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能源生产与消费趋势:可再生能源, 页岩能源和纤维素类生物质》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郝心宁
  • 发布时间:2017-11-27
  • 农业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深受能源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美国农业部(USDA)2016年8月11日发布最新报告,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标准》(Renewable Fuel Standard, RFS)、页岩能源革命、《清洁能源计划》(Clean Power Plan, CPP)对农业的影响。

    一、报告研究背景

    自21世纪以来,能源政策和市场环境一直影响着农业的能源消耗和生产。农场通过汽油、柴油、电力以及天然气的使用直接消耗能源,通过能源密集型输入方式输入化肥和农药等间接消耗能源。此外,还有一些农田生产可再生能源,或者通过土地出让进行风轮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

    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标准》要求,在美国出售的交通运输燃料应富含有一定量的生物能源,这一标准的出台对生物能源的农业生产者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水利压裂和水平钻孔方面技术的进步,从页岩中提取天然气和石油具备了经济可行性,由此导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降。钻井地区的农场受益于租金和特许经营费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代价,并造成了基础设施过度使用问题。2015年8月,环境保护部门完成了《清洁能源计划》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6年2月,最高法院暂停了该项法规的实施)。《清洁能源计划》的减排计划期望实现由传统煤炭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过渡,这也将影响农业能源的生产和消耗。

    二、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运用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能源消耗、生产以及与能源相关的租赁和使用费用等最新数据,包括2012年农业普查、2013年农场和牧场灌溉调查、以及2014年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以及转让调查等统计数据,以2013年农业部发布的、由贝克曼(BeckMan)等人撰写的有关2010-2011年能源情况的分析报告为基础,分析了农业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以及能源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重点针对年直接收入超35万美元、在农业生产上花费大量时间、雇用大量非务农工作者的农场的经营影响进行了剖析。具体内容包括:

    1、报告仅针对《可再生能源标准》提及的纤维素生物燃料,分析了如何通过能源政策来提高生物燃料质量,如何提高生物燃料产量来适应高价市场,对贝德曼(BeckMan)报告进行了拓展;

    2、从不同形式的能源消耗(电力、天然气、柴油等)出发,调查分析了页岩能源革命以及《清洁能源计划》带来的影响,更新并扩展了贝德曼(BeckMan)的能源消耗综述;

    3、提供了有关农场可再生能源产量的最新统计数据,讨论了能源部门的新趋势,例如通过石油和天然气钻井、以及农民出租风能使用权等方式来生产工业用能源。

    三、报告主要研究结论

    1、虽然农场企业仅占美国全部农场业的41%,但它们的产值却占美国农业总产值的93%,燃料和电力消耗量则占90%;

    (1)农业企业生产的商品不同,能源的消耗量也有所不同。2014年,大米、棉花、花生和家禽生产商的燃料和电力支出占总支出的12%到16%,而对于其他农作物和家畜的生产商来说,这个比例仅为7%到10%。除此之外,农作物生产商花费在农药和杀虫剂上的间接能源支出所占比例则从16%到36%不等;

    (2)农民的能源消耗也因为耕作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玉米和小麦的生产者来说,尽管保护或免耕政策在减少翻耕土地面积的同时也减少了燃料支出,但同时也增加了肥料和杀虫剂的费用;相反对于棉花的生产者来说,减少耕地面积的同时降低了化肥费用,却增加了燃料支出。

    2、能源市场和政策法规的变化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农业。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安装可再生能源系统,或者向能源公司出租农田等行为使农民成为了能源提供者,因此,能源价格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投入成本,以及农业在提供能源作物过程中获取的收入。

    (1)2012年,已有超过5.7dnv个农业企业和其他农场(美国2.7%的农场)在生产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此数量超过了2007年的两倍。此外还有1万家农业企业和农场将自己的风能使用权出租;

    (2)越来越多的农场(2012年有将近1万2千个,占农场总量的0.5%)通过收集纤维素类生物质来满足RFS规定的纤维素生物燃料的数量要求;

    (3)2012年,35%的活跃农场以及牧场都设置在页岩较多的县(页岩县)。2014年,约6%的美国农业企业在能源生产中平均获得了5.6万美元的租赁和特许使用费收入;

