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伏玻璃的“会议纪要”:预期21-23年市场发展相对强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10
  • 一、原料成本走势、结构(光伏玻璃原料是纯碱和石英砂,燃料是天然气、焦炉煤气、重油)

    燃料:天然气可能向上,纯碱往下走;玻璃24元/m2占组件成本比例7%;现在42元,主流执行42,小厂有48及以上;42元到占比12%以上。

    12月份光伏玻璃上涨是大概率,后期有望占比超过15%。今年5月跌到了24元,后来海内外恢复,上涨很多。小单子、临时单子报价更高。

    后3年的价格预测:长线来讲,季节性期间震荡,2021年价格会普遍高于2020年。

    二、利润情况

    今年5、6月有短期的倒挂,3季度进入到40%毛利以上;大概43.66%;如果窑炉1000吨以上,成本比行业低10%,大窑炉目前的利润水平已经到50%以上,是历史高位。

    三、产能新增情况

    大部分玻璃产能在中国;国内占全球90%,海外占比有所增加。2020年中国产能到2.83万吨/日;马来西亚在产的一条900吨、一条1000吨 。

    增速:2020年产能增速15.7%

    四、集中度

    地理上,集中度是安徽最高,砂矿丰富。矿砂是安徽为主,海砂是广西。企业层面最大的信义光能(00968)5900吨,今年新投入广西2000吨,目前是7900吨;福莱特产能和去年变动不大,今年还冷修了一条,总产能4800;前三家 信义、福莱特、彩虹占50%以上。

    未来占比最大的会是信义、福莱特、南玻,大企业的年复合产能增速:信义光能复合18%;福莱特产能增加首先是海外,国内有4条1200吨的;CAGR 30%以上;彩虹也有产能增加。

    南玻2022年将超越彩虹,到第三寡头格局的走势:1)一是资源优势,保证供应和价格优势 ;2)产品优势,信义福莱特的产品是产业链覆盖最全的;3)大窑炉成本优势;4)客户优势明显、准入门槛高、保持优质客源的长期优势;稳定性很高。

    新产能统计:主要在安徽和广西,有两类的砂矿。

    供需、库存:目前库存6.22天左右,是20年最低值。2020年6月达到了30天,是非常高的库存。2018年7-10月份,因为冷修和限产有库存小幅度的下降。

    2020年特点明显,1-5月受卫生事件影响,库存增加,接近40天,后来缓解——海外市场今年5月中旬开始回暖,库存每月下降10%。现在库存不到9万吨,6天多的库存,就是一个基本周转天数。

    中国需求:分布式是发展趋势,是潜力比较大的方向,今年组件产量会在120GW左右。今年光伏玻璃的产量745万吨~750万吨,全年是供需失衡的状态。出口量预计是110万吨。

    五、后5年的预测

    2021年总供应量950万吨;出口120万吨。明年平衡差35万吨,比较大,是否会导致价格下降?

    答:不是,组件量的上升,平衡差也是增加的。全年看,2021年玻璃市场仍然是可以预期的,十四五计划新兴能源占比达到30%,现在5%,所以21-23年整个市场发展相对强势。

    Q&A

    Q:南玻4800吨新产能,2021、2022年出来的可能性大吗?

    A:现在都说南玻没有存量产能去置换,他们有很多浮法线,如果有较大的盈利差异,可以随时置换。这4条线,已经有实质性的建设进度了,2条开建。

    Q :可能放松产能限制的情况?

    A:组件厂家发起了联合的上书,没有实质性的回应。因为玻璃建设周期很长,2021-2022年释放的产能还是很多的。2022年有8850吨的新增量;国内窑炉的平均使用8-10年。

    2021-2022年增量比较大的,真正放开的概率不会特别大,因为如果放开加上新增,明后年可能出现过剩,过度投资。

    水泥和玻璃有区别,光伏玻璃是新能源,最有优势的就是光伏发电,是大家都说成本下降没有下线的行业。

    就增量5%-30%,后期(2021年之后)可能有政策,但短期还是以置换为主。

    Q :2021-2025年需求测算,对双玻的渗透率?现在很多从双面转到单玻,对需求影响?

    A:双玻2.0为主,未来双玻肯定是趋势,双玻的底片可以用超白浮法玻璃来替代,有人用旗滨集团的超白玻璃做底片,可以适当缓解光伏玻璃供应的紧缺。

    但透过率问题,使用寿命3.2为20年,2.0透过率比3.2的好7%-10%。

    用超白浮法代替光玻:浮法里,2.0的制作比较难,薄。也就6、7家可以供应,很多不愿意接这个订单。

    其实这个用浮法来替代应用场景是很有限的。

    Q :如果用浮法替代,发电量比较?

    A:组件售价是一样的,但发电量肯定和光伏玻璃有区别。透过率差,发电量要低4%-5%。

    Q :需求假设当中 3.2, 2.0, 大尺寸的?

    A:小窑炉不会做大尺寸产品。

    Q :怎么看淡季旺季问题,何时进入淡季,价格调整?

