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发布2018年全球企业2000强:43家化工企业上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2
  • 近日,第16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其中包括43家化工企业。巴斯夫、拜耳、沙特基础工业排名前三,万华化学继去年之后再次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围化企,排名1250。

    总榜单内含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销售额共计39.1万亿美元,利润共计3.2万亿美元,资产共计189万亿美元,市值共计56.8万亿美元。

    2015年以来,中国内地和美国首次平分榜单前十名。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共有291家企业上榜,不过美国上榜企业最多,有560家。日本、英国和韩国也在上榜公司数量方面打入前五名。

    受油价抬升影响,今年油气企业王者归来。今年上榜企业的排名中变动最大之一就是雪佛龙。该公司排名提升了338名,拿下第21名。2016年底,该公司亏 损4.97亿美元。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98176
相关报告
  • 《2018《财富》中国500强出炉:53家金属企业、20家化工企业上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2
    • 7月10日,财富中文网公布最新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由《财富》(中文版)与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合作编制。 此次,上榜的前十名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据财富中文网报道,今年中国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39.65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上涨18.22%,涨幅翻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3.48万亿元,增长24.24%(作为对比,去年净利润涨幅仅为2.2%)。 今年,中国500强的上榜门槛是138.64亿元,提升了22.44%,而去年则是首次突破百亿。 在分行业榜中,金属行业上榜企业53家,前三名分别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24名)、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第41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第46名);化工行业上榜企业20家,前三名为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第143名)、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51名)、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75名);建材及玻璃行业上榜企业8家,前三名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第66名)、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第103名)、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24名)。
  • 《2018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8-02
    • 2019年7月29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根据企业申报数据和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经审核评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天能动力国际有限公司以345.52亿元再次蝉联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第一,同比增长28.4%。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96.11亿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48.1%。超威动力控股有限公司以269.48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长9.3%。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246.65亿元和218.07亿元位居第四和第五,分别增长32.7%和45.5%。 2018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达到4499.35亿元,同比2017年3751.49亿元增长19.9%。新一届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中铅酸蓄电池企业25家,铅酸蓄电池营业收入1187.46亿元,占比26.4%;锂离子电池企业39家,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1564.27亿元,占比34.8%;锂离子电池模组企业7家,锂离子电池模组营业收入539.3亿元,占比12%;锌锰/碱锰电池企业9家,锌锰/碱锰电池营业收入180.14 亿元,占比4%;镍氢/镍镉电池企业7家,镍电池营业收入30.04亿元,占比0.7%;材料企业26家,各种材料营业收入754.05 亿元,占比16.8%;设备企业4家,营业收入63.39亿元,占比1.4%。 本届百强企业特点:(1)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集中度再次提高:本次百强企业中首次有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比2017年增加3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8家,比上届增加1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23家,比上届增加2家;超过20亿元的有53家,比上届增加8家。入围企业最低营业收入 7.71亿元,上届为6.79亿元。(2)铅酸蓄电池仍然在汽车起动、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车、电动叉车、通讯、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有很大的需求,但2018年总产量增速仅为2%。铅酸蓄电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国有铅酸蓄电池企业340多家。因国家征收消费税,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企业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部分企业加大在越南、印度、中亚等地区的布局,扩大海外生产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3)铅酸蓄电池在多个领域面临锂离子电池的激烈竞争,从长期看,铅酸蓄电池在通讯备用电源、电动自行车、新能源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被锂离子电池替代的速度加快。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也正在快速替代镍氢电池,镍氢电池的市场规模在逐步缩小,绝大部分镍氢电池企业的锂离子电池收入已超过镍氢电池。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达到1727亿元,比2017年的1589亿元,同比增长8.7%。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由1009亿瓦时增长到1242亿瓦时,同比增长23.1%。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用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消费类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由757亿元增长到772亿元,同比增长约2%,产量由524亿瓦时,同比增长3%,达到540亿瓦时。消费类电子产品用电池的主要市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电动工具和可穿戴设备等,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电源市场的需求均出现减少,但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可穿戴设备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相对较快。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由780亿元,同比增长14.1%,达到890亿元;产量由446亿瓦时,同比增长45.7%,达到650亿瓦时。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由52亿元,同比增长20%,达到65亿元,产量由39亿瓦时,增长到52亿瓦时,同比增长35%。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的整合正在持续进行中。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度调整和补贴的快速退坡,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2018年前20家企业装机量占比91.8%;前5家企业装机量占比73.6%。前2家企业占比61.3%。2019年1-5月前20家企业装机量占比96.5%;前5家企业装机量占比80%,前2家企业占比70%。2019年各个企业面临着补贴大幅度下滑、能量密度及续航门槛下限提高、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多重压力,市场进入快速洗牌阶段,二三线梯队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多家企业已放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转向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小动力市场。2019年上半年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降到不足70家,下半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动力电池企业短期内压缩成本的意愿十分强烈,将通过向上游隔膜、电解液、负极、正极等环节压价等“降本”措施,以及提高能量密度、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增效”措施来尽可能弥补。未来三到四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降本压力上,上下游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需要整个产业链协作配合共渡难关,企业要快速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品性价比综合优势占领市场份额,但也要保持合理的现金流,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动力电池企业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到首位,忽视安全的企业将要付出巨大的售后成本!只有拥有雄厚技术积累、足够资金支撑、产品具有性价比优势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厂商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市场。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机遇,设立国际化的研发机构,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推动产业合作向合作研发、品牌培育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加快融入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