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更高端迈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08
  •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过好新材料这一关。山东将新能源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凸显了新材料的重要性,也为新材料产业在齐鲁大地上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材料,顾名思义,“新”字为要。“新”在何处?在新技术、新应用、新突破、新优势。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其中,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酚醛微球、酚醛树脂、酚醛泡沫材料为这次成功发射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正是山东依靠技术创新,从偏“重”的基础材料产业向着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的现实缩影,是新材料成功应用的最好印证。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至今日,山东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7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4家,培育了烟台新材料产业集群、淄博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铝材料产业集群、泰安市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日照先进钢铁业产业集群等5个“雁阵型”集群,产生了像圣泉集团、万华化学、东岳集团等一大批新材料领域的“领头羊”企业。这些产业集群、头部企业结出的累累硕果,是山东继续向着新材料制高点冲锋的底气和后盾。山东推动新材料产业迈向更高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回顾过往,山东新材料产业的成长之路,也是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新材料领域相关企业而言,更有感触。新材料,因为“新”,所以必将面临更多技术上、应用上的“无人区”,更容易遭遇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自主创新是突破“无人区”、“卡脖子”技术的“金刚钻”“金钥匙”。实践证明,推动新材料产业迈向更高端,就要时时处处把创新摆在最关键的位置,一切为创新服务,让创新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预见,新材料越高端,竞争越激烈,创新成效越关键。对任何地域、任何企业,谁保证了创新成效,谁就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材料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更要注重实用性。推动新材料走向更高端,要与实际需求、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新材料的攻关方向,既能聚集最大限度的资源支持,也能第一时间破解当下面临的发展难题。近年来,新材料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解决了系列难题。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蓬勃向前,传统材料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材料必将成为中流砥柱,得到更加广泛应用。站在新旧动能转换“初显成效”的节点上,我们只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性趋势,确保茁壮成长的新材料产业路路畅通,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就会越来越广阔。

相关报告
  • 《我国铁基超导材料向高磁场应用迈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03
    • 超导材料要实现强电高磁场应用,必须解决限制线材性能的微观机理问题,突破其关键制备技术,从而获得高磁场下高临界电流、高机械强度以及较好的电磁稳定性等特性。   ——马衍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本报记者 陆成宽   2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超导科技》发表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有关铁基高温超导的最新成果。   来自高能所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的研究人员,基于百米铁基超导带材研制的长尺度跑道型线圈,在10特斯拉二极磁场下,实现超过零场环境80%的高载流性能,首次验证了大尺寸铁基超导线圈在高磁场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载流性能对背景场强相对不敏感的高场应用优越性。   这是继2016年研制出首根百米级铁基超导带材、2019年完成小尺寸铁基超导螺线管线圈24特斯拉性能验证后,该团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家走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最前沿   所谓超导,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两个基本性质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这些不寻常的特性使其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推断,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开尔文(1开尔文约为-273℃),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1986年,两名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以铜为关键组成元素的铜氧化物超导体,很快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研究团队将铜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以上,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学界将其称为铜基高温超导材料。   铜基高温超导材料作为一类金属陶瓷材料,加工工艺严苛,综合成本相对较高。2008年2月,日本化学家细野在四方层状的铁砷化合物中发现存在转变温度为26开尔文的超导性,但因为没有突破麦克米兰极限温度,还不能确定该材料是否为高温超导材料。   我国科学家基于在此领域长期的研究经验,敏锐地意识到,类似结构的铁砷化合物中很可能存在更高超导转变温度。200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组同时在铁基中观测到了43开尔文和41开尔文的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证明了铁基超导材料为高温超导材料;随后,物理所赵忠贤研究组利用高压合成技术高效地制备了一大批不同元素构成的铁基超导材料,并创造了55开尔文的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纪录。   目前,我国科学家走在了铁基超导材料研究国际最前沿。“之前的超导理论认为超导性和铁磁性不能共存,而铁基超导材料的发现表明高温超导机理研究还存在巨大的未知空间。”高能所研究员徐庆金说。   铁基超导材料实用化正“爬坡过坎”   经国际物理学界认可,铁基超导材料正式成为新一类高温超导材料。更重要的是,铁基超导材料还具有临界磁场高、各向异性小、晶界临界角大等一系列有利于实用化的优点。   从铁基超导材料具有的优点看,它在中低温高磁场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充分发挥其临界磁场高、各向异性小、制备成本低等优势。比如,基于铁基超导材料制备的高场超导磁体,有望大幅度提升磁体性能,降低目前高场磁体高昂的造价,在医疗核磁共振谱仪、先进能源、基础科学研究装置,以及电力及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然而,“超导材料要实现强电高磁场应用,必须解决限制线材性能的微观机理问题,突破其关键制备技术,从而获得高磁场下高临界电流、高机械强度以及较好的电磁稳定性等特性。”电工所研究员马衍伟说。   2016年,电工所率先制备了百米量级的铁基超导线材,为铁基超导材料的实用化开启了大门。2018年,高能所和电工所合作,基于超导带材短样研制出铁基超导内插螺线管线圈,成功在24特斯拉的强磁场下获得较高临界电流,用实验验证了铁基超导材料高场应用的可行性,2020年中国科学院强磁场中心在高达30特斯拉的强磁场背景下的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   与此同时,高能所和电工所合作团队也开始了基于百米级铁基超导带材大尺寸超导线圈的研制及高场性能测试,目前最高10特斯拉二极背景场下的测试结果表明:铁基超导线圈载流性能相对零磁场下损失小于20%,在高场下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可应用于下一代粒子加速器   “目前我们已经在高性能铁基超导线材方面获得较大进展,但相对来说,实用化铁基超导线材研究时间还很短,线材性能上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制备工艺上也需要时间来进一步摸索优化的结构及参数。”徐庆金说。“本次成功验证大尺寸铁基超导线圈在高场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载流性能对背景场强相对不敏感的高场应用优越性,确实是一个很鼓舞人心的结果,证明研究团队从几年前开始推动的这项研究大方向没有错,也是科研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   同时,这项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审稿人如此评价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一新成果将对超导材料及磁体技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证明了铁基超导材料用于发展下一代粒子加速器的巨大潜力”。   “未来进展顺利的话,铁基超导材料有望对下一代粒子加速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让新一代高性能、低成本的高场超导磁体从理想变为现实,助力相关的基础科学、高科技产业及人民健康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的结果还只是阶段性进展。”马衍伟强调。   徐庆金表示,研究团队未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幅度提升铁基超导线带材的载流及机械性能,推进高性能铁基超导高场磁体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及示范验证。性价比大幅度提升的新一代高场超导磁体技术,不仅可以推动高性能粒子加速器及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及相关基础科学的发展,在能源、医疗、电力、交通等民生领域也将有着广泛的应用。