    A:光玻的淡旺季的趋势,一直在减弱,淡季很少。主要受到天气原因的有淡旺季;2020年Q4价格强势,12月继续上涨。2021年Q1价格传导,低点在明年4月份,价格可能回调个10块钱左右(从42块到32-35块)。

    Q :超白砂的供应格局,进口砂、海砂结构;广西那边砂的供应?

    A:陕西的砂不是很丰富,但供应一个企业没有问题。全国最好的砂矿是安徽凤阳,比较充足,矿砂资源也不是长时期资源,很多企业往沿海走了,主要目的是立足于海砂,因为海砂的可控性更高。

    低铁石英砂,目前安徽凤阳的砂最好。海砂可以通过去铁的过程,达到和内地差不多的水平。

    Q :成本差异大吗?

    A:差别不大,海砂便宜,但有去铁的程序,现在成本差异小。

    Q :未来3年是否会出现老旧产能的检修?

    A: 8年窑龄,2021-2023年进入冷修是2200吨,占比不是特别大。

    总体冷修产能占比7%-9%,不太大。

    Q :对2021-2025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装机量预测?

    A: 2020年全球120GW,国内40GW,海外80GW;国内每年10GW的增速,保守估计,当然如果新能源政策推广明显,可能超过这个。

    2021全球160-165GW,2022年突破200GW。这几年很多国家都有意降低煤炭发电比例,且很多地方煤电成本高于光伏。

    Q :海砂去铁,和内地石英砂成本差异?

    A: 海砂没有开采的限制,去铁的程序很简单,价格不高于国内的低铁石英砂。海砂低于500块,海砂去铁后,质量还是差于矿砂。

    Q:3个头部企业有砂矿,其他新产能是否有?

    A: 洛阳、旗滨、彩虹等, 旗滨自己有砂矿,新福兴用海砂也没有限制。

    洛阳玻璃:在安徽凤阳附近,采购应该不是针对哪个厂家的。

    现在买矿很难买,小矿也很难买了,旗滨浮法的含铁量高一点,去铁就可以用来做光伏玻璃了。

    Q:彩虹和新福兴是否开始建设?

    A: 新福兴买了厦门一条的指标,另外一条正在筹集指标;如果买不到不会贸然投资。

    Q :新建产能的投资多少?现在指标是多少钱?

    A: 光伏指标没有人卖;浮法有人卖16万/吨,新产线建设成本7-8个亿 1000吨,建设周期是1年。实际出来产量后最快速度也要1年2个月。

    Q :对价格的预测?

    A:2.0 ,34元;3.2,是42元,12月会继续上涨,年底32 到45-48元;明年价格波动区间不会特别大,3.2 高价在2021年1季度,低价出现在冬季或者夏季,价格区间是30-45元。

    Q :良品率,主流企业和小企业?

