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水域变暖导致雷暴和降雨量显着增加,这可能影响南极西部冰盖的稳定性和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南极洲(一块位于陆地上的巨大冰盖)一直在融化并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在本世纪加速了。风和天气系统在控制冰川融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风将温暖的海水推向冰盖并从下方将其融化,同时风将温暖的空气带到冰盖表面并从上方融化。
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的这项研究发现,南太平洋辐合带(即西热带太平洋的一片地区)是南极洲西部天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升高对西南极洲天气模式的影响方式。本世纪南极半岛和南极洲西部内陆已经降温,而罗斯冰架却在变暖,这与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情况相反。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极半岛和南极洲西部内陆是地球上变暖最快的地区,罗斯冰架正在降温。
本世纪初温度趋势发生逆转。与南极西部温度变化趋势一致,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洋温度开始迅速升温。研究人员利用气候模型发现,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南太平洋对流区的雷暴活动、降雨和对流显着增加。
该区域的降雨量增加导致南极半岛上的寒冷南风和罗斯冰架上的温暖北风,这与这些地区最近的降温和变暖一致。因此,南极西部的气候虽然与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隔绝,但深受热带地区的影响。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解读冰芯中关于南极西部历史气候的记录。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