    (4)2006至2013年间,USDA“保护计划”中,页岩县的土地面积平均下降了32%,相比而言,非页岩县仅下降了22%;

    (5)页岩革命导致了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下降,这使得总消耗中柴油、汽油和天然气占比最大的农田受益,例如种植大米、棉花和小麦的农田。随后,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下跌并未引起国内化肥价格下跌,这是由于天然气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使得天然气市场趋于区域性稳定;

    (6)农村电力合作社主要通过煤炭发电,因此,《清洁能源计划》可能会导致农业客户和其他农村客户的电费高于平均零售额。但是,农业企业直接用电的费用仅占总生产费用的1%至6%,因此,《清洁能源计划》对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编译 郝心宁)

相关报告
  • 《IRENA:离网可再生能源促进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实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5
    • 7月14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全球及各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报告指出,离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现代能源服务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案。过去十年(2008-2017年),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其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2 GW增加到2017年6.5 GW,增长了两倍多。得益于此,全球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获得廉价、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服务的人数达到了近1.33亿人(2016年数据)。报告对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2011-2016年间,离网可再生能源所服务的人数增加了6倍,达到近1.33亿人 截止当前(2016年数据),全球约有1.33亿人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获得照明和其他电力服务。其中大约1亿人使用太阳能照明(<11瓦),2400万人使用太阳能家庭系统(>11瓦),至少900万人获得了微电网服务。在过去五年中(2011-2016年),由于太阳能照明成本的迅速下降以及各地建立了供应链,这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推动了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创新的服务方式和融资模式,如即付即用(PAYG)和微型融资,也增加了太阳能家庭系统的数量。自2007年以来,得益于亚洲的经济增长,以水力发电为基础的微电网所服务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并在2016年达到了640万人。虽然太阳能照明和太阳能家庭系统服务了绝大多数的离网可再生能源人口,但它们仅占总装机容量的一小部分(4%)。而基于太阳能、水电和生物质的高容量太阳能家庭系统和微电网有潜力提供更广泛的电力服务,包括用于生产用途。 图1 2007-2017年间获得离网可再生能源服务人口数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人口) 从2008年到2017年,离网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增长了2倍多,从2 GW增加到6.5 GW。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家庭供电,但大多数(83%)用于工业(如联合发电)、商业(如为电信基础设施供电)和公共用能终端(如街道照明、水泵)。 2、亚洲引领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部署 在过去的十年里,亚洲主导了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1.3 GW增加到了4.3 GW。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太阳能快速发展所驱动,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占比增加近2倍,从2008年的11%上升到2017年超过30%。而正在部署的离网太阳能将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包括家庭的电力和商业/公共用途。同期,离网水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27 MW。在服务人口方面,离网可再生能源服务的人口数量增长了近8倍,从2008年不到1000万人增至2016年超过7600万人。其中约有5000万人获得太阳能照明服务,超过2000万人获得太阳能家庭系统服务。 图2 2008-2017亚洲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MW) 在亚洲,离网可再生能源还被用于烹饪。此外,家庭的生物质能源系统方案也已在许多国家实施,包括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泊尔和越南。在整个亚洲地区内,普遍存在使用固体生物燃料来取暖。 近年来,亚洲地区在扩大电力供应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电网服务还是最主要的服务方式,但是离网电力方案也在各种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电网未铺设的地区、偏远地区和岛屿中。亚洲在主电网和离网解决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离网可再生能源用于商业、公共和工业最终用途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经验。 3、非洲的离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过去5年(2011-2016年),非洲大陆的离网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快速发展。该地区获得离网可再生能源服务的人数从2011年略高于200万人增至2016年逾5300万人。