    A:成品率,按照78%为标准,大厂80-83%;小厂75%-76%,差距6~7个点。

相关报告
  • 《2021年光伏产业发展分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7
    • “受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原因影响,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由55-65GW下调至45-55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12月15日召开的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业界普遍对明年持乐观预期,2022年我国光伏装机在光伏发电项目巨大储备量的推动下,可能增至75GW以上。” 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50% 王勃华指出,相较往年,今年以来光伏产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快速提升。首先,政策推动光伏发展,国家密集出台的顶层目标及政策为光伏行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火热进行中,光伏走进寻常百姓家。其次,光伏行业地位显著提升,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光伏与“复兴号”高铁、国产商业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一起荣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最后,众多企业跨界入局,包括中石化入局分布式光伏、光伏胶膜、光伏玻璃,中国燃气入局分布式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珠海港入局光伏、储能,山煤国际入局光伏电池,大众汽车布局太阳能发电厂等。 从制造环节来看,尽管国内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但海外市场实现高速增长,进而拉动制造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多晶硅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24.1%;硅片产量165GW,同比增长54.2%;电池产量147GW,同比增长54.6%,组件产量130GW,同比增长58.5%。 值得一提的是,PERC单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从2020年的22.8%提升到2021年的23.1%,最高达到23.56%。2014年起,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已打破记录42次,2021年已刷新记录11次。 从光伏装机市场发展情况来看,2021年1-10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4%,其中分布式装机19.03GW,占比64.9%;光伏发电量2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占总发电量的4%,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3.6GW,其中10月份户用装机占光伏总装机51.5%,占比首次突破半数,分布式光伏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市场空间。 从光伏产品出口情况来看,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231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光伏组件出口量82.2GW,同比增长32.2%;光伏组件出口额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4.8%。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光伏市场保持旺盛需求,巴基斯坦、希腊等新兴市场不断涌现,GW级市场从2018年的11个发展到目前的20个。王勃华强调,光伏市场从以欧洲为主变成全球遍地开花,我国光伏行业国际贸易抗冲击能力大大增强。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150-170GW 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欧盟《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原有的40%提升至55%,日本《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明确了日本政府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截至2021年9月,已有52个国家和欧盟采用了某种形式的净零排放目标,占全球GDP的2/3。其中,16个国家已将该目标列入法律,5个国家已提出立法,其余国家已在官方政策文件中宣布了该目标。 在实现零碳路径上,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在《世界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提升到90%,其中光伏和风电占比63%,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超过14000GW。 王勃华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50-170GW,但他也同时指出,国际光伏贸易形势严峻复杂,贸易壁垒形式趋于多样化。 欧美“双反”调查,美国“201”法案,韩国低碳认证资质,印度对光伏电池、组件征收25%和40%高关税……除了以前的“传统手段”,贸易壁垒又出现了新的形式。美国参议院3.5万亿美元预算支持禁止可再生能源项目使用来自中国的材料;欧盟碳关税政策(2023年试运行)要求,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需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付费;外企筑起知识产权壁垒,韩华Q-Cells先后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对中国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等提起专利侵权诉讼,Maxeon在日本提起对阿特斯的专利诉讼等。 此外,海外运费高涨也对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40尺高柜集装箱价格从往年的2000美元暴涨至超过1万美元,除日韩航线价格相对稳定外,南美、北美、欧洲的多条航线价格提升5倍至10倍。据悉,仅隆基一家企业往年的海运费用就高达几十亿元,该费用暴增对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可见一斑。 光伏制造业国际竞争加剧 供应链价格上涨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据2021年1-9月统计信息,工业硅、EVA树脂、纯碱、电解铝、芯片等部分原料因能耗双控而造成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化工和冶金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硅料价格涨幅165%,硅片价格涨幅62.6%,组件价格涨幅10.8%,电池片价格涨幅为20%。 王勃华表示,截至目前,供应链各环节价格均有所下降。受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原因影响,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由55-65GW下调至45-55GW。但业界普遍对明年持乐观预期,2022年我国光伏装机在光伏发电项目巨大储备量的推动下,可能增至75GW以上。 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储备规模可以用“雄厚”来形容。据不完全统计,各省仅2021年光伏电站配置规模就高达89.28GW,已公布大基地规模超过60GW。国际能源署更是在《中国能源行业碳中和路线图》预测,2030年至2060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00GW。 面对蓬勃发展的光伏应用市场,王勃华提醒,光伏制造业国际竞争加剧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国外光伏企业的消息,多是破产、被收购等。但是,疫情冲击、国际物流费用高涨,让国家和企业更加重视生产本地化及供应链本地化,同时降低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度。跨国企业会提高供应链的多元化,尽量降低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目前,美国已经提出制造业回流,日本提出产业链改革补助计划,印度提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 王勃华强调,光伏产业作为能源革命中关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各国打造供应链内循环体系的焦点。 仅以美国为例,《美国太阳能制造法案》正在推动出台,将全面审查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意图建立“可靠”供应链。美国通过的1.75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其中5500亿美元将用于新能源行业。美国REC将于2023年重启2万吨颗粒硅工厂。 与此同时,新进企业将对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冲击。“从历史看,跨界切入从未中断,2008年-2011年曾是跨行业进入光伏领域高峰,现在正在重演;从现状看,不少企业正是从其他领域切入光伏,并取得成功;从过程看,光伏产业一直呈波浪式上升,新进入者有其后发优势。” 王勃华表示,“新入局者加剧行业竞争,对传统光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对未来产业格局可能会带来根本性变革。”
  • 《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3.1%》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10
    • 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正经历一个显著的增长趋势,大部分企业专注于新产品策略,其次为产品开发及光伏建筑玻璃技术的能效。由于商用建筑、工业部门和民用住宅对光伏建筑玻璃需求上升,整体市场竞争可能加剧。过去几年里,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一直是玻璃制造商与太阳能公司之间在合作。预计光伏建筑玻璃市场将继续与多家太阳能公司建立联盟,以扩大其收入。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NipponSheetGlassCo.、SolariaCorporation、CompagniedeSaint-GobainSA、CanadianSolarInc.、HanwhaChemicalCorp、TronySolarHoldingsCo.Ltd.及E.I.DuPontdeNemoursandCompany。预计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将随着其产品研发活动投资的增多及新技术引入的需求增加而提振需求。 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估计在预测期内将以13.1%的强劲复合年增长率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的估值为17.8亿美元,到2022年预计将激增至33亿美元。根据材料类型,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细分为非晶硅、晶体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和有机光伏电池(OPV)。其中,晶体硅预计将在预测期内引领全球市场。按地区划分,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分为北美、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其中,欧洲预期将于2017年至2022年带动光伏建筑玻璃市场的需求。预计在预测期内,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4.8%。这一增长是支持采用环保建筑解决方案和可持续能源生产指导方针的结果。在此期间,北美和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预计也将为现有的主要企业提供富有成效的增长机会。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对可再生能源及其优势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强劲的工业化势头。这些因素均可能对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的需求主要因碳排放减少的意识日益增强而增加。各地区的人口正在转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进行低成本发电。这反过来对光伏建筑玻璃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绿色技术的迅速采用预计将带动各地区(尤其是北美)的光伏建筑玻璃市场需求激增。就领域而言,建筑领域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并在全球光伏建筑玻璃市场中占有大部分份额。光伏建筑玻璃用于建筑,如教育,住宅,医院,零售和企业,这将带动光伏建筑玻璃市场的需求。由于研发投资增加,建筑领域预期亦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