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肾上皮细胞感染表明病毒的肾向性是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发生急性肾衰竭的一个潜在机理》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发布时间:2015-09-07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可引起与重度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相似的症状,但是根据已发表的多份病例报告,它还有另外一个症状,即急性肾衰竭(ARF)。肾功能损害不是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肾感染在MERS中发挥的作用尚未明了。

    结果发现,对通讯和经过同行评议的病例报告所做的系统综述表明,MERS和SARS患者之间在肾脏受累情况的描述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MERS患者的ARF发生时间明显较早,文献中的数据表明中位至起始时间为11天(SD ±2,0天),与之相比SARS为20天。对MERS和SARS冠状病毒的相应细胞受体所做的原位组织学染色显示了高度相似的染色模式,肾上皮细胞内有受体特异性信号集中。在原代人肾细胞 vs. 原代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对SARS和MERS-Cov进行的比较性感染实验显示只有肾细胞内发生致细胞病变的感染,并且只有在感染MERS-Cov之后发生。肾上皮细胞产生的传染性MERS-Cov子代达到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将近1000倍,而感染SARS-CoV时两种细胞类型之间只有很小差异。

    由此说明,流行病学研究应分析MERS-Cov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及其特征。病毒在肾内的复制以及可能在尿液内发生的脱落也许构成了一种传播方式,可能可以解释导致新病例出现的难以追踪的传播链。肾脏保护疗法产生的早期诱导可能使个体患者获益。

    摘自:Virol J. 2013 Dec 23;10:359.11. In-vitro renal epithelial cell infection reveals a viral kidney tropism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acute renal failure during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Coronavirus infection