这其中,太阳能照明当获首功,约有10%(约540万人)通过离网太阳能获得了高水平的电力服务。2017年,得益于技术设计和融资(如PAYG)的创新以及与移动支付平台(主要在东非)的结合,使用太阳能家庭系统的人口达到了400万人。 从2008年到2017年,该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已从231 MW增至2017年的近1200 MW。太阳能技术一直是离网容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超过820 MW容量的太阳能照明、家庭系统和微电网等完成了部署。同期,小型水力电网的装机容量从124 MW增长到162 MW。 展望未来,到2030年非洲将走在实现SDG 7目标(SDG7是联合国设定的7号可持续发展目标,即获得廉价、清洁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服务目标)的前列。由于集中式能源服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离网可再生能源则将在实现非洲大陆全面能源供给上发挥关键作用。 4、世界其他地区也在大力推进离网可再生能源发展 除亚洲和非洲之外,全球其他地区至少有300万人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获得能源服务。这些地区总装机容量已从2011年约400 MW上升至2017年超过1.1 GW,其中南美占多数。 南美洲的电力普及率是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其中离网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最后一英里(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以及工业(如采矿)和商业电力供应的解决方案。该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08年256 MW增至2017年456 MW,水电主导了离网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工业领域生物质能的使用也有所增加。自2012-2017年间,太阳能装机容量也显著增长6倍达到88.5 MW。 图3 2008-2017亚非以外的其他地区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MW) 大洋洲离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也占据了较大份额,因为这些岛屿国家正在从化石燃料过渡到可再生能源。该地区装机容量已经从2010年的125 MW增长到2017年的150 MW。与此同时,太阳能在可再生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4.7%上升到21%以上。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的大多数成员都有较高的通电率。但不包括伯利兹、圭亚那、海地和苏里南,因为它们面临着农村电气化或能源匮乏的巨大挑战。考虑到这四个国家的电气化,分布式发电才能确保他们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在圭亚那,有几家公司通过分布式发电来满足大部分或全部的能源需求。在海地,现有电网系统的不稳定性促使电网消费者完全或部分地依赖于自我发电,主要是依靠高效的柴油发电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洋洲和加勒比海的岛屿预计将过渡到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 5、离网可再生能源能在各地都提供广泛的电力服务 当前,离网可再生能源被广泛用于为各种用能终端提供电力服务。在2017年,6.6 GW离网装机容量中,工业部门获得的电力服务最多,其次是商业和公共服务用能。其中工业部门所使用的离网电力主要依靠农林残余物的生物质能发电,而太阳能光伏则更多被用于为商业和公共设施以及住宅提供电力服务。 在商业和公共用途中,电信基础设施选择光伏供能,同样选择光伏的还有学校、街道照明、卫生中心和抽水。太阳能光伏因为其模块化和分布式的特性而具备了较大的部署灵活性,目前几个光伏项目和计划已经启动并正在加速部署中。太阳能泵是个很有吸引力的项目,它可以满足灌溉和饮用水供应的需要,也能提供可持续的现代能源,因此其部署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中。农村医疗中心的太阳能供电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自2010年以来,用于医疗中心的光伏装机容量增加了五倍,到2018年预计达到10 MW以上。电力供应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球约有10亿人的卫生设施无法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其中有2.55亿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考虑到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农村医疗的电气化应成为农村电气化方案的优先选择 报告最后总结道,为了加速实现SDG7目标必须需要协调能源社会环境中的多个要素,包括政策法规、体制框架、交付和融资模式、技术创新和跨部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政策与监管 1、电气化发展规划和战略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明确电网扩展所要达到的区域和适合于离网解决方案的区域,并将信息提供给所有利益攸关者。 2、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和明确性对于开发离网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至关重要。需要设计激励结构来吸引投资,并鼓励当地企业为市场发展做出长期贡献。 3、调整传统的集中式电网政策框架以适应微电网发展需要,如针对微电网制定政策和法规解决许可要求、税收制度、并网影响和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4、采取适当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来避免低质量产品的泛滥。由于离网可再生能源的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国政府应集中精力制定标准,鼓励可持续发展,同时不阻碍模式的创新。 制度框架 1、有关机构需要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部门参与者对行政程序和机构联系要有明确的认识。 2、简单而精简的行政程序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例如在取得必要的许可证和资质方面。