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经开区计划3年内形成产值50亿元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集群》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9-28
  • 9月25日,位于小蓝经开区的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全球总部)举行开业仪式,宣布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实验中心正式对外营业。据了解,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是高科技合资企业,旗下全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涵盖了半导体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遍布世界各地。公司深耕功率半导体领域,主打产品包括可控硅整流器、功率二极管、高压晶体管、碳化硅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电信、智能家电、照明等,目前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的占有率接近7%。 “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实验中心由公司与南昌县人民政府携手打造,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包括可靠性实验室和失效分析实验室。实验设备总投入达4000万元,均为国际半导体业界的一流设备,采用JEDEC标准(微电子产业领导标准)。”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实验中心负责人邓春梅介绍,打造实验室,既是保障产品质量、满足研发需求的务实举措,也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这样的实验室仅在欧美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实验中心的建立正好补齐华东地区的短板。 同样是9月25日,入驻小蓝经开区的江西德瑞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德瑞光电”)也宣布了一件重磅喜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以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互联、光储存等领域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芯片实现商业量产,首条柔性生产线在小蓝经开区正式上线。 何为VCSEL?“相对当前应用较多的LED(发光二极管)、EEL(边发射激光器),VCSEL在精确度、小型化、低功耗、可靠性等方面全面占优,非常契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运用在智能安防领域,能够快速扫描人脸信息;运用在AR/VR领域,能够稳定保持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同步。” 江西德瑞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春勇介绍。 据了解,长期以来VCSEL核心技术只被少数国际厂商把控,全球范围内能量产的厂商屈指可数。近年来爆发的技术更迭与芯片之争,推动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坚与资本逐鹿。德瑞光电抢占先机,成为了一个有备而来的“弄潮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小蓝经开区着力布局集成电路这一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保持定力中孕育新业态、在接续奋斗中构建新体系。如今,技术开花、项目繁荣的蓬勃景象,正引领小蓝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步入“芳华时代”。 当前,南昌小蓝经开区计划3年内形成产值50亿、5年内产值100亿、10年争千亿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与高端制造应用产业集群,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园。

相关报告
  • 《长三角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09
    •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从多个渠道获悉,长三角各省市将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未来将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以此打造覆盖长三角全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此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近期,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进行座谈会,审议并原则同意《行动计划》。会上,各地达成共识,将以数字经济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技术创新,共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经信主管部门获悉,未来长三角各地将联手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快区内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内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各类服务子平台,开展企业“上云入网”;推动标识解析国家节点建设,聚焦长三角区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进行试点和推广。 此外,三大运营商也将配合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据悉,三大运营商从去年开始,已在区内展开物联网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升级等工作,今年年内上海、南京、无锡等关键城市相关建设工作将基本就绪,并能够提供相应的各类信息服务;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5G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根据三大运营商工作安排和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计划,如果试点工作进行顺利,长三角地区将有望于2019年全面启动5G网络建设,并在2020年率先开启5G商用。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20.3%。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大数据看数字中国的现状与未来》报告则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类企业已形成五大集聚区域,分别是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两湖地区。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在基础设施水平、产业成熟度、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相关评价指数均位列全国前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但会大大促进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还将为区域内整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近期的相关会议中,长三角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产业界代表普遍表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并将推动长三角产业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数字经济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确保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快速成型,以及产业发展水平,长三角区内各地方未来还将联合制定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推进措施。此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已透露,长三角携力推动数字红利不断释放,一要加快物联、数联、智联布局,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二要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三要加快数据开发共享利用,优化数字资源的配置效率,支持多领域数据的联通共享,增进大数据应用合作。此外,要依托长三角协同联动,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智能硬件等产业链的融合优势;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协同抢占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制高点。
  • 《北京亦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渐完备 相关基金规模超过1600亿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0-24
    • 在10月22日召开的2018年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上,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继红介绍,2017年北京亦庄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723亿元,增长了16.5%,已经初步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关键设备生产、投融资等更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 张继红在演讲中对北京亦庄在集成电路各环节的发展情况做了具体介绍。 一是集成电路设计进一步突破,集创北方入驻北京亦庄并向产业链下游延伸,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中芯国际、京东方等核心制造企业更加紧密合作,虚拟IBM模式得到了强化突破。 二是集成电路制造优势进一步凸显。中芯北方12英寸晶圆生产线稳步扩产,涵盖了0.18微米到28纳米的工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世纪金光投资建设的国内首条6英寸碳化硅生产线已经成功通线。 三是关键设备进一步夯实。北方华创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备提供商,屹唐半导体的部分产品进入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体系,中电科的离子注入机、机械抛光、后道封装装备等中国领先。 四是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建立了亦庄国投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投融资体系,共参与集成电路产业基金15支,总规模超过了1600亿,成功参与并购了ISSI、豪威科技、Mattson等集成电路企业。 根据张继红介绍,去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超过了1365亿元,增长了12.2%,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723亿元,增长了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