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识别穿山甲物种而开发的新指南》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0-03-23
  • 穿山甲是世界上贩运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禁止国际贸易,但穿山甲仍主要以其药用价值进行非法贸易。从2000年到2013年,TRAFFIC报告称,据估计有100万穿山甲被走私,使它们成为世界上贩运量最大的动物。研究指出被贩运的八个物种都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该指南包含“范围图”,旨在协助执法人员确定在贸易中观察到的穿山甲物种的疑似来源国和过境路线。它还包含特定物种区分项的物种摘要,例如轮廓、总长度、比例模式、脚和尾巴与身体的比率。当识别去除了鳞片的死亡动物时,总长和尾巴与身体的比例非常有帮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穿山甲专家小组为这项倡议提供了支持,为指南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援助。这些参考资料有英文、中文、法文、印度尼西亚文、高棉文、老挝文、马来西亚文、葡萄牙文、泰文和越南文版本。并且还开发了QR代码,以便于使用手机轻松访问指南。

相关报告
  • 《专家们聚集在剑桥改进穿山甲的监测方法》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09-13
    • 上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SSC穿山甲专家组成员和其他专家齐聚剑桥,分享信息,开发生态监测方法,以加强对穿山甲的保护工作。穿山甲是世界上被贩卖最多的哺乳动物。据信,在过去10年里,有100万只穿山甲被非法交易,但保护组织并没有准确估计野生穿山甲的数量。由于缺乏信息,很难制定有效的保护战略。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期间,专家们试图帮助实地研究人员在非洲和亚洲的穿山甲栖息地制定更加一致和有效的战略监测方案。该小组讨论了各种稀有物种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的相对益处,重点讨论了它们在穿山甲保护方面的潜在应用。这个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专门解决与穿山甲项目的成功相关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将成功的野外方法和研究设计与问题和分析相匹配,从而为保护决策提供信息,有效利用有价值的资源。
  • 《冠状病毒中涉及穿山甲病毒来源nCoV-2019的重组证据》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2-25
    • 对nCoV-2019的基因组分析确定其与2013年从蝙蝠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RaTG13)相似度为96%,但是这两个基因组的受体结合基序(RBM)却具有较低的序列相似性。这种差异表明,nCoV-2019可能存在一个RBM编码序列的替代来源。我们检测到马来亚穿山甲重组冠状病毒基因组与新冠病毒在同一个 RBM 片段上具有 89% 的核苷酸和 98% 的氨基酸同源性。这一发现表明nCoV-2019的起源可能更为复杂,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