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 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定制化MEMS器件的低成本生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21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专用于制造微机电系统(MEMS)的3D打印技术,它克服了传统MEMS器件制造的局限性,有望实现定制化MEMS器件的经济高效生产。通过该系统能够小批量生产定制设计的MEMS设备,以用作微型机器人、智能导航、飞行器设计等领域的传感器。

    尽管通过大规模半导体制造技术可以高效地大批量生产MEMS器件,但由于制造工艺开发和器件设计优化的启动成本较高,使得中小型批量制造MEMS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领导该研究的Frank Niklaus教授表示,工程师通常需要在非最优的现成MEMS设备和难以承受的启动成本之间做出抉择。而且传统的制造工艺开发和设备设计优化的成本不会因为小批量而降低。

    图 一个3D打印的MEMS单元被放在一枚硬币旁边

    该团队利用双光子聚合结合金属蒸发工艺制造了一种应变传感器,并展示了一种3D打印的功能性MEMS加速度计。它表征了加速度计随时间变化的响应度、谐振频率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种3D打印方法可以有效地制造各种定制设计的MEMS器件。

    双光子聚合过程,产生了小至几百纳米,但无法感知的高分辨率物体。为了形成转换元件,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遮蔽技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模板。在3D打印的结构上,研究人员制作了具有T型横截面的特征,它功能就像一把伞。当从3D打印结构上方的某个点沉积金属时,受到这种“保护伞”保护的T型特征的侧面没有被涂覆金属。因此,T顶部的金属与结构的其余部分绝缘。

    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通过商业3D打印设备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制造了大约12个定制设计的MEMS加速度计。这种3D打印方法可以用于MEMS器件的原型制作,并以更加经济的方式每年生产数千万个MEMS传感器。

    Niklaus强调,该方法突破了传统MEMS的生产极限,因为如果使用传统半导体技术来制造一款MEMS产品的成本在数十万美元左右,而且生产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但他们研发的新型3D打印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大大压缩了生产时间,在未来有望改变MEMS和传感器制造的游戏规则。

    该方法可以用于制造那些需要定制的昂贵设备,比如飞机加速度计和工业机械振动传感器。它还可以应用于各种MEMS传感器,比如压力传感器,陀螺仪和流量传感器等。其他可以从该技术中受益的小批量产品包括机器人、工业工具和风力涡轮机的运动和振动控制单元。

    此外,3D打印还可以为MEMS传感器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而且目前通过传统的硅微加工无法实现。研究人员通过将遮蔽元件,与定向材料沉积相结合来,选择性地功能化3D打印MEMS结构的表面的这种思路是通用的,促进了创新设计和各种传感器集成。

    3D打印大大缩短了MEMS器件设计和制造的间隔时间,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几个小时内评估设备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据研究人员称,从工业角度来看,与传统维微纳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可以显著降低中小批量定制MEMS器件的启动成本。

    Niklaus 认为3D打印的可扩展性不仅仅是MEMS生产的优势,而且使其他类型的定制设备的制造成为可能。

相关报告
  • 《突破 | 利用3D激光打印在光纤末端制造微米级光学器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0-24
    • 来自以色列Soreq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3D激光打印技术,可直接在光纤末端制造高质量、复杂的聚合物光学器件,能够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为各种应用设计不同的光束。而且这种微型光学器件的尺寸甚至比人类头发丝的直径还要小。 以色列索瑞克核研究中心(Soreq Nuclear Research Center in Israel)的研究团队负责人Shlomi Lightman表示:“包括通信、互联网在内的许多应用都是基于光纤技术。当光从光纤中出来时,一般会使用大型光学元件将其传输到下一个位置。而我们的方法则是通过将布线过程集成到光纤本身,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一过程所需的尺寸和成本。” 图1 3D打印的复杂聚合物光学器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微型光学器件的制造过程花了仅仅不到五分钟。而且光纤和这种微型光学器件加起来的的成本不到100美元,大约是具有类似功能的标准显微镜物镜成本的十分之一。 Shlomi Lightman表示:“直接从光纤产生贝塞尔光束的能力,可以用于粒子操作或光纤集成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镜,这是一种产生超分辨率图像的技术。我们的制造方法还可以通过在镜片上打印智能微结构,将普通镜片升级为更高质量的智能镜片。” 为了制造这种微型光学器件,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叫做3D直接激光打印的技术。它使用飞秒脉冲激光束在光敏光学材料中产生双光子吸收。只有发生双光子吸收的微小材料会变为固体,这提供了一种创建高分辨率3D结构的方法。 虽然3D直接激光打印技术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光纤尖端制作如此小的光学器件时,依旧很难获得正确的比例并对准。于是,研究人员通过进行高度精确的2D和3D模拟,克服了这个障碍。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将光学元件相互集成,然后将其与光纤的纤芯对齐。 在经过模拟和精心规划后,研究人员使用商业3D直接激光写入系统和光敏聚合物,在单模光纤末端打印出了直径为60微米、高度为110微米的微型光学器件。它包括用于光线准直的抛物面透镜和用于扭曲光线的螺旋轴棱镜。因此可以使从光纤射出的光变成扭曲的贝塞尔光束。 为了分析上述所制作出器件的质量,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光学测量系统,来捕获从改性光纤传输的整形光束。他们在光束中观察到非常低的衍射,这意味着它可应用于STED显微镜和粒子操作等应用。 图2 用于分析整形光束性能的光学测量系统 他们还发现他们还发现,激光功率如果达到接近10 MW/cm2就会损坏制作的微光学器件。也就是说,虽然聚合物比玻璃更容易受到高功率的热损伤,但由聚合物制成的该器件仍然可以用于产生相对较高的激光功率。 如今,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使用这种直接3D激光打印方法可以创建精确的多元素微光学系统,他们正在尝试使用含有低比例聚合物的混合光敏材料进行试实验。与聚合物材料相比,这种材料可以生产出质量更高的光学器件,而且还具有保质期长,耐热性高的优势。
  • 《突破 | 中国科学院物构所光固化3D打印微生物活性体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16
    •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游离微生物细胞限制在一定空间区域内,既能免受流水冲刷流失、可重复循环利用,又能保持生物活性,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但因现有材料及制作方法的限制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3D生物打印技术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精密机械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它可将生物材料、活细胞、活细菌等生物体、进行逐层定位来组装成一个复杂的三维活性体,并能实现不同的功能组件进行空间的组装,为固定化微生物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制备出具有环境污染物修复功能的3D打印微生物活性结构功能体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光固化3D打印微生物活性结构功能体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立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于昌平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含有异养硝化细菌的新型双网络交联PEGDA-藻酸盐-PVA-纳米粘土(PAPN)高分子微生物3D打印墨水。研究人员利用挤出式3D打印技术,打印了具有去除污水中氨氮的PAPN微生物活性功能体。该3D打印生物活性功能体可在12 h内有效去除污水中96.2±1.3 %氨氮,且在模拟常温、无培养基的运输模式下保存168 h后,仍保持去除氨氮的微生物活性,具有环境友好、可定制化制备、重复利用等优势。这将提升3D生物打印技术在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