为此,最好是由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利益相关者、制定过程和程序、管理项目批准、提供容量建设和促进财务和其他奖励计划的管理。 3、实施电气化战略的机构需要具备从技术知识和技能到稳定的预算拨款等一系列强大的能力。 交付和融资模式 1、交付模式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技术以及当前和预期的电力服务需求来设计。 2、为最终用户提供长期的、量身定制、可实现的融资可以提高产品(如太阳能家庭系统)或服务(如微型电网连接费)的可及性。 3、离网部门的企业根据所处阶段、产品/服务组合和项目开发阶段的不同,寻求通过不同的融资需求获得长期融资。 4、使用金融工具,如众筹可以在传统融资无法获得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为离网项目提供资金。 技术创新 1、离网可再生能源技术应适应当地情况,并为农村地区提供多样化的电力服务。 2、开发和实施项目需要公私合伙和贷款赠款,而生产和知识产权交换则需要公共风险基金和补贴。公私部门的资助对创新型基础研究至关重要。 3、政策制定者应提供市场政策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设备商业化,大力推进行业发展。 交叉领域 1、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全面发展应该考虑到跨部门能源服务的多样性 2、离网解决方案的技术、交付和融资模式的创新是对跨部门应用(包括农业部门)电力服务的支持。 3、离网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应该为公共服务(如淡水、教育和健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激励跨部门的合作需要评估各个部门离网解决方案的作用以及在各自部门发展战略中的发展情况,并最大限度地扩大离网解决方案对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效能。
  • 《IEA《世界能源展望2020》预测至2040年能源走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1
    • 10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20》报告,着眼于未来10年关键时期,探索走出疫情危机的有效途径。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能源相关CO2排放将下降7%,能源投资将下降18%。在所有情景(既定政策情景、延迟复苏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和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分析中,以太阳能为发展重点的可再生能源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将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而化石燃料仍面临各种挑战。在太阳能、风能和能效快速发展的同时,未来10年氢能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应用将大幅扩张。经济衰退暂时抑制了碳排放,但是低速经济增长并不是低排放战略,只有更快地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彻底改变排放趋势,使世界走上实现净零排放气候目标的道路。报告要点如下: 1、疫情对全球能源系统带来巨大冲击 疲软的经济前景使全球能源在诸多方面陷入停滞。在既定政策情景中,全球经济将在2021年恢复到2019年水平,一次能源需求将在2023年恢复到2019年水平。而在延迟复苏情景中,全球经济活动将在2023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一次能源需求要到2025年才能恢复。可再生能源在未来二十年中将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90%,而到2040年煤炭在全球能源需求中占比将首次降至20%以下(如图1所示)。 只有完全可持续的复苏才能促使碳排放量长期下降。按照既定政策情景和延迟复苏情景模型,当前已制定政策导致的碳排放反弹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要慢得多,但并未在改变全球CO2排放趋势方面取得决定性的突破。既定政策情景中,在2020年预期下降7%之后,预计2021年全球CO2排放将反弹,2027年将超过2019年水平,2030年将上升到360亿吨。延迟复苏情景中的碳排放趋势比既定政策情景略低,但这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减少,而非能源消费或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图1 2018-2030年不同情景下国内生产总值和一次能源需求预测(指数:2019年=100) 注:2020e:2020年估算值;危机前轨迹:由《世界经济展望2019》政策情景预测得到;STEPS:既定政策情景;DRS:延迟复苏情景 石油市场在经历了2020年上半年的动荡之后,正逐渐企稳。石油消费较早受到封控措施的严重打击,短期内仍处于低位,2020年第三季度油价约为40美元/桶。在疫情发生前,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主要是受到燃油效率的提高和电动汽车的崛起导致。在既定政策情景中,2030年石油需求将比去年的预测值减少200万桶/天,延迟复苏情景则减少600万桶/天。到21世纪30年代,这两种情景下石油消费都将趋于平稳。 疫情加剧了石油天然气行业面临的困境。到2020年,用于新油气供应的投资预算面临着尤为严重的削减,几乎无法通过进一步削减成本来缓解冲击。与2019年相比,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投资平均下降了三分之一。2019年,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工厂的审批创下历史新高,接下来的一年里,新项目不太可能获得批准。 封控措施导致全球电力需求下降,预计2020年下降2%。对电力需求实时数据分析显示,封城措施导致电力需求迅速下降,随着封控措施的缓解,电力需求稳步回升,预计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下降约2%。电力数据体现出经济活动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印度和欧盟等长期封城的经济体,以及美国和巴西这类服务业在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相比之下,202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增长近2%。 疫情导致全球煤炭行业遭受重创。