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天津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茶多酚增强的蛋白质水凝胶,促进牙周骨再生》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10-15
  •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一项重要的牙科及颌面外科技术,主要用于修复因牙周病、创伤或种植手术等导致的骨缺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屏障膜(GBR 膜)创造一个受保护的空间,引导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优先迁入骨缺损区,同时阻挡迁移速度更快的纤维结缔组织长入,从而促进骨骼的自体再生。 迄今为止,已有众多 GBR 膜被研发并投入市场,其中基于胶原蛋白的膜(例如 Bio-Gide)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备受青睐。然而,目前的胶原膜存在降解过快和机械性能不足的问题,导致膜移位/塌陷进入缺损处,骨移植物丢失,以及骨增量减少。此外,在伤口闭合过程中施加的外力可能会使膜和下面的移植物移位,进一步降低骨增量的质量。鉴于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出具有卓越机械性能的天然聚合物基材料来构建 GBR 膜。 2025 年 10 月 7 日,天津大学刘文广教授、徐子扬博士及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高飞等,在 Cell 子刊 Cell Bio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Tea polyphenol-regulated secondary structure for developing strong and tough natural protein hydrogels as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membran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茶多酚调控蛋白质二级结构,开发了强韧的天然蛋白质水凝胶作为引导骨再生膜。体内实验显示,其在促进牙周骨再生方面效果显著。 具有最佳强度-耐性平衡的天然蛋白质基水凝胶对于引导骨再生(GBR)膜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调控二级结构强化策略,通过利用茶多酚作为“机械调节剂”来调控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和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从而开发出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天然蛋白质基水凝胶。 值得注意的是,经茶多酚处理的天然蛋白质基水凝胶表现出卓越的机械性能,包括高拉伸强度(2.64 ± 0.20 兆帕)、高杨氏模量(60.37 ± 2.71 兆帕)和高韧性(1.83 ± 0.13 兆焦耳/立方米),超过了大多数纯天然蛋白质基水凝胶。 此外,该策略能够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抗氧化活性、抗菌能力和成骨效果的不对称多孔天然蛋白质基水凝胶膜。这种膜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可阻止软组织浸润,为新生骨的长入提供充足空间。为期 12 周的体内实验表明,其在促进牙周骨再生方面效果显著,证实了其作为引导骨再生(GBR)膜的潜力。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通过茶多酚调控二级结构以增强蛋白质水凝胶性能; 构建用于软组织屏障和骨生成的坚固不对称多孔水凝胶; 茶多酚赋予不对称多孔水凝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 不对称多孔水凝胶在体内促进牙周骨再生。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biomaterials/fulltext/S3050-5623(25)00214-4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zMxMzcyMg==&mid=2247787429&idx=1&sn=9798fdff15c670238bbb7af2b0721535
相关报告
  • 《顺序输送蛋白药物的水凝胶载体可促进血管再生》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11-01
    • 近年来,由于已经发现了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同时也已确定了各种促血管生成生长因子(GFs)和细胞因子的功能。因此,通过递送GFs的治疗性血管生成被用作许多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这些蛋白药物的半衰期短和全身性脱靶效应,直接注射的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利用缀合单个或多个GF水凝胶载体可以实现可控,持续和局部的药物递送。然而,这些已有尝试未能解决天然血管生成途径的时间复杂性问题,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有限。最近出现的将多个GFs按合适的顺序进行传递的新思路,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物学过程并增强疗效。而顺序释放的药物递送平台将在促进新脉管系统的形成与发生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治疗潜力。
  • 《Cell子刊:治疗期间,“休眠”的HIV仍能产生RNA和蛋白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9-15
    • 针对HIV病毒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被认为是一种缓解方法,而不是治愈方法,因为患者通常携带感染HIV的细胞库,如果治疗停止,这些细胞可能会重新出现。人们通常认为,在治疗期间,这些细胞库会处于休眠状态。   而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发现,这些细胞中的一部分会自发地产生HIV的RNA和蛋白质,这些RNA和蛋白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HIV特异性免疫反应。2023年9月13日,相关论文刊登于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 Cell Host & Microbe 上。   “它只是看似休眠了。”其中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瑞士洛桑大学医院、洛桑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免疫病毒学家Daniel Kaufmann说,“即使在接受治疗的人群中,HIV仍有一些活性,并继续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我们必须了解这些相互作用是否具有临床相关后果。” 为此,研究人员采集了18名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样本,这些人都服用了3年多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种药物可以阻止HIV的增长,但实际上并没有杀死病毒。然后,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为RNA流式细胞术的实验室方法,根据是否感染HIV,分类CD4+或“辅助”T细胞(HIV选择性感染的细胞类型),并进一步观察它们是否在积极地产生HIV的 RNA或蛋白质。研究人员还对T细胞进行了表征(例如,无论是对抗细胞内病毒的T辅助细胞还是对抗细胞外细菌的T辅助细胞),以确定是否有CD4+T细胞亚型更有可能成为HIV宿主。 “我们的技术使我们能够观察单个细胞,看看它们是否含有病毒,以及它们表达的是病毒的哪一部分。”论文第一作者、蒙特利尔大学免疫病毒学家Mathieu Dubé说,“对于每个病人,我们可以估计有多少这些细胞仍然活跃,我们也可以寻找病毒特征和细胞特征之间的联系。” 研究团队发现,在这18名患者中,有14名患者体内有能够自发产生HIV的RNA细胞库。有7名患者,细胞库也产生了包括p24在内的HIV蛋白质,p24是HIV外壳的一种成分。 Daniel Kaufmann表示,留在患者体内的大多数HIV都是有缺陷的或不能真正繁殖的垃圾病毒,但我们发现这些有缺陷的病毒仍然可以产生病毒RNA,有时还能产生蛋白质。 虽然这些病毒RNA和蛋白质片段是无功能的“碎片”,但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足以刺激免疫反应。由于更强的HIV特异性免疫反应与更活跃的HIV库相关,研究人员怀疑这种免疫反应可能没有帮助,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一假设。 “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些病毒库产生的RNA和蛋白质可能是炎症的驱动因素。”Daniel Kaufmann说道,“这可能很重要,因为一部分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仍然会受到感染的影响,例如,心脏病、虚弱和过早骨质疏松症。” 当他们研究哪种类型的CD4+T细胞更有可能携带活跃的病毒库时,研究人员发现,具有一系列表型和功能的T细胞榜上有名。 “一些亚群似乎更容易感染病毒,例如,记忆细胞和参与肠道免疫保护的Th17细胞,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独特的CD4+ T细胞类型更倾向于承载病毒。”Mathieu Dubé说,“其实大多数CD4+ T细胞中都有病毒。” 尽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是白人男性,但研究人员仍然观察到患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他们说,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调查这些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在更多样化的患者群体中调查HIV库。 第二篇论文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疫苗和基因治疗研究所免疫学家Lydie Trautmann领导,该研究也发现了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自发表达病毒RNA,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泰国参与者队列中。急性感染患者的病毒蛋白较少,但两组之间的免疫反应相似。 论文作者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中活跃的HIV库驱动的残余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后病毒控制的缺乏,因为它阻止了功能性干细胞样自我更新的HIV特异性CD8+ T细胞的分化,这些细胞可以建立有效的快速回忆反应。因此,HIV缓解策略可能需要靶向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产生病毒蛋白的转录活性前病毒,以利用HIV特异性CD8+ T细胞控制治疗停止后病毒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