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肼分解制氢研究的综述文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6-13
  • 大连化物所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在肼分解制氢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期受邀在《国家科学评论 》(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题为“Design strategies of highly selective nickel catalysts for H2 production via hydrous hydrazine decomposition: a review”的综述文章。   肼(N2H4)是一种重要的液体推进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够在室温下被迅速分解,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实现化学能向动能的转变。该团队长期致力于肼分解反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针对国民经济的多个应用领域开发了多种肼分解催化剂。 实现对肼分解选择性的调控(高选择性生成氢气和氮气)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催化剂的优化设计实现其对N-N键和N-H键断键能力,以及顺序的精准控制。该文章重点综述了该团队在非贵金属镍基催化剂上肼分解制氢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策略:利用碱性助剂效应(Angew. Chem. Int. Ed., AIChE J.)、合金效应(Appl. Catal. B, J. Catal.)和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ACS Catal.),构建了不同结构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体系,实现了肼高活性、高选择性分解制氢。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对肼分解反应机理的认识,为我国肼分解催化剂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报告
  • 《大化所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生物合成碳氢化合物综述文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03
    •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 (18T6) 周雍进研究员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尼尔森教授、Kerkhoven, 博士联合发表综述文章。该综述发表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自然-能源》 (自然能源) 上。 当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更加充足和多样的能源可持续供给提出迫切需求近年来, 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将在未来能源供给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 其能量密度不够高、储存困难, 难以支撑飞机、卡车等重型器械的运行, 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能量密度高、释放快且可控的能源形式。 目前的液体燃料是相对理想的燃料, 其主要成分是不同链长的碳氢化合物。过往的石化炼制路线带来一定环境问题,因此,国内外都开始加快洁净能源路线的研发。除发展洁净化工路线外,以生物质及其他丰富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化工路线被认为是可持续制备生物能源、生物化学品的绿色过程。另外,构建生物转化路线实现一碳资源利用,有望拓展目前已有一碳转化路线,实现生物化学品及能源可持续绿色制造。 该综述介绍了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更洁净的高密度能源,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制备的航空煤油能减少 70% 的颗粒物排放,将有效减少雾霾形成。而植物油种植效率低,且依赖于地理、气候因素,采用微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质、页岩气等生物资源将能增加过程效率。随后,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构建微生物细胞反应器合成不同碳氢化合物的进展,主要包括脂肪酸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以及聚酮衍生物生物合成进展,特别是航空煤油理想替代品法尼烯已达到工业化水平,并在巴西建立了工厂。文章第三部分讨论了构建微生物细胞反应器的挑战,主要是进一步增加转化率,增加催化剂效率和强度。最 后,该综述特别强调生物转化需要和化学转化进行优势互补,建立联合生产路线,从而真正实现碳氢化合物可持续高效合成。 周雍进团队近年来主要从事微生物细胞反应器构建及其在生物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以酿酒酵母为宿主,通过构建和优化生物合成途径,合成了脂肪酸、烷烃、脂肪醇以及长链 α - 烯烃( ACS Syn. Biol. 2018 ; Nat. Commun. 2016 ; J. Am. Chem. Soc. 2016 )。 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我所 DMTO 基金支持。
  • 《大连化物所在Nature 评论 Chemistry上发表单原子催化述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30
    • 大连化物所在Nature 评论 Chemistry上发表单原子催化述评。 大连化物所所张涛院士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后续系列进展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 该研究团队的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与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教授一起受邀在《自然综述: 化学》 (自然评论化学) 杂志上发表题目为 "异质单原子催化" 的述评文章。   作为一种特殊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单原子催化剂专指载体上的所有金属组分都以单原子分散的形式存在"单原子催化" 概念由张涛、李隽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刘景月教授于2011年共同提出 (自然化学)。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单原子催化迅速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呈现出显著不同于常规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