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18-2022中国机器人市场预测数据》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06-17
  • IDC 全球机器人研究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市场预测,2018-2022》(China Robotics Market Forecast, 2018-2022)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26.9%。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05.2亿美元,全球占比高达38.3%。这项研究报告所提供的2017至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预测数据,涵盖了中国全部20个行业类别、60多类主要场景。 该预测数据包括终端用户在机器人本体以及相关的硬件、软件、以及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方面的总支出。   

    除了按行业和应用场景提供详尽的预测数据外,该报告还就过去一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重大事件、影响中国机器人市场未来五年发展的三大首要驱动因素、两大潜在阻力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析, 做出了IDC解读, 并对中国市场机器人生态系统的相关厂商提出了三大建议。   

    IDC全球机器人及亚太制造业研究总监张敬兵博士指出: “经过过去几年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中国机器人终端用户变得越来越成熟,对厂商、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对于许多机器人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了解最终用户的真正需求和痛点,并提供具有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将是未来三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关报告
  • 《IDC: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将在2022年达到5560亿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制造与应用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2-26
    • IDC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机器人和无人机及相关服务的支出额持续高速增长,到2022年将达到805.2亿美元,约合5560亿元人民币,2018-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27%。 IDC报告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含无人机)市场,预计到2022年将占全球总量的38%以上。其中,无人机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2018年-2022年符合增长率(CAGR)为61%。2019年中国机器人系统近一半的支出将在离散制造业(包括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市场规模超过167亿美元,其次是流程制造、医疗、零售业和消费类。 IDC全球机器人及亚太制造业研究总监张敬兵博士表示,“在IDC 2018年调查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要市场中,机器人仍是制造业企业技术投资的重中之重。未来五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将继续以每年26%左右的增速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服务机器人综合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实用功能的强化、用户体验的改进、以及厂商对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潜心深耕。同时我们也预期自主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协作机器人将会得到更快的推广应用,帮助跨行业用户提高产能、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从机器人技术成分来看,中国市场的机器人系统支出包括工业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和消费型机器人本体、配件、应用软件、网络设备、以及相关咨询服务等。2019年机器人市场的支出主要集中在硬件采购(包括机器人系统、售后机器人硬件和系统硬件) ,约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二。与机器人相关的软件支出,将主要用于购买指挥和控制应用程序,以及与机器人专用应用程序;服务支出将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系统集成,应用程序管理,以及硬件部署和支持。
  • 《202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规模分析》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3-17
    •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8.69万套,同比降低了6.1%。其中,12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最高,为2万套,同比增长了15.3%;其次是11月份,单月产量为1.61万套,同比增长了4.3%;最少是4月份,单月产量为1.29万套,同比下降了7.3%。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技术逐步成熟推动机器人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 我国已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各大国外企业争相来华建厂,新进入的国内企业需要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 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需求   一、机器人产业已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层面。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长期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纷纷推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因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中国民族品牌机器人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大会上重点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这无疑将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向国家级战略层面。   二、工业4.0下的新型制造模式。   工业4.0的主题是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其核心就是构建信息物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实现物与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的数据信息交流、交互,即将设备、生产线、产品、工厂、供应商、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建立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德国提出“工业4.0”以及美国推出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无数的机器、工厂车间与人之间都用一张大网联结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大力节减制造环节的损耗。“工业4.0”将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浪潮,实现众多行业制造模式的变革。   三、“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强国蓝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规划的核心是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工业互联网”概念,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规划的切入点就是抓住智能制造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制高点。   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伴随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我国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面临迫切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这使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中国机器人密度明显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庞大的缺口,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这将为我国集中资源,发展国产机器人产业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