系支撑下, 发展迅速, 中石化、中石油均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并名列前茅。
但近几年在低油价形势的冲击下, 国企效益尤其是上游勘探遭受重创。在此倒逼下, 破除垄断和混改成为变革市场竞争秩序的主要措施。随着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预计上游领域将最终走向完全开放、金联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其一、国企油田及输油管道实行混改并引进民资、其二、建立大型石化基地、其三、国企销售板块整合上市。 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继续完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道路是循序渐进式的早在10年前, 发改委拟定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 将当时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 开启了定价机制的改革之路。2009年, 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 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之后于2013年再次对这一规定进行完善, 将计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 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的接轨程度。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最近一次的调整是在2016年年初, 国家发改委将油价调控的下限定为每桶40美元。 成品油定价机制要朝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干预度减少是第一要素。去年曾屡次传出消息说, 国家有意选择山东、广东作为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的试点地市。山东、广东分别作为成品油的生产、消费大省, 如果作为定价机制市场化的试点区域, 能更好地发现推广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若2017年一季度如期出台油气体制改革方案, 将为推进缓慢的油品行业市场化指明突破口, 高垄断性的板块将稳步放开, 成品油上下游产业链有望遵循公平原则。随着市场化的稳步推进, 行业竞争形态将更加健康, 进而实现国企、民企共同公平发展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