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登记46个草地贪夜蛾防治产品,球孢白僵菌等生物成分达到65%以上》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02
  •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是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马铃薯等80 多种植物,具有适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害重等特点,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
    2016 年从美洲入侵到非洲,2018 年传入亚洲,在全球有 100 多个国家发生虫害,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 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
    在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始于2019 年,2019 年1月18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告草地贪夜蛾已从缅甸入侵到中国。自此也正式拉开了我国农户常态化′′虫口夺粮′′的序幕。2024年,据全国农技中心此前预测,受境内外虫源基数低影响,2024年春季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地区总体偏轻发生,根据各地虫量、夏季气象和夏玉米种植条件综合分析,预计夏季草地贪夜蛾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
    8月23日,山西省永济市环球生物制剂厂申请的2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草地贪夜蛾,推荐在草地贪夜蛾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始盛期,以50~60毫升/亩剂量,兑水30~45千克/亩,均匀喷雾施药1次,每季作物最多施用1次。这是2024年以来我国批准登记的第8个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农药产品。
    截至目前,在我国登记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农药产品达到46个:
    其中,化学农药16个,以有效成分计,氯虫苯甲酰胺5个,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3个,虱螨脲2个,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四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溴氰虫酰胺·噻虫嗪各1个。
    生物农药30个,以有效成分计,球孢白僵菌12个(含球孢白僵菌ZJU435 1个),苏云金杆菌7个(含苏云金杆菌G033A 1个),金龟子绿僵菌2个(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1个),印楝素2个,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个(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KYc01、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各1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素各1个。
    按照产品毒性计,低毒35个,微毒11个。
    按照登记证持有人所在地区计,国外企业7个,国内企业39个(山东省、湖北省各5个,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重庆市、山西省、河南省、云南省各3个,广东省、陕西省、安徽省各2个,江西省、吉林省、辽宁省、四川省、福建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各1个)。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545.htm
相关报告
  • 《我国第二个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Bt产品获批推广应用登记》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王晶静
    • 发布时间:2020-12-28
    • 2020年11月,由植保所植保生物技术研究室抗虫生物技术研究组研制、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t工程菌G033A可湿性粉剂(登记证号为PD20171726,商品名称“禁卫军”)获批扩作登记,新增了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对象,是目前我国获批的第二个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Bt产品,也是国内获批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第四个微生物农药。该产品的获批,将在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的绿色防控和化药的合理减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缓解了草贪入侵我国后无生物农药可用的窘境。 目前针对不同的作物和靶标害虫,植保所已经建立了Bt与杀虫僵菌、昆虫病毒、微生物杀菌剂、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产品组合,通过喷施、撒施、种子包衣和颗粒剂等技术集成,形成了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未来将加快推广应用。 该产品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达到85%以上,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此次新增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还包括番茄棉铃虫和萝卜黄条跳甲。近两年的田间应用示范结果表明,G033A产品对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花生、萝卜、菜心、甘蓝、番茄、辣椒等经济作物害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作为国内登记的第一个防治鞘翅目害虫的BT产品,G033A对包括萝卜、油菜、菜心、菜薹等十字花科作物严重危害的黄条跳甲防效超过80%。据悉,Bt工程菌株G033A于2003年10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07年5月获得授权(ZL200310100197.8)。与野生Bt菌株相比,该菌株在保持对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高毒力的同时,增加了对马铃薯甲虫、黄条跳甲等鞘翅目害虫毒杀作用,在田间展示出很高的防治效果,与此同时对环境安全、友好。于2006年7月由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获得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使用有效区域、规模为全国范围。2017年7月,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批准,该菌株产品获得农药登记证书,是我国获批的第一个转基因抗虫工程菌。
  • 《草地贪夜蛾:生物学和管理的最新进展》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3-09-02
    • 草地贪夜蛾(FAW,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1797)(鳞翅目:夜蛾科),已知以350多种植物为食,包括那些重要的食物来源(例如高粱,水稻和玉米),纤维(例如棉花)和饲料(例如草)。这种害虫是美洲的本土害虫,最近入侵了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并正在敲开欧洲的大门。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高流动性,多食性摄食习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毒系统,使其对杀虫剂和植物毒素产生抗性,以及行为和生理可塑性,使这种害虫难以管理。因此,目前的管理措施不足以应对突发的FAW疫情。这些国家的农民正在使用各种选择,如生物防治剂、机械防治、天然产品、化学杀虫剂、耐虫作物和土著方法来管理这种害虫(图1)。虽然这些努力可能在短期内控制这种入侵害虫,但迫切需要协调一致的研究来开发高效的方法来管理这种害虫。事实上,对FAW的生物学和管理的研究正在增加。在这方面,这期关于秋粘虫生物学和管理的特刊是及时的,它包含了24篇论文,其中包括一篇关于这种入侵害虫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