煤炭和石油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燃料,预计2020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下降7%左右。近三分之二的煤炭用于发电,随着电力消费的下降,燃煤发电量随之下降。在印度,燃煤发电容量的平均利用率降至50%以下。中国占全球煤炭使用量的一半以上,其在疫情中的较快复苏避免了全球煤炭需求更大幅度的下降。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审批速度相比2019年有所加快。 疫情对贫困地区的破坏性最大,其能源进展明显受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现有债务水平高,社会基础设施脆弱,特别容易受到延迟复苏情景中长期衰退的影响,预计约6%的用电人群将在2020年失去支付基本电力服务的能力。在延迟复苏情景中,预计该地区将有6.3亿人在2030年仍然无法使用电力,无法使用洁净烹饪方式的人数将上升至近11亿人。 2、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确保走上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轨道 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渐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方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尤其是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在可持续复苏情景更加引人注目。可持续复苏情景下,到202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年装机容量将增长两倍,并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2030年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在全球发电中的总份额将从2019年的8%上升至近30%。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煤炭发电的前景对比明显(图2)。未来10年,全球电厂建设将逐步摆脱对煤炭依赖,煤炭在全球发电结构中的比重将从2019年的37%下降到2030年的28%。 图2 不同情景下全球太阳能光伏和煤炭年平均装机容量增加值和发电量变化情况 天然气行业将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既定政策情景中,南亚和东亚地区到2040年天然气需求将增长30%,而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将小幅下滑。可持续发展情景中,预计到2040年印度和中国天然气需求将稳步增长,而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而言,天然气需求将在2040年前停止增长。就全球而言,到204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比2019年水平低至少10%,呈下降趋势。 现有能源设施碳排放将导致气温升高1.65 ℃。基于现有和在建的基础设施,预计2030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约为265亿吨,2050年为100亿吨,2070年将实现净零排放。这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约1.65℃。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对燃煤电厂采取改造或退役,将使得2030年煤炭排放量减少50%。与既定政策情景相比,2019-2030年,使用CCUS或生物质共燃技术对一些燃煤电厂进行改造,并重新调整其他电厂的用途,可累计减排约150亿吨CO2。 可持续发展情景中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急剧下降。到2030年,能源相关NOX、SO2和PM2.5的排放量将下降40%-60%,因空气污染导致过早死亡人数将比既定政策情景下减少250万人;全球CO2排放量将下降到270亿吨,比既定政策情景减少约90亿吨;甲烷排放量也将显著减少,将比2019年减少75%。2030年,低碳发电几乎占全球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二;工业活动的排放强度降低了40%;电动汽车将占新车销量的40%左右。 清洁能源投资将大幅增加。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清洁能源和电网投资将从2019年的0.9万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2.7万亿美元,其中近70%的清洁能源和电网投资来自私人投资。 3、未来十年碳排放水平需比前十年减少45%才能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需要做出巨大努力。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19年的108吉瓦增至超过280吉瓦,风能新增装机容量将增加140%,而未配备CCUS的燃煤发电量将减半。到2030年,电动汽车约占新车销量的40%(2019年为2.5%)。到2050年全球能源部门要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在2030年能源和工业部门CO2排放量较可持续发展情景分别再减少201亿吨和66亿吨。 图3 可持续发展情景和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在煤炭主要消费国,太阳能光伏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全球太阳能电池板装机容量为160吉瓦,在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下,预计202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300吉瓦,2030年达到500吉瓦。2019-203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在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风能也将迅速发展,目前主要煤炭消费国将迅速增加风力发电部署,装机容量从2019年的60吉瓦增至2025年的160吉瓦,在2030年达到280吉瓦。 工业部门低碳氢的使用范围将大幅扩大。与可持续发展情景相比,在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更多低碳氢将用于燃料供应中。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低碳氢消费约为4500万吨油当量,而可持续发展情景中为1000万吨油当量。