相关报告
  • 《Lancet:研究表明吉兰-巴雷综合征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紧密联系》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3-03
    • 自2月9日中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截至3月2日,一共确诊了10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5例,浙江省4例。长期以来,寨卡病毒一直被认为是良性病毒。普通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的发热现象,伴随皮疹、关节疼痛等轻微症状。不过,《柳叶刀》(Lancet)2016年2月29日在线发表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证实寨卡病毒与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re syndrome,简称GBS)之间存在关联。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可累及颅神经,会造成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 这篇法属波利尼西亚2013年至2014年间爆发寨卡疫情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了证明寨卡病毒可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证据。2013~2014年间,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寨卡病毒第一次大规模流行。这段时期,16个星期内出现了4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症,而此前每年只有3~10例。临床医生、流行病专家、病毒专家以及免疫学专家,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寨卡病毒大规模爆发期间的42位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身上,采集了相关数据,他们将这些数据同另外两组患者的数据作了比较。这两组患者中,一组是98名没有发烧症状的住院患者,另一组是70名检测出感染了病毒,但并未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病毒学研究包括用RT-PCR检测寨卡病毒和微球免疫荧光和血清中和试验用于检测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同时使用ELISA和组合芯片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抗糖脂反应的影响。4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8%)具有抗寨卡病毒IgM或IgG。所有患者(100%)有寨卡病毒中和抗体,而对照组1的98位患者只有54位(56%)出现中和抗体(P <0· 0001)。4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3%)有抗寨卡病毒IgM,37例(88%)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曾经历一个6天(IQR 4-10)短暂的疾病,这??表明近期寨卡病毒感染。电生理检查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AMAN),并有疾病快速发展相关联。12(29%)患者需要辅助呼吸。无死亡病例。13位患者有抗糖脂抗体的活性,8位ELISA检测患者和41位入院糖芯片检测患者有19位(46%)有显著的抗糖脂反应。典型AMAN相关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是很少存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组和两个对照组之间过去登革热病毒历史没有显著差异。 科研人员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寨卡引起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症状临床表现(最明显的特点是病情加重和恢复都非常迅速)的生物机理尚不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充分证据。 来源文献:Cao-Lormeau Van-Mai, Blake Alexandre, Mons Sandrine, Lastère Stéphane, Roche Claudine, Vanhomwegen Jessica, Dub Timothée, Baudouin Laure, Teissier Anita, Larre Philippe, Vial Anne-Laure, Decam Christophe, Choumet Valérie, Halstead Susan K., Willison Hugh J., Musset Lucile, Manuguerra Jean-Claude, Despres Philippe, Fournier Emmanuel, Mallet Henri-Pierre, Musso Didier, Fontanet Arnaud, Neil Jean, Ghawché Frédéric. Guillain-Barr&#xe9; Syndrome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Zika virus infection in French Polynesia: a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t. 2016. (Published Online: 29 February 2016)
  • 《COVID-19冠状病毒流行是自然原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24
    • 根据发表的发现,去年在中国武汉市出现的新型SARS-CoV-2冠状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那以后引起了大规模的COVID-19流行并传播到其他70多个国家。今天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 对来自SARS-CoV-2和相关病毒的公共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是在实验室中制造或以其他方式设计的。 “通过比较已知冠状病毒株的可用基因组序列数据,我们可以坚定地确定SARS-CoV-2来自自然过程,” Scripps Research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副教授Kristian Andersen博士说。纸。 除了Andersen之外,图兰大学的Robert F. Garry以及《 SARS-CoV-2的近端起源》一书的作者。悉尼大学的爱德华·霍姆斯(Edward Holmes);爱丁堡大学的Andrew Rambaut;哥伦比亚大学的W. Ian Lipkin。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可导致严重程度范围广泛的疾病。冠状病毒引起的第一个已知的严重疾病是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 2012年,沙特阿拉伯爆发了第二次严重疾病,爆发了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 去年12月31日,中国当局向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称新的冠状病毒毒株暴发引起严重疾病,该毒株后来被命名为SARS-CoV-2。截至2020年2月20日,已记录了近167,500例COVID-19病例,尽管还有更多轻度病例可能未被诊断。该病毒已杀死6600多人。 流行病开始后不久,中国科学家对SARS-CoV-2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将数据提供给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所得的基因组序列数据表明,中国当局迅速发现了该流行病,并且由于单次引入人群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COVID-19病例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其他几个研究机构的Andersen和合作者使用此测序数据,通过重点研究该病毒的几种典型特征来探索SARS-CoV-2的起源和进化。 科学家分析了刺突蛋白的遗传模板,刺突蛋白是病毒外部的骨架,用来捕获并穿透人和动物细胞的外壁。更具体地说,他们集中研究了刺突蛋白的两个重要特征:受体结合域(RBD)(一种钩住宿主细胞的钩子)和裂解位点(一种分子开罐器),它可以使病毒裂解然后输入宿主细胞 自然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发现,SARS-CoV-2刺突蛋白的RBD部分已经进化为有效靶向人细胞外部称为ACE2的分子特征,ACE2是参与调节血压的受体。实际上,SARS-CoV-2刺突蛋白在结合人类细胞方面是如此有效,以至于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SARS-CoV-2骨架的数据-整体分子结构支持了自然进化的证据。如果有人试图设计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作为病原体,那么他们将利用已知会引起疾病的病毒的骨干来构建它。但是科学家发现,SARS-CoV-2主链与已知的冠状病毒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大多数类似于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相关病毒。 安德森说:“病毒的这两个特征,即刺突蛋白的RBD部分的突变及其独特的骨架,排除了实验室操纵作为SARS-CoV-2的潜在来源的可能性。” 英国Wellcome Trust流行病学负责人Josie Golding博士说,Andersen及其同事的发现“对于为流传有关病毒起源(SARS-CoV)的谣言提供基于证据的观点至关重要。 -2)导致COVID-19。” Goulding补充说:“他们得出结论,该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结束了对故意基因工程的任何猜测。” 病毒的可能来源 根据他们的基因组测序分析,Andersen及其合作者得出结论,SARS-CoV-2的最可能起源遵循两种可能的情况之一。 在一种情况下,该病毒通过在非人类宿主中的自然选择演变为当前的致病状态,然后跳向人类。这就是以前的冠状病毒爆发的方式,人类直接暴露于麝香(SARS)和骆驼(MERS)后感染了该病毒。研究人员提出,蝙蝠是SARS-CoV-2最可能的储存库,因为它与蝙蝠冠状病毒非常相似。然而,尚无蝙蝠直接传播的案例,这表明蝙蝠与人类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宿主。 在这种情况下,SARS-CoV-2刺突蛋白的两个显着特征-与细胞结合的RBD部分和打开病毒的切割位点-在进入人类之前已经进化到它们的当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感染人类,当前的流行病可能会迅速出现,因为该病毒已经进化出使其具有致病性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特征。 在另一种建议的方案中,该病毒的非致病性版本从动物宿主跃入人类,然后在人群中演变为目前的致病状态。例如,一些来自穿山甲,在亚洲和非洲发现的犰狳类哺乳动物的冠状病毒的RBD结构与SARS-CoV-2非常相似。来自穿山甲的冠状病毒可能已经直接或通过中介宿主(如麝猫或雪貂)传播给了人类。 然后,SARS-CoV-2的另一个独特的刺突蛋白特征性切割位点可能已经在人类宿主内进化,可能是通过在流行病开始之前人类人群中未被检测到的有限循环。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裂解位点看起来与禽流感菌株的裂解位点相似,该株已证明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轻易传播。 SARS-CoV-2可能已经在人类细胞中进化出了这种强力裂解位点,并很快开始了当前的流行病,因为冠状病毒可能已经变得更有能力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该研究的合著者安德鲁·兰巴特(Andrew Rambaut)警告说,目前很难甚至不可能知道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如果SARS-CoV-2以当前的病原体形式从动物源进入人类,则会增加未来爆发的可能性,因为致病病毒株仍可能在动物种群中传播,并可能再次跳入人类。非致病性冠状病毒进入人群,然后发展出类似于SARS-CoV-2的特性的机会更低。 该研究的资金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皮尤慈善基金会,惠康基金会,欧洲研究委员会和ARC澳大利亚获奖者奖学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