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发现植物叶绿体自噬过程》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李楠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叶绿体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由于叶绿体无法将来自强烈日光的所有能量用尽,久而久之会造成光敏损伤,因此清除这些有害化合物是保证植物在自然界得以生存的关键。但是,目前研究者们还无法解释崩解的叶绿体是如何被清掉的。日本东北大学跨学科前沿研究所(Frontier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藤田正典博士(Masanori Izumi)推测被破坏的叶绿体可能是通过自噬过程被代谢掉的。

    自噬是细胞内的液泡(酵母、植物)或是溶酶体(哺乳动物)降解自身细胞器或是其它大分子的过程。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非典型自噬类型——“叶绿体自噬”(Chlorophagy),该自噬过程能够清除掉植物叶片中强光下分解的叶绿体。这个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调控植物老化的新方法。

    藤田正典博士指出:“叶绿体的代谢对于作物产量非常重要。随着水稻或小麦等作物在收获前由绿变黄,叶绿体也会被消耗掉,这样营养成分得以释放和循环,从而生成谷物,作物最终老化。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最完整的叶绿体降解原理。”根据这项研究,当拟南芥被暴露在紫外线B(UVB)的可视强光下或者自然光下,其受损害的叶绿体会游离至液泡并与之相互融合,但这种现象在缺少自噬机制的突变植物中不会发生。在突变植物中,被破坏的叶绿体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并且变异体植物的叶子在经过紫外线B照射后比自然发生变化的野生叶片更容易凋零。藤田正典教授解释称:“变异体被紫外线照射损伤后,植物细胞会产生活性氧及过氧化氢等物质,叶绿体自噬过程会对这些有毒化合物产生抑制作用,以确保植物在强光照射下能够继续生存。”

    这项研究引发了与叶绿体自噬调节机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发现被破坏的叶绿体并且将其移至液泡中等,研究人员认为,利用基因功能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探索叶绿体代谢的新方法。

    (编译 李楠)

相关报告
  • 《日本科学家应用等离子法将蛋白质分子导入植物细胞》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李楠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将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导入到活细胞中的方法已经在生物科技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将荧光蛋白导入到细胞中,人们可以追踪到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微量注射及基因转染(细胞膜上的微小气孔会打开让有机物进入)可以将有机物质导入到动物细胞内。但大部分技术都是在动物细胞领域研究出来,在植物细胞中使用相关技术仍然面临障碍,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表面结构有所不同。为此,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及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Agrobiological Sciences, NARO)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无破坏性、非热能的大气压等离子法将蛋白质导入植物细胞之中 ,该项技术可以将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导入不同的植物中,也可以在植物的基因组编辑、蛋白质功能分析以及工业中的植物性能控制研究方面发挥作用。 等离子体以增加气体能量的方式来电离气体中的原子。等离子体应用广泛,例如,等离子体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表面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同理,可以通过破坏植物细胞表面使蛋白质进入细胞体内。研究团队将这一机理应用于烟草、水稻以及拟南芥的叶子或根部进行实验。他们将一些叶片分别暴露在5种等离子体中,之后再将叶片浸泡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sGFP)腺苷酸环化酶的溶液中。结果发现那些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气体等离子体处理过的叶片表现出了较强的蛋白质吸收能力。 用等离子导入蛋白质所遵循的原理不同于现有技术,利用等离子导入蛋白质技术比较简单,不需要对植物的组织及蛋白质进行预处理。此外,由于等离子喷射装置的大小可以调整,因此其应用范围也是可扩展的。 此项研究得到了KAKENHA(25440057)及内阁办公室、日本政府以及跨部战略创新推广项目(Cross-ministerial Strategic Innovation Promotion Program, SIP)的部分支持,SIP的宗旨是“用技术创造下一代的农业、林业和渔业。” (编译 李楠)
  • 《美国科学家发现更为优质的蓄粪池掩蔽物》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田儒雅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粪便是有用的肥料,将其中有价值的氮、磷和钾转化到土壤中,可助力庄稼生长。但是,粪便处理也是饲养家畜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气味令人厌恶,同时也存在气体排放、养分流失、可能造成水污染等问题。家畜无时无刻不在产出粪便,转移粪便需要把握好时机。因此,把粪便转移到农田应根据植物营养需要、土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条件计算好时间。 那么农民该如何解决时效性等问题呢?城市的下水道和水处理系统负责解决人类的排泄物,农场的蓄粪池可以储存粪便直到时机成熟,这解决了时效性和粪便转移的问题。但是蓄粪池的气味问题怎么解决呢?除了气味不方便处理之外,粪便排出的气体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甲烷、一氧化二氮、氨气和硫化氢就是例子。 美国科学家布赖恩·多尔蒂(Brian Dougherty)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很多方法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生物炭覆盖是目前可行的一种方式。生物炭是一种植物物质,它是稻草、木质物残体或是玉米秸秆等,在低氧至无氧的环境下加热到高温,产出的一种黑色富含碳的类似于木炭的物质。生物炭就像海绵,里面有着大量孔隙空间结构。它的外表也许看起来很小,但是里面空间却很大。几盎司(1盎司约等于0.028千克——编者注)生物炭的内部空间就能和一个足球场一样大,所以它有很大的潜在空间容纳水和营养物质。除了隐藏的存贮能力,生物炭的表面往往具有化学物质负载能力,这样生物炭就能吸附并保存氮、磷、钾离子、金属和其他复合物。生物炭还可以漂浮,这一属性意味着它可以在水表面收集气体。 为了证明生物炭的养分吸附能力,科学家研究了两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液态肥料,还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制作的两种生物炭。实验证明生物炭多少有点易变,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研究还发现,生物炭从肥料营养成分高度集中的地方汲取的营养最多。这是因为,生物炭会汲取它可以汲取的一切,所以接触的养分越多,它的汲取潜力也就越大。 为了探索生物炭能否解决蓄粪池的气体排放问题,科学家们还测量了每个粪桶顶端的氨。氨和硫酸盐是肥料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实验证明,经过冷却处理的生物炭吸附效果最好,能将氨气减少72%~80%。但是由于它能更好地漂浮而且往往能防水,因此它在吸收并吸附营养方面比加热过的生物炭效果要差。 同时,掩蔽物的研究没能避开一个明显的问题,即生物炭或是秸秆能更好地改善气味散发吗?人类的鼻子自然知道答案,因此多尔蒂招聘了一组裁判。尽管天气会有所干扰,在12周的实验中低温和雨水影响了气味的强度。然而,3个不同品种的生物炭都被证明可以减轻液体牛粪的气味散发,而秸秆覆盖却没有什么效果。 生物炭价格目前比秸秆的高,但是科学家们认为,生物炭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剩余的农场和林场废弃物可以用来现场制作生物炭,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可以在天气寒冷的几个月里用于烧水和房间供暖。如果使用复杂设备还可以将它用来发电、生产燃料和其他副产品。生物炭用于肥料后还可以撒在需要的农田上,剩余的可以作为高价值肥料产品出售。 此外生物炭还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只要能防止气体逃离蓄粪池就是好东西,”多尔蒂说道,“生物炭用于土壤(尤其是贫瘠的土壤),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制作生物炭还可以帮助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它可以将作物成长时吸收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以非常稳定的碳形式最终保留在土壤中。整个过程会带来很多好处。” 多尔蒂表示:“下一步工作非常重要,包括研究生物炭各种特性的利弊,通过进一步开展实验以确定合适的生物炭制作温度、颗粒大小、酸碱度和浮力属性。” (编译 田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