尽管其占2030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不到2%,但为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早期应用市场。预计2030年,低碳氢将作为化学原料满足15%的氨和甲醇生产需求,而目前这一比例很低。 化石燃料需求量将进一步下降。新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2019-2030年全球煤炭需求预计下降近60%,降至不足23亿吨煤当量,全球煤炭市场规模将回到20世纪70年代水平。煤炭总需求下降的80%来自电力部门煤炭使用量的减少,为燃煤电厂配备CCU将有助于避免大量燃煤电厂提前退役,使这些电厂的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保障能源安全。 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新净零排放情景中,电动汽车销量将在2025年上升至2500万辆,2030年超过5000万辆,占乘用车年销量的50%以上(可持续发展情景中这一比例为40%)。其他零排放汽车如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快速增长。 4、随着经济复苏,满足能源需求的燃料和技术组合将朝着更绿色的方式转变 可再生能源发展强劲,煤炭需求日益衰减。能源需求将在2023年初恢复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强劲增长和煤炭需求的减少,CO2排放量将在2027年回升至2019年水平。在既定政策情景中,预计2030年CO2排放量将增至360亿吨,低于去年的预测值。然而,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各国政府将采取更积极行动,预计2030年CO2排放量将下降至270亿吨。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主要由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推动。预计2030年现代生物能源需求年均增长3%。预计2030年发达经济体煤炭需求将比2019年下降近45%;中国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消费将在短期内出现反弹,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 石油需求缓慢回升,未来十年石油化工产品将助推石油需求的增长。受疫情影响,石油需求在2020年断崖式下降,预计将在2023年逐渐超过疫情前水平。与《世界能源展望2019》既定政策预测相比,2030年和此后的石油需求将减少200万桶/天。汽车周转率将放缓,预计2020年有900万消费者推迟换车,但电动汽车销量依然坚挺。过去十年,公路运输占石油需求增量的60%,而未来十年石油化工产品将取代交通运输业地位,占石油增量的60%,主要原因是塑料需求的增加。尽管航空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疫情中恢复,但长远来看,消费者行为的巨大改变对石油需求总体影响有限。 202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迅速复苏。2021年,天然气需求将反弹近3%,到2030年,天然气需求将比2019年高出14%,其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天然气供应充足和创纪录的低价刺激了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在成熟市场中,煤改气的溢出效应将在2025年基本耗尽,此后,由于环境因素、可再生能源竞争加剧、能效提高、终端应用电气化和替代低碳气体(包括氢气)的发展,天然气前景开始恶化。 未来十年全球能效将有所下降。能效下降主要由于燃料价格下降,以及在疫情之后经济衰退,使得公司和家庭减少购买高能效设备、电器和新的车辆。这将导致未来十年年均能效值比《世界能源展望2019》预测值低10%。 5、疫情巩固了电力系统在现代经济体中的重要地位 既定政策情景中,未来新兴经济体电力需求复苏速度将高于发达经济体。按照既定政策情景,全球电力需求将在2021年恢复。预计到2030年,印度电力需求增长最快(较2019年增长160%),其次是东南亚和非洲。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将超过所有其他燃料。到2030年,电力将占全球终端能耗的21%。对于发达经济体,电力需求将在2023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后在交通和热能电气化的推动下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年均增长0.8%。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家用电器和空调拥有率的上升,加上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预计到2021年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较强的弹性,有望实现强劲增长。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逐步增长三分之二,将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可再生能源将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到2030年,水能、风能、光伏、生物能、地热和海洋能将提供近40%的电力供应。中国在此领域发展突出,到2030年,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近1500太瓦时,相当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2019年发电量的总和。 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新的电力供应支柱,并有望大规模扩张。2020-2030年,预计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平均每年增长13%,占电力需求增量近1/3。由于资源广泛利用、成本下降以及130多个国家的政策支持,到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疫情前水平,并在2022年之后每年都创新高。对于利用高质量资源的低成本融资项目来说,太阳能光伏是最便宜的电力来源。 煤炭发电量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全球退役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将与新增燃煤装机容量持平。