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肉类的动物安全与健康和微生物安全:不同农场动物安全与健康水平对屠宰场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的影响》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19-11-22
  • 压力因素和较差的动物安全与健康会增加食用动物对疾病的敏感性,给消费者带来微生物风险。应用WelfareQuality®协议客观地测量了动物安全与健康水平,评估了包括有机肉在内的13种肉鸡群,以评估与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粪便脱落有关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以及在屠宰场由此对肉鸡尸体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在屠宰前一天,对每只鸡群进行动物安全与健康评估,然后在屠宰场的粪便(盲肠含量)和颈部皮肤中检测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该研究共包括1040个样本,进行了弯曲杆菌计数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和布氏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血清型,而空肠弯曲菌和大肠弯曲菌是最常见的血清型。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农场中较高的动物安全与健康标准,除了道德上的问题和最终产品的增值之外,还可以提高家禽肉的微生物安全性,最终有助于保护消费者。

相关报告
  • 《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食品安全的新老挑战》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梁晓贺
    • 发布时间:2017-11-28
    • 11月10日至11日,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BfR)在柏林举办了“第四届人畜共患病与食品安全研讨会(4th Symposium for Zoonoses and Food Safety)” 。约有250名参会人员参与了抗击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策略、动物源食品病菌感染情况及产霉菌在食品安全中的威胁等议题讨论。其中,食物链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产霉菌的产生机理及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是研讨会的重点讨论内容。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主席安德里亚斯·亨泽尔博士教授(Dr. Andreas Hensel)说:“近年来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病比例大幅下降,可以看作是抗击家禽病原菌的成功案例。目前对其它感染源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包括养猪场和爬行类宠物中存在的沙门氏菌病。 本次研讨会重点讨论如何减少猪群及猪肉中沙门氏菌的传播,要求从饲料生产到食品销售整个食品链都应接受严格检查;介绍了各联邦州的新目标、新举措;以爬行动物为例讨论了家庭宠物成为人类感染源的可能性。 此外,研讨会还指出其它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对人类的危害也是研究重点。新的实验室方法在风险评估和感染链评估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李斯特氏菌爆发事件调查研究,以及肠道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鉴定研究中均得到验证。 产毒菌是研讨会关注的又一重点问题。这类细菌的代谢物能引发食物中毒,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由此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是由细菌产生的毒素而非细菌本身引起的。 欧盟地区关于产霉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报道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14年爆发的食源性疾病中,食物中毒比例占到近16%,排名第三,病毒疫情和沙门氏菌分列第一和第二。 研讨会重点关注了葡萄状球菌、杆菌和索状芽孢杆菌等产霉菌的检测、发病及意义;介绍了德国疾病爆发的调查结果、预制食品中产霉菌的检测方法;就未来是否需要作出更大努力提高评估水平、降低产霉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编译 梁晓贺)
  • 《NSTL食品安全与健康信息简报 2024年第5期》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31
    • NSTL食品安全与健康 信息简报 2024年第5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国家农业图书馆 (1) 橙色和紫色甘薯(Ipomoea batatas L.)贮藏根中的酚类物质概况、化学信息学特性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2)深度学习辅助逻辑门用于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实时识别 (3)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和银耳多糖介导的乳铁蛋白改性机制研究及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4)多重交联、快速固化和易清洁的可食用水凝胶用于肉类保存 (5)PdMesA调控柑橘青霉极性生长、细胞壁完整性及完全毒力 (6)稠李果实通过调节骨代谢在去卵巢大鼠中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7)小叶花椒多糖对绿豆淀粉流变、凝胶和结构特性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8)凝乳酶类型和冷藏对低水分莫扎里拉奶酪和披萨奶酪模拟品的质地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9)膳食补充黑蟋蟀逆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并调节脂肪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表达 (10)基于高光谱荧光成像的灰霉病感染草莓早期检测深度学习算法开发 (11)食品安全中潜在的新型微生物危害监测工具:代谢组学与人工智能的整合 (12)脱色辣木叶粉强化小麦饼干的面粉功能性、营养成分和体外蛋白质消化率 (13)明胶浓度和冷冻温度对培养肉多孔支架的影响 (14)可持续消费是否足以激励消费者采用肉类替代品?基于植物、细胞培养和昆虫替代品的消费者视角 (15)基于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的低胆固醇和高多不饱和脂肪酸3D培养脂肪的生产 (16)培养肉工业化现状分析 (17)羟基酪醇的生物合成与生物技术合成 (18)鲑鱼刺身加工条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交叉污染的评估及CLPS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微生物转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