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将有望最终治愈HIV感染》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3-25
  • 日前,来自美国天普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HIV-1 DNA从人体免疫T细胞中清除。该团队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凡是清除过后的细胞,将不会再被HIV感染。这一鼓舞人心的结果将可能为最终治愈艾滋病带来希望!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者们着重对HIV潜伏并有效感染的CD4+ T细胞中基因编辑技术是否有效。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运用这种基因编辑系统能够抑制T细胞中病毒复制,并显著降低T细胞中的病毒载量。此外,他们还解决了关于基因脱靶效应与毒性的问题。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考虑开展人体实验证实其防治效果。

相关报告
  • 《利用CRISPR/Cas9有望让猪成为病人的器官供者》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雷洁
    • 发布时间:2016-04-28
    • 尽管在农业环境中,猪比较懒散,但是在生物医学实验室培养的猪足够干净以至于很多人将欢迎---确实,应当欢迎---使用它们的组织用作拯救生命的移植物。用于移植的心脏瓣膜通常来自猪和奶牛。但是想要将整个猪器官移植到需要新的心脏、肝脏、肾脏或肺部---异种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的病人体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除了受者免疫系统倾向于排斥异体组织所面临的常规挑战外,利用猪器官填补人器官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还必需解决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带来的问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系统---出人意料地提供帮助。它能够更加快速地、更加高效地和更加准确地进行分析、替换和改善来自DNA的有问题的基因。 Salomon写道,这种剪切猪基因组的策略似乎解决了利用猪作为移植器官来源的两个关键挑战:通过关闭PERV产生,研究人员大体上降低受者感染上这种逆转录病毒的风险,同时降低这些“异种抗原(xenoantigen)”的存在触发受者免疫系统对异体器官发起大规模免疫攻击的概率。
  •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Ms2基因 实现小麦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王晶静
    • 发布时间:2020-11-27
    • 不育系是选育小麦新品种和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重要材料。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其不育性由位于小麦4DS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Ms2控制,杂交后代中分离出50%可育株和50%不育株。利用矮败小麦和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育种,已经培育了多个优良小麦品种。但是,小麦新品种只能从轮回选择群体衍生的优良可育材料中选择,优良不育材料由于育性分离不能直接用于育种选择。该研究根据Ms2基因序列设计了编辑靶点,构建了由TaU3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载体,以矮败济麦22与济麦22授粉后的杂种幼胚做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小麦CRISPR/Cas9体系编辑Ms2基因,获得了候选编辑植株。进一步对表现矮秆的候选编辑植株进行PCR/RE检测和测序分析,筛选到编辑植株,编辑效率9.0%。分子检测、细胞学和表型观察发现,表现矮秆的编辑植株携带Rht10基因,小花中含有完整花药,花粉粒具有正常活性,正常结实。T1代编辑群体中,75%的植株表现为矮秆、可育,另外25%的植株由于Rht10基因的分离表现为高杆、可育。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染色体消除技术可以彻底恢复优良矮败小麦、太谷核不育小麦,以及携带Ms2基因小黑麦和硬粒小麦等不育材料的育性,培育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生物及非生物抗性的麦类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