受电力需求下降、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以及与燃气发电成本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煤炭发电量预计减少8%,为历史最大降幅。此后,全球燃煤发电量将不再达到危机前2018年的峰值。预计2030年,煤炭在全球发电量占比将降至28%,而2019年其所占份额为37%。具有挑战性的市场环境将导致到2025年全球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减少275吉瓦(占2019年总量的13%),其中美国减少100吉瓦、欧盟减少75吉瓦,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6个国家计划逐步淘汰所有不减排的燃煤发电。但这一减少量将被新建煤电机组容量所抵消,其中130吉瓦的新建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预计到2024年,全球电力相关CO2排放量将接近13亿吨,并在2030年趋于稳定,但不会增至疫情前水平。在可持续性发展情景中,2020-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将下降38%。 灵活性是现代电力系统电力安全的基石。多数输电系统运营商的收入将在2020年下降,如不迅速恢复,将带来电力安全风险。在既定政策情景中,随着电网现代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预计2030年电网投资将达到4600亿美元,比2019年增加2/3,预计未来十年将增加200万公里的输电线路和1400万公里的配电线路,比过去十年的增长高80%。 6、疫情导致燃料需求和价格大幅下降,给燃料供应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既定政策情景中,石油市场的复苏需要上游投资的注入,预计2030年油价将升至每桶75美元。近年来,美国致密油行业一直是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推动该行业增长的是如今已收紧的宽松信贷政策。高库存将使得短期内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充足,既定政策情景中,预计到2022年美国致密油产量将恢复到2019年水平。能抵御较大金融冲击的低成本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炼油厂吞吐量的增长速度仅为过去十年的一半,产能与成品油需求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给竞争力较弱的老旧炼油厂带来了巨大压力。炼油企业的应对策略包括多元化经营石化和低碳业务,这些策略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变得更加重要。 未来十年天然气需求小幅下降。既定政策情景中,与2019年预测相比,203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下降2%,但远小于2030年煤炭需求降幅(9%)。在这种前景下,美国的页岩气产量相对较快地反弹,但卡塔尔和俄罗斯由于拥有大量的低成本供应储备,在供应增长方面处于有利地位。既定政策情景中,全球天然气市场在2025年前仍保持充足供应,在约1500亿立方米的LNG合同即将到期之际,维持了价格下行压力。疫情后的延迟复苏削减了对LNG的短期需求,而更长期的不利因素则来自于更强有力的气候政策。 需求下降给煤炭供应行业带来了持续的下行压力。由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提高国内产量,国际煤炭贸易进一步受到挤压,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所有煤炭供应商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既定政策情景中,可再生固体生物质、液体生物燃料和沼气供应稳步增长。政策支持是低碳燃料发展的一个关键变量,特别是在化石燃料价格较低的环境中。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支出和投资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政府雄心勃勃的目标。 低碳氢在能源转型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些国家正在加快努力,扩大低碳氢相关基础设施、需求和专业知识。缩小低碳氢与竞争燃料的成本差距是一项关键的近期挑战,预计到2030年这一差距将大大缩小。 7、即使疫情传播得到遏制,经济复苏也可能不如预期强劲,能源需求受到抑制 延迟复苏情景中,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到2030年比既定政策情景低10%。在既定政策情景和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预计2021年疫情蔓延得到控制,随后经济复苏,到2025年全球经济仅比危机前下降5%。然而,考虑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延迟复苏情景中,到2030年全球经济规模将比既定政策情景缩小近10%,能源需求和CO2排放量相应减少,能源部门结构性变化将减缓。更清洁的新型能源技术存在投资不足和对现有资本存量过度依赖的弊端。 石油需求增长缓慢,将比既定政策情景延迟4年恢复到2019年水平。延迟复苏情景中,石油需求量要到2027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这比既定政策情景推迟4年,此后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在1亿桶/天的水平上趋于平稳。与既定政策情景相比,延迟复苏情景中汽车、建筑和石化产品石油使用量减少程度相对较低,而工业、公路运输、航运和海运受经济衰退影响更大。石油需求和价格的下降增加了主要油气生产国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电力需求将下降6%,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中所占份额略高。风能和太阳能产能的增速相对强劲,但与既定政策情景一样,可再生能源在长途运输和工业等难以应用的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前景。电网不断增加的投资需求与电网运营商收入下降之间的差距,显示能源转型和电力安全的重要性。 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化石燃料和低碳投资活动减缓。延迟复苏情景中,煤炭需求进一步受到打击,到2030年,全球煤炭使用量下降至约45亿吨煤当量,较既定政策情景相比下降了9%。与工业用煤相比,电力用煤受影响更为严重(到2030年与既定政策情景相比降幅达到12%),新建燃煤电厂减少,退役电厂增加,在运电厂的运营时间减少。到2030年,对化石燃料的投资将减少10%,对低碳技术的投资活动也将同样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