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54.2万台,中国占比54%》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10-15
  • 2025年9月25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了《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4.2万台,较十年前增长超过两倍。中国以54%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最大市场,销量达29.5万台,创下年度新高。中国本土厂商首次在本国市场超越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从十年前的28%跃升至57%。 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连续第四年突破50万台,2024年全球在役总量达到466.4万台,同比增长9%。亚洲地区占全球销量的74%,欧洲占16%,美洲占9%。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在役总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预计至2028年可实现年均10%的增长。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市场,2024年销量为4.45万台,同比下降4%,但仍维持在高位。韩国2024年销量为3.06万台,同比下降3%。印度以9,100台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 欧洲地区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下降8%至8.5万台,仍为历史次高记录。德国是欧洲最大市场,2024年销量为26,982台,同比下降5%。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销量分列其后。英国2024年销量大幅下降35%至2,500台。 美洲地区2024年销量为50,100台,同比下降10%。美国是美洲最大市场,2024年销量为34,200台,同比下降9%。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别销售5,600台和3,800台,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干扰等挑战,但机器人行业整体预计将保持长期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将增长6%至57.5万台,2028年将突破70万台大关。
相关报告
  • 《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8万台 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9-25
    • 随着智能制造行业的不断推进和制造业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工业领域“机器换人”现象普遍。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最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消费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5.7万台,同比增长56.2%,占全球总销量的1/4。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引进,预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8万台。   在存量方面,2015年中国机器人存量总共25.08万台,在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动下,预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将突破40万台,达42.79万台。   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到34亿美元,增长率达到31.3%,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旺盛,预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40亿美元,达到42.2亿美元。   随着机器人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大量创业者、创业公司进入该行业, 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已超过800个。   目前,我国高校和可研机构具备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在转化成功、产业发展、探索创新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内相关机器人厂商竞争力。盈利能力正逐步加强。   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工业机器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
  • 《202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规模分析》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3-17
    •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8.69万套,同比降低了6.1%。其中,12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最高,为2万套,同比增长了15.3%;其次是11月份,单月产量为1.61万套,同比增长了4.3%;最少是4月份,单月产量为1.29万套,同比下降了7.3%。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技术逐步成熟推动机器人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 我国已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各大国外企业争相来华建厂,新进入的国内企业需要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 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需求   一、机器人产业已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层面。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长期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纷纷推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因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中国民族品牌机器人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大会上重点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这无疑将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向国家级战略层面。   二、工业4.0下的新型制造模式。   工业4.0的主题是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其核心就是构建信息物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实现物与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的数据信息交流、交互,即将设备、生产线、产品、工厂、供应商、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建立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德国提出“工业4.0”以及美国推出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无数的机器、工厂车间与人之间都用一张大网联结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大力节减制造环节的损耗。“工业4.0”将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浪潮,实现众多行业制造模式的变革。   三、“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强国蓝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规划的核心是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工业互联网”概念,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规划的切入点就是抓住智能制造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制高点。   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伴随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我国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面临迫切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这使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中国机器人密度明显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庞大的缺口,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这将为我国集中资源,发展国产机器人产业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