  • 《山东新材料产业实施“1351”工程》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27
    •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十强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制定的《山东省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下称《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起到2020年,全省实施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全面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1351”工程,指的是到2020年底,全省培养引进1000名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打造30个新材料重点示范项目、培植50个新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形成10个左右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省经信委原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方案》抓住人才、项目、企业和集聚发展等关键要素,提出加快培养高端人才、选优做好示范项目、培植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四项重点任务。   我省将推进政府和企业在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打造多元化的高端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具体来说,我省将研究探索采取用人单位和财政共同资助等方式,每年在全省选拔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进行短期培训和研修,并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   做好示范项目方面,我省将利用三年时间,在新材料行业基础条件好、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效果明显的重点领域,支持培育30个左右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的省级新材料研发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新材料自主创新示范项目、新材料协同创新示范项目和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项目。   按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我省将建立企业培育库和企业发展评价机制。每年,对上年度骨干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骨干企业发展情况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公布50家骨干企业。优先推荐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改造、省产业转型升级等各类财政资金奖励项目,支持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同时,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我省将提升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重点抓好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稀土、玻纤复合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氟硅新材料、有色及贵金属、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同时,支持各市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5G、超材料等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市场容量大的新材料领域培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据了解,本月25日起,《方案》将正式执行,最终推动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幅高于原材料产业增幅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原材料产业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3个百分点,形成基础材料提档升级、关键战略材料发展壮大、前沿材料持续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十强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制定的《山东省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下称《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起到2020年,全省实施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全面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1351”工程,指的是到2020年底,全省培养引进1000名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打造30个新材料重点示范项目、培植50个新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形成10个左右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省经信委原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方案》抓住人才、项目、企业和集聚发展等关键要素,提出加快培养高端人才、选优做好示范项目、培植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四项重点任务。   我省将推进政府和企业在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打造多元化的高端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具体来说,我省将研究探索采取用人单位和财政共同资助等方式,每年在全省选拔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进行短期培训和研修,并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   做好示范项目方面,我省将利用三年时间,在新材料行业基础条件好、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效果明显的重点领域,支持培育30个左右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的省级新材料研发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新材料自主创新示范项目、新材料协同创新示范项目和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项目。   按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我省将建立企业培育库和企业发展评价机制。每年,对上年度骨干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骨干企业发展情况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公布50家骨干企业。优先推荐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改造、省产业转型升级等各类财政资金奖励项目,支持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同时,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我省将提升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重点抓好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稀土、玻纤复合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氟硅新材料、有色及贵金属、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同时,支持各市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5G、超材料等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市场容量大的新材料领域培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据了解,本月25日起,《方案》将正式执行,最终推动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幅高于原材料产业增幅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原材料产业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3个百分点,形成基础材料提档升级、关键战略材料发展壮大、前沿材料持续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