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深海“淘金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9-02-11
  • 研究人员警告称,海底采矿的“淘金热”可能对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和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科学家和政策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防止环境破坏的措施。目前深海生态系统需要更多的保护,而不是新的威胁。如果人类转向以金属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减少过度消费并限制技术的淘汰,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在深海(200米以下)采矿。“这一‘淘金热’是由我们对矿产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的,”埃克塞特大学海洋生物学家、绿色和平组织资深科学家David Santillo博士说。“我们应该允许海底采矿,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减少对原始矿物的需求上?”

    研究人员还呼吁改善海洋保护区,对海底的所有人类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并要求大大提高任何拟议采矿的成本和收益的透明度。“深海不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内,我们需要加强全球联合治理,以防止人类活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埃克塞特大学海洋生物学家、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Kirsten Thompson说。“众所周知,海底采矿的一些目标地区是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热点地区,包括地方性珊瑚的栖息地和鲨鱼的保育地。”

    这篇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概述了规章的现状及其可能的效力,目的是在国际海底管理局作出任何决定允许商业开采海底之前促进更广泛的讨论。“许多海洋科学家担心,一旦第一份采矿商业合同签订,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Kathryn Miller说。“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我们必须仔细考虑过所有其他选择,以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

    (刘思青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www.exeter.ac.uk/news/research/title_697187_en.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相关报告
  • 《清洁能源时代的新淘金热》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1
    • 世界各国政府推出的新气候政策,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和脱碳努力提供更多资金,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启动绿色能源项目。但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对可再生能源设备部件、电动汽车、电池等所需的关键金属和矿物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国际能源署(IEA)认为,全球对这些材料的需求可能会比目前预测的增长更快。   全球对关键矿产的投资继上一年增长20%之后,2022年将增长30%。这主要是由于各国政府推动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这推动了全球新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清洁能源的关键矿物市场于去年达到3200亿美元,预计这个数字将继续增长。矿业公司正努力确保其产量赶上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际能源署7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对关键矿产的需求增长可能超过最初的预期。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中,市场规模翻了一倍,由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锂、钴、镍和铜等矿物质的需求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成倍增长。从2017年到2022年,锂的需求增加了两倍,钴的需求增加了70%,镍的需求增加了40%。因此,去年对关键矿产产业的投资也有所增加,锂产业的投资增加了50%,铜和镍的投资也大幅增加。 国际能源署预测,关键矿物的供应可能会增加,以满足巨大的需求。然而,这将需要在全球开发数个新采矿项目。报告指出,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项目的延误和“特定技术的不足”,这将引发供应不足。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中全球气温上升远低于2摄氏度的承诺,清洁能源技术所需的矿物产量将需要翻两倍,而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增长,将需要目前已使用矿物的六倍左右。 除了老牌的能源和矿业公司,一些初创企业也宣布了新的金属和矿产项目计划,这深受全球多个国家的投资支持。事实上,关键矿产领域的初创企业去年筹集了16亿美元。一些投资者在矿业相关的初创企业上下了很大赌注。 除了金属和矿物开采,绿色技术回收产业也有巨大潜力。目前,公众缺少对回收锂电池必要性的认识,人们家中闲置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中都有锂电池。发展可再生能源回收行业可以帮助回收这些设备中的锂和其他矿物质,并在新产品中重复使用。由于可从地下开采的金属和矿物数量有限,发展回收行业在未来几十年里很有必要。 随着绿色技术所需的关键金属和矿物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增长,矿业公司也需要加快步伐采取行动。国际能源署认为,全球将需要各种各样的新矿业项目,以支持不断增长的矿产需求。在新的政府气候政策和更大的融资机会下,这两家老牌企业以及一些初创企业似乎都在响应这一需求。可再生能源回收行业的发展可进一步支持不断增长的矿产需求。
  • 《全球14家机构专家发百页报告:警惕人工智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27
    • 一份由26名专家联合撰写的报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威胁发出警告。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催生新型网络犯罪、实体攻击和政治颠覆。 这份100页的报告标题为《人工智能的恶意用途:预测、预防和缓解》(The Malicious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ecasting,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点此下载报告全文英文版 ,参与撰写的专家来自14家不同的机构和组织,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OpenAI等。 作者在其中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可能在未来几年做出哪些令人们普遍反感的事情。由于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远超人类,所以该报告认为,这种技术现在会帮助敌对国家、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展开精准而高效的攻击,不仅能够扩大范围,还可以提高效率。 该报告写道:“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普及,我们预计人工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导致现有威胁的扩大,还会引发新的威胁,甚至改变典型的威胁特征。”他们还警告称,由于人工智能可以扩大规模,并减轻人类的负担,所以攻击成本也会大幅降低。类似地,由于可以借助这种系统来完成人类通常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攻击。 具体来说,该报告认为,与自动攻击、钓鱼、语音合成、数据中毒有关的网络攻击将会增多。无人机以及全自动和半自动驾驶系统的出现也会构成新的风险,包括多辆无人驾驶汽车故意撞击,使用数千架无人机协同攻击,把商用无人机变成人脸识别刺客,控制关键基础设施以索要赎金。在政治方面,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左右民众观点,形成高度精准的宣传,传播虚假但却可信的文章和视频。人工智能还能在私有和公共空间催生更好的监控技术。 为了缓解这些威胁,该报告给出了5点建议: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人员应该承认其研究成果是双刃剑。 - 政策制定者应该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调查、预防和缓解人工智能可能的恶意使用方式。 - 应该向电脑安全等其他高风险技术领域学习一些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 应该在这些领域优先形成规范和道德框架。 - 讨论这些挑战时所涵盖的利益相关者和专家范围应该扩大。 除此之外,报告作者还认为,应该“重新思考”网络安全,并对制度化和技术性解决方案展开投资。他们还表示,开发者应该形成“责任文化”,考虑数据共享和开放性所带来的力量。 不过,也有人认为报告作者夸大了我们面临的威胁。网络安全公司High-Tech Bridge CEO伊拉·克罗琴科(Ilia Kolochenko)认为应该明确区分强人工智能和日常所说的人工智能,前者的确可以取代人类大脑。他表示,犯罪分子已经使用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来提升攻击效率,但这些措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基础安全性不足以及组织内部的疏忽所致。机器学习只是扮演了“辅助加速器”的角色。 他还补充道,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更加高效地对抗网络攻击。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往往需要展开长期的高额投入,这是“黑帽黑客”通常无法承担的。因此,他不认为数字领域会因此面临实质性的风险和革命——至少5年内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